440話:忽必烈
字數:4123 加入書籤
() 忽必烈稱帝,公布《建國號詔》法令,取《易經》大哉幹元之意,正式建國號為大元。一年之後,在劉秉忠的規劃之下,元帝國建都於金國原的大都。
北方政局穩定後,忽必烈決定采用南宋降將劉整的建議,先拔襄陽,浮漢水入長江,進取南宋。忽必烈命令阿術、劉整督師,圍困隔漢水相望的襄、樊重鎮,襄樊軍民拒守孤城達六年,元軍攻下了樊城,襄陽守帥呂煥出降。
次年六月,忽必烈命令伯顏督諸軍,分兵兩路大舉南進。左軍由合答節度,以劉整為前鋒,由淮西出師。伯顏本人與阿術領右軍主力,九月自襄陽出發,沿漢水進入長江;同時命令董炳自淮西正陽南逼安慶,以為呼應。
十二月,元軍水師進入長江,攻克宋江防要塞陽邏堡,宋漢鄂舟師統帥夏貴逃遁,守漢陽、鄂州的宋軍投降。伯顏分兵留阿裏海牙經略荊湖,自己率領水陸大軍順流而東,以呂煥為前鋒。宋朝沿江諸帥多為呂煥的舊部,皆不戰而降。
賈似道被迫督領諸路精兵,抵禦元軍,這時他仍然企圖奉幣稱臣議和,被伯顏所拒絕,隻好在池州下遊丁家洲勉強與元軍會戰。因為宋軍內部的不和,與元軍大戰一觸即潰,伯顏從建康、鎮江一線分兵道直趨宋朝首都臨安,宋幼帝趙昺上表投降元軍。
之後南宋大臣天祥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在東南沿海繼續頑抗,擁立益王趙昰為帝,趙昰死後,又擁立衛王趙昺,繼續抗戰。天祥兵敗被俘,被囚於大都年之久,拒絕了元朝的招安,之後從容就義。金國降將張弘範指揮元軍在崖山消滅了南宋最後的抵抗勢力,陸秀夫背著八歲的幼帝趙昺投海殉國,南宋滅亡。
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一日餐除了奶,最離不開的就是羊肉,最出名的美食也常與羊肉有關,烤羊腿、烤羊排。而現在吃火鍋必點的涮羊肉,傳說就是忽必烈這個蒙古大汗、元朝皇帝所發明的。
傳說忽必烈有次親率大軍南下遠征,在行軍的路上,人困馬乏就像是休息想要吃飯,忽必烈覺得軍的夥食太差,突然想起家鄉的好吃的,想到了清燉羊肉就忍不住流口水,就吩咐了下去,廚子就立馬宰殺羔羊,燒火準備燉肉。
可是突然探子來報,說敵軍正在逼近,可是忽必烈已經饑餓難耐,就一邊下令部隊準備戰鬥,一邊繼續催促廚子趕快做菜,就是想要吃清燉羊肉。廚子知道他性情急躁不敢惹怒他,可是羊肉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燉得熟,要這麽慢的話敵軍早就來了,等羊肉燉好自己早就被砍頭好幾次了。就在這個時候,廚子急生智,把羊肉從塊切成了薄片,然後放在鍋裏涮了幾下,就撈了出來,撒了點調料,就給忽必烈這樣端了過去。
忽必烈吃完之後就去殺敵,不久就凱旋而歸,忽必烈很高興,覺得廚子有功,就又讓他做了一次那道菜,然後讓麾下的將領們一起品嚐。大家吃了都讚不絕口,忽必烈於是給它命名為涮羊肉,後來也就成為了宮廷的佳肴。
涮羊肉,又叫羊肉火鍋,一般認為是始於元代,興起於清代,清朝皇帝舉辦的幾次大型宴會上也基本上都有涮羊肉這一道菜。涮羊肉,有個基本要求,選料要羊肉鮮嫩,切片要紙薄均勻,調料要味美可口。
忽必烈的妻子眾多,因此子嗣也不少,據記載他兒子有十個之多,名字分別是朵兒隻、真金、忙哥剌、那木罕、忽哥赤、愛牙赤、奧都赤、闊闊出、脫歡和忽都魯帖木兒。
長子朵兒隻因為早逝所以史書數據很少,次子真金是忽必烈與察必皇後所生的,是嫡長子。他從小被父親要求學習漢族儒學,在忽必烈繼位的第二年被封為燕王。之後因為忽必烈把蒙古大會選舉大汗的傳統改成了漢族的嫡長子繼承製度,所以真金被封為了皇太子。之後他到藏區負責了幾年外交事務並且學習佛學,回京後參與朝政,支持漢化,與敵對勢力鬥爭。
一封讓忽必烈禪位的奏章在當時朝廷引發了軒然大波,忽必烈大怒,而真金作為太子嫌疑最大,所以他受到了驚嚇,後來因此生病而死,隻有四十歲,諡號明孝太子。不過他的子鐵穆耳繼承了他的太子之位,後來成為元朝的第二位皇帝。因此真金也被兒子尊為了皇帝,廟號裕宗,諡號惠明孝皇帝。
忽必烈之後幾個兒子,大多被他封王,負責鎮守各地。四子那木罕,他是真金的同母弟弟,被冊封為北平王,鎮守北方,曾經討伐過叛亂的察合台汗國,後來進封為北安王,沒有留下子嗣,幾年後被追尊諡號為歸定王。
忽必烈是蒙古帝國最後一位大汗,是元朝的開國皇帝,後世對忽必烈的評價總體不錯,批評他的主要是他曾經打過仗的國家和地區的人,而讚賞的一般是他對漢化的接受以及一些施政措施。
忽必烈是馬背上的蒙古人,無論是他的祖父成吉思汗,還是他的父親托雷,都是帶兵打仗的好,是出色的軍事家。忽必烈相比這兩位,也差得不多,他攻打過雲南的大理國,最後使它投降滅國;攻打過南宋,迫使他們派丞相來割地求和;繼位後,滅亡了南宋,統一了國;兩次攻打過日本,雖然都以失敗告終。
忽必烈討伐征服了不少國家和地區,他的軍隊肯定給這些地方帶去過不少劫難。尤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有屠城的可怕經曆,即使沒有屠殺很多人,想來忽必烈也肯定做過類似殘忍的事情,因此軍事才能值得肯定,但也有許多的過錯。
忽必烈從小尊崇儒學,早期管理地方時就任用了大批漢族的儒士作為幕僚。等到他繼位,建立元朝後,忽必烈更是重用漢臣,采用漢法,很好地緩和了漢蒙的民族矛盾,鞏固了統治。此外作為遊牧民族的人,他卻十分重視農業的恢複和發展,實行國家控糧政策,豐年收購餘糧,荒年免費發放。而現在用的紙幣鈔票,據說也是忽必烈發明的,是他把鈔票引入了流通領域。
後世稱讚忽必烈英明神武的不少,馬可波羅說他是有史以來從未見過的強大君主。
蒙古的窩闊台、蒙哥和忽必烈位大汗都先後發動過對南宋的戰爭,最後南宋滅亡在忽必烈的,宋蒙之戰持續了四十五年,所以可以說南宋反而是蒙古帝國攻打最久最難的國家。
窩闊台在位時,開始了蒙古對南宋的第一次戰爭,不過六年後以蒙古戰敗告終,也是蒙古帝國征服他國第一慘遭失敗。後來蒙哥繼位,兵分路攻打南宋,其自己親自率領路大軍討伐四川攻破了d,可是在合州久攻不下,自己也在那裏突然病逝。忽必烈進攻鄂州也沒有進展,雖然南宋丞相賈似道派人來割地請和,但第二次大戰又是失敗。
忽必烈成為大汗後來平定內亂,建立了元朝,發動了元滅宋之戰。元軍這次首先攻打的是襄陽,曆時六年才攻下這座城池。之後元軍一路沿長江而下攻陷臨安,南宋皇帝投降,不過南宋殘餘勢力又另立皇帝,在福建廣東等地繼續抵抗。元朝和南宋在廣東崖山爆發最終決戰,南宋戰敗而徹底滅亡,元朝因此統一了國。
忽必烈能夠滅亡南宋,除了元朝軍力的強大、南宋朝廷的**等原因外,從軍事角度看,是正確的戰略決定的。忽必烈把攻下襄陽作為滅亡南宋的關鍵,這與之前不同。而這一個戰略,不是元朝自己提出設計的,反而是南宋的一個投降的將領劉整進獻的。
八思巴是吐蕃的一位高僧,本名羅古羅思監藏,八思巴是他的尊稱,意思是聖者。忽必烈在繼承蒙古帝國大汗之位後,冊封八思巴為國師。
八思巴從小跟著長輩學習宗教知識又接觸政治,後來成為薩迦派第五世祖。八思巴謁見了還未即位的忽必烈,忽必烈一家都尊他為上師,又在他麵前接受了密宗灌頂,並奉上財寶作為供養。
這一次的見麵,為他兩人以後的親密關係打下了基礎。當時在蒙古帝國裏,佛教與道教一直相爭,為了爭權力和信徒,雙方時常發生激烈的辯論,八思巴就曾經在一次辯論代表佛教戰勝了道教。
忽必烈成為蒙古大汗,八思巴被他尊為國師,四年後又兼任了總製院事,慢慢參與朝政。不久,八思巴奉忽必烈之命,創造了蒙古新字,也被稱作八思巴,並被忽必烈下令全國推行,成為了元朝官方的字。之後深受器重的八思巴給忽必烈進行了第二次灌頂,因此晉升為帝師大寶法王。
八思巴是元朝第一位國師也是第一位帝師,在世時的功績極大。首先佛教在元朝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他死後元朝依然任命僧侶為國師;另一方麵,他也推動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化交流,是民族融合的功臣。此外因為管理西藏事務,他也使西藏得到了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