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5502 加入書籤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子。隆慶六年,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明穆宗死後,繼位的是他的第三子朱翊鈞,即明神宗,年號萬曆。他的母親本來是裕王府的宮女,得到了當時還是裕王的朱載垕的私幸,生下了朱翊鈞。朱翊鈞自幼聰慧過人,讀經史則過目不忘。 六歲時,他看見穆宗在宮內騎馬奔馳,便上前擋道諫阻說:“父王為天下之主,單身匹馬的在宮中奔馳,倘若有一個疏忽,那可不得了。”穆宗皇帝聽後深受感動,當即下馬,立他為皇太子,自此更加喜愛這個孩子了。 明神宗繼位時,年僅十歲,難以擔當大任。但是他的父親為他留下的是一套非常好的朝廷班子,有很多賢臣輔助他,尤其是內閣首輔張居正。張居正和明穆宗的皇後以及明神宗的生母兩位皇太後的關係很融洽,她們都十分支持張居正,而且當時權勢很大的太監馮保也是明朝曆史上難得的好太監。張居正搞好了和太後以及馮保的關係,得到了他們的鼎力支持,於是就能很順利的實施自己的治國方略。 在萬曆在位的頭十年,張居正大展雄才,從政治、經濟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軍事上,加強武備整飭,平定西南騷亂,重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總理薊、昌、保三鎮,穩定了邊境,一時間明朝有出現了短暫的繁榮。當時中國的國力世界第一,各項指標上都遠遠超過其他各國,當時存放在國庫中的銀子因為用不了,放得久了都發黴長毛;而糧倉裏的糧食也因為吃不完很多都腐爛了。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明神宗給他風光大葬。不過第二年,就有張居正生前的政敵彈劾張居正和他的支持者馮保,加上馮保、張居正二人以前對神宗約束過嚴,使得神宗此時反感驟升。於是明神宗追奪了張居正的各種封號,不久還抄他的家,逼死他的長子張敬修。又以馮保欺君之罪,免他東廠提督之職,抄他家產,隨之將張居正重用的人統統罷免。 全麵否定張居正改革,是朱翊鈞本人由勤變懶、全麵廢棄勵精圖治的標誌。 當朱翊鈞徹底擺脫了張居正的束縛之後,就開始了他的獨裁統治。從此以後朱翊鈞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昔日少年天子的氣派與風采,已經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長年深居禁宮,嗜酒、戀色、貪財,私欲膨脹,恣意妄為。 作為富有四海的皇帝,明神宗依然貪財、貪權,他把所有的大事都攬了過來,自己不做,也不讓別人做,許多奏折他都留中,拖而不決。後來連朝也不上了,嘉靖曾經二十多年不上朝,萬曆破了這個記錄,連續三十年不上朝,長年深居禁宮享樂。 但是這段期間中國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的戰爭均獲得全勝,這是為什麽呢? 明朝的內閣製度,由於內閣可以主持日常事務,因此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皇帝,而且還能在沒有皇帝的情況下保持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在這種政治體製下,一個皇帝不需要太英名,他隻需重用幾個能幹的人替他做事就可以了。 萬曆二十年,寧夏發生叛亂,日本發動侵朝戰爭;萬曆十七年,西南也發生叛亂。明神宗下旨三路出征,史稱萬曆三大征,萬曆三大征曆時十多年獲得全勝,但卻喪師數十萬人,耗銀千萬兩,造成國庫空虛。 在明神宗統治的明朝中後期,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如果明神宗能抓住這個曆史機遇,做一個明主,那麽中國的命運也許不同。不過事實卻恰恰相反,明朝的明主大多短命,昏君卻是長命百歲,萬曆皇帝在位長達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正因為他的長壽,才給國家帶來的深重的災難。 在位期間有東林黨爭、國本之爭等重大事件,對外有朝鮮之役與薩爾滸之戰,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 國本之爭主要圍繞著皇長子朱常洛與福王朱常洵,明神宗遲遲不立太子,令群臣憂心如焚。直到後來,朱常洛才被封為太子,朱常洵被封為福王,但是福王遲遲不離京就任藩王。直到梃擊案發生,輿論對鄭貴妃不利後,福王才離京就藩。 明神宗於國本之爭對大臣極度不滿,就開始連續不上朝作為報複,僅處理一些重要事件。早朝也經常看不到他,整日在深宮中不理政事。 東林黨源於顧憲成組辦的東林書院,東林黨爭起因是內閣缺人,顧憲成極力主張頗有政績的淮揚巡撫李三才入閣,結果被反對李三才入閣的勢力抹黑漫罵,東林黨因此興起,朝中其它各黨便集中火力攻擊東林黨。閹黨專權後,東林黨更受到嚴重打擊,直到崇禎年間東林黨才重新被啟用。 東林黨爭是指明朝末年東林黨與閹黨等其他派別之間的鬥爭,東林黨爭在明朝延續了很多年,甚至是清政府統治下東林黨爭還是繼續存在著,可以說東林黨爭對明朝和清朝時時期的政治影響是非常大的,特別是明朝的崇禎皇帝在位期間東林黨的勢力是最大的時候,正是因為東林黨的強大,使得明朝財政捉襟見肘。 萬曆年間,吏部郎中顧憲成因為得罪了皇帝被革職回到老家,顧憲成於是與高攀龍、錢一本等在家鄉無錫東林書院開壇講課,在講課的時候他們經常性的會諷議朝政,裁量人物,長此以往以東林書院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在野集團,人稱東林黨。他們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時政,並且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支持,但是卻遭到朝臣、宦官的激烈反對。 這個時候一些浙江籍的官員也結成一黨,成為浙黨,還有的結為楚黨,更有齊黨等,這些派別與東林黨互相攻擊,並且之後東林黨官員與閹黨和浙黨等派別也把持朝政貶斥其他黨派的官員,甚至是掌握官員考核係統京察,使得其稱為黨爭的鬥爭工具,對不是自己黨派的人極力打擊,這些黨派互相爭鬥,逐漸的形成了影響國家政治的黨派之爭,人稱東林黨爭,這就是東林黨爭的起因。 東林黨爭中各個黨派各有勝負,在明朝末年愈演愈烈,甚至是這種東林黨爭綿延到了大量起用明朝官員的清政府的統治之中。 東林黨爭是從明朝末年一直綿延到清朝時期的東林黨與閹黨等政治集團之間的鬥爭,東林黨人大都是知直不知曲的君子,對個人聲名非常看重,這種看重甚至是超過了國家利益,爭意氣而不爭是非,東林黨雖然能夠發現時政的弊端,但對於改善沒有辦法,所以東林黨實在是屬於對改革無能為力的一黨。 顧憲成被皇帝罷官後在東林書院講學,之後便愈演愈烈,與閹黨、浙黨、楚黨、齊黨之間的爭鬥可以稱得上是各有勝負,東林黨人自視極高,一旦是與自己的政見不合往往就會將別人列為小人,而且不能做到團結不同黨派的官員,正是由於東林黨的這些特點導致了浙楚齊黨都與閹黨成為了一黨,因此東林黨爭表麵看來就成為了閹黨和東林黨之間的鬥爭。 明熹宗的時候魏忠賢掌權,打擊迫害東林黨人,等到明思宗崇禎皇帝繼位之後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被打壓,東林黨人的勢力再次在朝廷抬頭,東林黨人主張廢止向工商業戶收稅,於是導致了崇禎國庫空虛,財政捉襟見肘,黨爭對於明朝滅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明朝滅亡之後到了清朝,清朝大量的起用明朝的舊官吏,使得東林黨爭延續到了清朝的統治之中,康熙時候,黨爭和滿族的權貴鬥爭糾纏在一起,但是清朝時期主要爭鬥已經不是東林黨爭了。 透過東林黨中過程可以看到東林黨爭對朝廷的害處要遠大於帶來的好處,各個黨派互有勝負,讓最高的統治者皇帝無可奈何。 在東北由於深受明神宗信任的遼東總兵李成梁後期腐化墮落,大肆謊報軍情,騙取軍功封賞,軍事打擊目標上偏袒努爾哈赤勢力,以致明末邊患嚴重,並最終導致清朝入主中國。 由於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現象非常嚴重,南北兩京共缺尚書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撫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明神宗委頓於上,百官黨爭於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轉之中。官僚隊伍中黨派林立,互相傾軋,如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等名目眾多,但所議議題卻不是如何改良朝政,隻是人事布局而已。 在軍事方麵,以萬曆三大征最為功勳卓著,三戰皆勝以鞏固明朝邊疆、守護朝鮮王朝,但也消耗了明朝國庫存銀。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反明,兩年後在薩爾滸之戰中大敗明軍,明朝對後金從此轉為戰略防禦。 明神宗駕崩,他的長子朱常洛登基,為明光宗,明光宗僅在位一個月,因服用李可灼的紅丸猝死,時年三十九歲。 紅丸案是明代三大奇案之一,明代泰昌元年,明光宗朱常洛病重,道士李可灼進獻紅丸,自稱仙丹,光宗服後死去。有人懷疑是神宗的鄭貴妃唆使下毒,旋即展開了一係列的追查元凶的舉動,其間黨爭與私仇夾雜其中,連坐罪死者眾多。 朱常洛即位,鄭貴妃擔心朱常洛會因前嫌而報複自己,采取了措施,勾結朱常洛所寵幸的李選侍,請求朱常洛立李選侍為皇後,李選侍則投桃報李,請朱常洛封鄭貴妃為皇太後。向朱常洛進獻美女,以取悅於朱常洛,朱常洛對於鄭貴妃送來的美女,照單全收。 鄭貴妃送來的美女數目是八名,喜愛美女的朱常洛麵對美女,自然是夜夜縱樂,本來就因為生活壓抑而虛弱的身體,驟然要承擔如此多的政事,又貪戀美女,退朝內宴,以女樂承應,一生二旦,俱禦幸焉,基本上是累垮了。身體不行了,召醫官陳璽診視,一心想做一個好皇帝的朱常洛拖著病體接見大臣,大臣們見到皇帝形容憔悴,聖容頓減。 可是他並不節製自己,照樣與這些人鬼混。一天夜裏,為了尋求刺激,朱常洛服了一粒紅丸,結果狂躁不已,狂笑不止,精神極度亢奮。次日清早,侍寢的吳讚連忙請來禦醫崔文升診治,崔文升不知皇帝是陰虛腎竭,還以為是邪熱內蘊,下了一副泄火通便的猛藥,結果朱常洛一宿腹瀉三十多次,危在旦夕。這下子闖了大禍,朝廷上唇槍舌劍,吵聲罵聲不絕於耳。 重臣楊漣上書,指責崔文升誤用瀉藥,崔文升反駁說並非誤用,而是皇帝用了紅丸造成病重。東林黨人馬上強調,不但崔文升用藥不當,還拿紅丸之事敗壞皇帝名聲。 病危之中的朱常洛,躺在病榻上,似乎念念不忘紅丸,想要服用。鴻臚寺丞李可灼當即進了顆紅色丸藥,朱常洛服後,沒甚動靜,晚上朱常洛又要求再服一丸,李可灼又進了一顆紅色丸藥。結果不大一會兒,皇上就手捂心口,瞪著兩眼掙紮幾下,一命嗚呼了。朱常洛才即位三十天,年號還沒來得及製定了。 最後一位剛入閣的、與雙方都無牽連的大臣韓上書才平複了眾議,李可灼被判流戍,崔文升被貶放南京,紅丸案算是了結了,可是紅丸案還有餘波。 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當權,他要為紅丸案翻案。於是聲討方從哲的禮部尚書孫慎行被開除了官籍,奪去所有官階封號,定了流戍,抨擊崔文升的東林黨人也受了追罰,高攀龍投池而死。崇禎年間,懲辦了魏忠賢,又將此案翻了回來。 崇禎死後,南明王朝又一次以此為題材挑起黨爭,直到明王朝徹底滅亡。小小的紅丸惹起的黨爭,簡直是禍國殃民,後世不能不引以為戒。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