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話:海瑞罷官 2

字數:5153   加入書籤

A+A-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海瑞的孝也是出名的,所以形成這種性格,與他的家世和特殊經曆有直接的關係。

    海瑞四歲喪父,他的母親謝氏在盛年時守寡,與少年海瑞相依為命,他視母親為天使保護神一般,自小對母親說的事言聽計從。母子倆最初在海南島過著窮苦的日子,靠著祖上留下的十畝薄田維持生計。

    謝氏深知幼兒教育的重要,在啟蒙學習階段就讓他讀《孝經》《尚書》《中庸》等聖賢書,在海瑞的心靈深處牢固樹立起儒家的道德觀。為了求學上進,謝氏可說是費盡了心思,他不許少年海瑞玩耍嬉戲。所以從小到大,海瑞沒有幽默感,不善於交朋友,總是老氣橫秋,言詞有板有眼,是個老夫子的形象。在母愛的畸型培養熏陶之下,他養成孤僻的心理,和認死理的倔強性格。

    海瑞一生結過三次婚,納過二位妾,大夫人潘氏嫁進海家之後,勤勞肯幹,性情也不錯,但是謝氏處處挑毛病,罵她是女騾轉世,還唆使兒子續弦。理由十分簡單,潘氏多年不生育,這是被罵女騾的原因,因為騾子沒有生育能力,有礙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禮教,他隻得休掉發妻潘氏。

    繼配許氏生了兩個女兒,為有著深刻封建倫理觀念的海母所不容,由於同樣的原因被逐出家門;後來三夫人在極為可疑的情況下暴斃,此事被傳得紛紛擾擾,言官參劾他有殺妻之嫌,後來不了了之。另一個妾在屈辱中度日如年,也在同月自縊身亡。

    嫁給海瑞的五位女人,有四個落得如此下場,其中有海瑞的薄情,主要在於海母的刁鑽刻薄,拿兒媳婦當出氣筒,她成為家庭的主宰後,必然是位雞蛋裏挑骨頭的媽。她是海瑞忠孝思想培養者,也是海家悲劇的始作俑者,從四位妻妾的悲慘下場,可知海瑞唯母命是從,甚至打罵媳婦隻要老母不生氣,就是盡孝道,決不管對方的死活和感受。

    他每日要板著麵孔麵對妻妾,不茍言談,否則老母就掉臉子給他難堪。海母的所作所為,為當時人所詬病,然而沒有什麽力量能阻止海瑞對老母盡孝,他絕不會違拗母意,有如他不顧生死地為皇帝盡忠一樣,他毫不顧及政敵的攻訐,時論的非議,更不顧天理良心,鐵石心腸地看著妻妾們一個個落難離他而去。

    海瑞秉持的這個孝,已經不僅是關愛、贍養老母了,內含著無條件的服從,甚至充當她施虐的幫凶。正是他孝道觀的扭曲,一切正常的人性,包括夫妻的恩愛關係都得讓路,這就是海瑞骨子裏盡孝道的核心。

    正是這種孝道觀的驅使,使正襟危坐的海青天,在講仁義道德的同時,變成麵目可憎的衣冠禽獸了。他到了三四十歲時,還要經常和母親同屋而眠,冷落妻妾,在孝道麵前他沒有獨立人格和自主的婚姻生活,這樣的夫妻關係能幸福嗎?

    海瑞的憨孝,還見於他對子女的態度上,海瑞有個女兒才五歲,一天,海瑞看見她拿一塊餅在吃,就問:“誰給妳餅吃的?”

    女兒回答:“是某個男孩。”

    海瑞大怒:“女孩兒家怎能隨便接受男孩的餅呢?妳不是我的女兒了;如果能從此不吃東西而餓死,才算是我的女兒。”

    女兒哭了,果然不再吃東西了,到了第七天,女兒活活的餓死了。

    從海瑞的為人看,他是說到做到,也要求家人做到,絕無通融的餘地,以致逼得五歲的女兒不進食而死。他的作法過於殘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由此可看出來海瑞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在害人害己的過程中,他已經變得麻木不仁了。

    海瑞深得民心,但卻非常不得官心,他在官場和朝廷是相當孤立的。明朝高官按例可以為自己的父母請封贈,以榮耀鄉裏,官居二品的海瑞卻沒有能力為他母親請得太夫人的尊號,在當時是少有的例外,側麵證實海母女德不佳。

    海瑞一生確實提出過不少治國施政的良策,但被采納實施的極少。他能夠施展抱負、大刀闊斧地推行自己的政見,隻有在巡撫應天十府時有所作為,但時間暫短,僅半年而已。

    除了疏通郡治的江河,以工代賑的成果外,其他的皆在他離任後就廢止了。海瑞充其量是一位潔身自律的清官,對大明王朝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隻是一個道德上的典型。

    老百姓擁護海清天,官員們對他卻是又敬又怕。對於海瑞,他們嘴上不便多說,心裏卻有說不出的嫌惡,一聽到要和海瑞共事,就如遇到瘟神,頭皮發麻,心中打怵、唯恐避之不及。海瑞調升巡撫應天十府時,他的任命文告一公布,應天十府有點頭臉的官宦便紛紛請求改調它處,有的甚至自動離職,寧肯丟掉烏紗帽,也不與他共事觸黴頭。

    明神宗朱翊鈞從嘉靖帝手中接過皇權不久,對海瑞有段評語:“用他做實際工作是不合適的,唯用來做道德表率卻恰到好處。”

    據說他看到萬曆皇帝的評語很傷心,一連七次遞交奏折辭官,每次都不準。他也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無所事事的在閑職高位上度日,不久他就鬱鬱寡歡地與世長辭了。

    海瑞在仕途的遭遇,說明他的忠孝觀在那個年代有合理的內核,但是愚忠、憨孝做過了頭,社會的主流意識也是不接納的。正因為如此清官不得誌、治世缺良策,就是這位清白官吏留給後人思考的話題。

    明穆宗因中風突然的駕崩,年僅九歲的皇太子朱翊鈞繼位,改元萬曆。由於年幼由太後攝政,重臣高拱因與太後信任的宦官馮保對抗而被罷官,張居正則得到馮保的鼎力支持。

    張居正輔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內政方麵,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機構中的冗官冗員,整頓郵傳和銓政。經濟上,清丈全國土地,抑製豪強地主,改革賦役製度,推行一條鞭法,減輕農民的負擔。

    軍事上,加強武備整頓,平定西南騷亂,重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總督薊、昌、保三鎮練兵鎮守長城,使邊境安然。張居正還啟用潘季馴治理黃河,變水患為水利。同時張居正嚴懲貪官汙吏,裁汰冗員,張居正整頓朝綱,改革體製,史稱萬曆中興。

    張居正的去世,按常理他需要守孝三年,但張居正以為改革事業未完成,不願意守孝,他的政敵借此大做文章。最後在明神宗和兩太後的力挺之下張居正被繼續複用,使得他的改革並沒有被中斷。

    但是這成為了他的政敵的借口,同時張居正利用職權讓親子通過科舉進入翰林院。張居正死後被反對改革的政敵清算,張府家屬被囚禁於家中,餓死了十多人,生前的官爵也被剝奪。

    明神宗朱翊鈞,明穆宗第三子,隆慶二年,被立為皇太子,當時才六歲。隆慶六年,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萬曆前十年,大學士張居正輔助明神宗處理朝政,社會經濟發展較快,黎民百姓也能安居樂業。十年後,張居正去世,明神宗開始親政,有一段時間勤於政務,後期因為和文官集團的矛盾而罷朝三十年。

    明神宗罷朝三十年,被稱為醉夢之期,這段時期明神宗怠於臨朝,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三十年,與外廷隔絕。那麽明神宗是什麽時候從一個立誌有為的皇帝變成一個荒廢朝政的皇帝呢?又是什麽事情讓這位曾經雄心萬丈的大明天子墮落得如此厲害呢?

    表麵看起來,明神宗荒於政事、不願臨朝的原因,先是因為寵幸鄭貴妃,後是因為厭惡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但是究其主要原因,還是由於明神宗的身體虛弱,行動不便,當然他身體虛弱的背後,無疑是酒色財氣的過度。

    大理寺左評事雒於仁上了一篇奏章,其中批評明神宗縱情於酒、色、財、氣,並獻上四箴。對九五至尊皇帝的私生活這樣的幹涉,使得明神宗非常的惱怒,幸好首輔大學士申時行婉轉開導,說皇帝如果要處置雒於仁,無疑是承認雒於仁的批評是確有其事,外麵的臣民會信以為真的,最後雒於仁被革職為平民。

    在這一段時期內,江南一帶的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全國和經濟總量達到了中國古代的巔峰,但是階級矛盾也日益加劇,文官集團的黨爭使得政治日益腐敗黑暗,東北的女真趁虛興起,因而種下了明朝滅亡的禍根。

    明神宗沉迷酒色,而且竟然還玩起同性的勾當,就是玩弄美女的同時,還玩弄小太監。當時宮中有十個長得很像定陵出土的刺繡百子女袷衣秀的太監,就是專門給事禦前,承恩與皇上同臥起,號稱十俊,所以雒於仁的奏章中有幸十俊以開騙門的批評,這一點明神宗與他的祖上明武宗有一點相像。

    至於貪財一事,明神宗在明代諸帝中可說是最有名了,他在親政以後,查抄了當朝重臣馮保、張居正的家產,還讓太監張誠全部搬入宮中,歸為自己支配。為了掠奪錢財,他派出礦監、稅監,前往各地四處搜括民脂民膏。

    由於酒色的過度,使明神宗的身體極為虛弱,年僅二十四歲的明神宗就傳諭內閣,說自己一時頭昏眼黑,力乏不興。禮部主事盧洪春為此特地上疏,指出肝虛則頭暈目眩,腎虛則腰痛精泄。

    萬曆十八年,明神宗自稱腰痛腳軟,行立不便。萬曆三十年,明神宗曾經因為病情加劇,宣召首輔沈一貫入閣囑托後事,可見此時明神宗的身體狀況實在是每況愈下,因此明神宗親政期間,幾乎很少上朝。

    他處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諭旨的形式向下麵傳遞,萬曆年間開展的平定哱拜叛亂、援朝戰爭、平定楊應龍叛變等三大征伐的軍事行動,都是通過諭旨的形式,而不是大臣們所希望的召對形式。在三大征伐戰事結束之後,明神宗對於大臣們的奏章的批覆,似乎更不感興趣了。

    所以明神宗荒廢朝政的情形,前麵不願意上朝聽政,後麵連大臣們的奏章也不批覆,直接留中不發。按照明朝的製度,皇帝是朝政大事的唯一的決策者,一旦皇帝不願處置但又不輕易授權於太監或大臣,整個朝廷的運轉就可能陷於停頓。因此明神宗為了討好寵妃而采取的這種不負責任的罷工,無疑給大明王朝帶來了致命的後果。

    到了萬曆三十年,官員空缺的現象已經非常嚴重。這一年,南、北兩京共缺尚書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撫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按正常的編製,南、北二京六部應當有尚書十二名,侍郎二十四名,這時總共缺了近三分之一。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