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還政於王室
字數:3866 加入書籤
齊國、莒國、郯國、徐國、宋國、衛國6國聯軍壓向了魯國,魯國麵臨著極其危險的境地。
許多臣民都十分惶恐,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種局麵,而孔子則不現絲毫緊張之色,還在曲阜之地舉行了宴會,歡歌載舞。
得到魯國這種情況,讓齊國等想要征伐魯國的國君輕了一口氣,都道:“魯國看樣子,是認命了,不打算掙紮了。”
齊國國君將其他5國國君叫到一起道:“將下來,我們要穩紮穩打,全力合圍魯國,讓魯國成為曆史吧!”
在6國聯軍開赴魯國之際,孔子一方麵舉行宴會,另一方麵派遣能言善辯的子貢和子我,分赴楚國、晉國,請求援軍。
另一方麵,孔子在加強邊境防禦的同時,派遣子路帶領一隊人馬穿越泰沂山脈,埋伏起來,以待有利時機發動對齊國的進攻。
孔子就對子路他們道:“單純的防禦已經不可能解決魯國的問題,隻有主動出擊,才有解決的可能。”
對於楚國和晉國的援軍,孔子料定子貢和子我一定會完成任務的,作為大國楚國和晉國不可能任由齊國將魯國消滅。
這其中就有平衡法則的作用。
齊國、楚國、晉國都是大國,而且都有稱霸的野心,那麽其中任何一家勢力坐大,都會對其他兩家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就像現在,一旦齊國將魯國拿下,其國家實力就會提升極大,非常不利於楚國和晉國。
果然,如孔子所預料的那樣,在子貢和子我的遊說下,甚至沒有付出多少代價,楚國和晉國就答應出兵了。
因此,齊國、莒國、郯國、徐國、宋國、衛國6國聯軍還沒有開始進攻魯國,楚國和晉國已經紛紛提兵向著六國施加壓力,命令六國必須撤軍。
其中晉國將大軍已經開赴齊國和衛國邊境,而楚國則直接威脅著郯國、徐國、宋國後方。
可以說,齊國、莒國、郯國、徐國、宋國、衛國6國聯軍還沒有與魯國戰鬥,就已經麵臨著腹背受敵的窘境。
“沒事的。”麵對驚惶的其他5國國君,齊國國君裝作淡定地道:“此次機會難得,一旦魯國強盛起來,我們都沒有好果子吃。不要害怕,我們改變策略,快速地將魯國擊敗,在晉國和楚國攻擊之前將魯國消滅,那他們也就沒有借口出兵了。”
齊國國君“沒事的”話音剛落,就見一位齊國將領慌慌張張地來到大帳之內,忙道:“齊王,大事不好。魯國有軍隊不知從哪裏越過了泰沂山脈,直奔臨淄而去。”
“什麽?”齊王大驚失色,一旦自己的首都被攻破,即使攻下魯國,也沒有什麽意義,到時還將麵對楚國、晉國的攻擊,齊國就離滅亡不遠了。
齊王想了想,最後無奈地道:“撤兵!”
隨著齊國撤兵,六國聯軍也就成了笑話,莒國、郯國、徐國、宋國、衛國也紛紛撤兵。
就這樣,施壓魯國的6國聯軍剛成立不久,耗費大量物資,還沒有進入魯國就慌忙地撤兵,就為當時的一個笑話。
魯國的危機在孔子彈指之間就解決了,這讓孔子的威望得到極大的提升,一時之間民眾歸心,國家愈發強勢起來。
但魯國想擴張勢力也是不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是因為他幾乎夾在了幾個大國之間,沒有擴張的空間。
麵對這樣的問題,子貢有一次就問孔子:“先生,魯國現在已經強盛起來,不能就放棄這樣的難得機遇啊!不過,其他國家還好說,齊楚晉虎視眈眈,如果不想辦法,這些成果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成為了別人的盤中餐。”
孔子則道:“無妨,我們要定正朔,占據大義,到時再相機行事。”
對於魯國的現狀,孔子比誰心中都有數。
西周時期的魯國可以說是最受王室重視的諸侯國,將之稱為諸侯國之首並不為過。
而此時周王朝雖然勢微,但大義還在,還沒有任何一個王國敢公然說出背叛周王朝的話來。
魯國這些年之所以沒有被滅國,是因為魯國是當初大周王朝周公直係子弟的公國,占據著大義。
而魯國的政治地位便來自於王室,而魯國的發展就要借助於王室的複興。
不多久,魯國就提出了“奉正朔尊周室”的倡議,要還政於周王室、還權於周王。
當魯國孔子喊出這樣的口號之後,其他所有諸侯都覺得魯國要瘋了:“周王室已經式微如此,還想傍上王室,真不知道魯國是怎麽想的?”
對於魯國孔子的舉動,周王室的影響力僅限於王畿洛陽的周王當然是興奮異常。
周王以投桃報李,對於孔子成為魯國公給予正式肯定,這讓孔子這種違反常規繼承國公的行為變得合法起來,在魯國的地位也再無疑義。
周王也想振興一定,奈何手中無軍,也沒有諸侯響應,已經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了,而魯國就成為了他的救命稻草。
孔子是言而有信之人,不僅口頭上如此,還帶著對不尊王室的國家進行征伐。
如離周王室最近的鄭國就不尊王室,在周王的命令下,孔子帶著魯國軍隊直接開赴鄭國,要與鄭國決一死戰。
魯國與鄭國之間隔著宋國,孔子以尊周室、伐鄭國的名義,占據了大義,宋國也沒法不讓魯國軍隊經過。
此時的魯國軍隊已經極為強大,很快就將鄭國打敗,將鄭國公將由周王處置,隻是要求在鄭國建立儒門,傳播儒家學說而已。
魯國還與周王室達成了一個協議,那就是在周王朝魯國允許建立儒門,不得禁止傳播儒家學說。
孔子將一個國家——鄭國都無償了周王,對於他的請求,周王自然是滿口答應。
因此,當孔子班兵回魯國,經過衛國之時,就提出了在衛傳播儒家學說的要求。
現在儒家學說已經成為了魯國的國家立國之本,儒門已經成為了魯國的相當於國教的存在。
讓魯國國教的儒門在衛國進行傳播,這可是涉及到主權的問題,衛國焉能答應。
衛國國公拒絕了魯國,孔子當然也不會客氣,憤然道:“周王已經答應的國策,你等竟然不遵從,違反周禮,當誅。”
就這樣,衛國被魯國所滅,儒門在衛國開始建立,傳播儒家學說。
有弟子子我問孔子:“先生,為何我們單單隻要建立儒門、傳播儒家學說呢?現在王室式微,已經不可救藥,如果能夠將鄭國、衛國收歸自己手下,不是更有利我們發展嗎?”
孔子看著子笑著說出了一番話,讓子我以及其他弟子深思不已,進而影響了南贍部洲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