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子貢的能力(上)
字數:3922 加入書籤
因為魯定公子嗣意外去世,他將孔子推到了魯國公的位置上。
這也是孔子(含真)帝皇之氣的影響。
孟懿子、季桓子和叔孫州仇三桓對此雖然不願意,但奈何孔子以法術相壓,讓他們不得不暫時低下了頭。
特別是當子路率領費邑人馬、駟赤率領郈邑人馬、子貢帶領曲阜人馬來到郕邑之後,整個郕邑都安靜得可怕。
孟懿子、季桓子和叔孫州仇三桓即使實力很強大,遠遠超過了孔子,不過此時麵對著三路人馬前來支援孔子,他們又能怎樣呢?
孟懿子、季桓子和叔孫州仇三桓老老實實地呆在了郕邑,直到孔子用弟子將子貢安排在郕邑,使得郕邑很快就被孔子收歸於自己手中。
這也得益於孔子這麽多年收的弟子眾多,這裏麵什麽樣的人才都有。
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那可不是說笑的,這些年來他培養的門人弟子隻比這個數多,不比這個少,而且他們分布在了各行各業之中。
像政事方麵有子路、子有冉有,外交方麵的子貢、子我,德行方麵聲名顯著的有子淵顏回、伯牛、仲弓等。
孔子之所以將子貢安排在郕邑這裏,不是因為別的,就是看重他的口才,能夠料事之能。
此時的郕邑雖然被收服了,但畢竟之前一直在孟懿子、公斂處父的治理之下,而且他們這些年治理得極好,人們還是很歸心的。
如果隻是單純依靠政事,不能在短時間將這裏安撫下去,將來就會產生問題。
而子貢就可以依靠他的才能將郕邑民眾變成魯國的臣民,而非三桓的部下。
當一切都平靜之後,孔子帶著孟懿子、公斂處父回歸曲阜,對三桓大加安撫,同時來回看管。
孔子在魯國這些年也不白呆的,對其中的很多關係都是洞若觀火,自然很好地處理好各種關係,將三桓逐漸架空了,權力一步步收歸到了公室之中,也就是孔子(含真)中。
就在孔子解決內憂之際,外患則來了。
而這個外患來自於齊國。
在齊國,有個掌權的大夫叫田常,利欲熏心,幾次請求國君給他增加封地,都沒得逞。田常懷恨在心,陰謀發動叛亂,可他又擔心其他貴族大臣反對。
於是,田常借口孔子繼承魯定公之位不合法、不合規,就調集軍隊準備攻打魯國,企圖通過對外戰爭的勝利,抬高自己在齊國的地位,從而有助於叛亂成功。
與此同時,齊國國君對孔子也十分忌憚,也同意田常的做法。
齊國便將目標定了郕邑,大軍隨時準備向著郕邑而來。
得到消息後,孔子當然非常著急。
郕邑是魯國的北大門,一旦攻破,後果不堪設想。
與此同時,郕邑剛剛經過毀掉了超過標準的部分,本來城池就不堅固,再加上人心浮動,很容易出事情。
孔子一方麵派軍隊支持郕邑,另一方麵在想辦法如何破解危局。包括子路等弟子都請命與齊國決一死戰,孔子都沒有同意。
後來子貢站了出來,道:“還是我去吧!”
孔子也欣然同意他去解決此事。
子貢臨危受命,承擔起了保衛魯國的重任。
子貢發揮自己的特長,並沒有在魯國待著,在安排了郕邑的防衛之後就跑到齊國。
他到齊國後求見田常道:“聽說閣下要攻打魯國,這可是大錯特錯了。”
田常問道:“怎麽錯了?”
子貢道:“魯國是非常難打敗的,你想滅掉它根本沒可能。因為魯國的城牆又矮又薄,護城河又窄又淺,國君昏庸無能,老百姓都不願意打仗,這樣的國家你是不可能打敗他的。你不如到南方去打吳國,吳國的城牆又高又厚,護城河又寬又深,士兵很能打仗,大臣賢明能幹,吳國容易打敗。”
“你怎麽把人家看起來容易的說成難的,難的說成是容易的呢?”田常忿然作色道:“而以教常,何也?”
子貢道:“我聽過這樣的話,內部有憂患的應去攻打強大的對手,外部有憂患的就去打弱小的對手。閣下,您的憂患是在內部,您幾次要求增加封地都沒成,不就是因為貴族大臣們反對嗎?這是內部有憂患啊,所以您應去攻打強大的吳國。我當然知道魯國很容易打敗了,可是你想沒想過,打敗了魯國,你有什麽後果嗎?”
田常問:“有什麽後果啊?”
子貢便道:“你打敗了魯國,齊國國君會驕傲,那些大臣貴族一看,打勝仗這麽容易,也紛紛來爭權奪利、撈好處。這樣,不要說你想辦大事,就連你已得到的好處也會被別人搶去。”
田常聽後沉默許久才問子貢:“打吳國有什麽好處啊?”
子貢道:“打吳國注定會失敗的,但是國家敗了沒關係,你卻能有好處。國家失敗了,貴族大臣的力量遭到了削弱,國君變得更加孤立,到那時,齊國所能夠依靠的人除了您還有誰??”
田常聽後非常高興,可他又想:“攻打魯國的軍隊已經出發了,這時轉而去攻打吳國,師出無名啊。無緣無故去打吳國,又注定要失敗,雖然那些貴族大臣的力量會遭到削弱,但打敗仗的責任卻要由我承擔,這個險值得不值得冒呢?”
子貢仿佛看穿他的心思,便對對田常:“你不用擔心,我有辦法,您隻管讓攻打魯國的軍隊在齊魯邊境待著,以待時機。我去吳國勸說吳王派兵伐齊救魯,這樣您就是被動防禦,即使打敗了也不會承擔責任。”
田常一聽,非常高興,完全采納了子貢的意見。
子貢用道理將田常安撫後,轉而就馬不停蹄地到了吳國。
見到吳國國王夫差後,子貢便道:“大王,我聽說齊國要發兵魯國了。齊國一旦滅了魯國就會南下攻打吳國,和您爭霸,我很替大王擔心。”
夫差問道:“怎麽辦啊?”
子貢便道:“我有辦法,您可以出兵伐齊救魯,救魯,顯名也。伐齊,大利也。魯國本來很弱小,現在又麵臨滅頂之災,如果大王這時能出手相救,可是扶危濟困的義舉,天下人見大王這樣仁義,誰不敬佩您啊?齊國貌似強大,其實,它恃強淩弱,早已不得人心。失道寡助,打敗它非常容易。”
子貢緊接著分析了天下形勢,他道:“當今最強大的國家,一個是齊國,一個是晉國。大王如果打敗了齊國,一定要乘勝追擊打晉國。一旦晉國人服氣了,大王您就是天下的霸主了。”
夫差早有稱霸天下的野心,聽子貢這樣講,非常高興。可是他也有擔心,那就是近在咫尺的越國,他擔心越王勾踐會趁機攻打吳國,使得吳國腹背受敵,得不償失。
麵對夫差的擔心,子貢又有一番說辭,最終讓夫差下定決心攻打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