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董仲舒尊儒

字數:3785   加入書籤

A+A-




    在含真確立下賞罰之大道後,整個天地秩序伴隨著世界的進化而日趨穩定,大千世界的進化進入到了最後的衝刺階段,或者說是最關鍵的收尾階段。

    作為此時世界具有真正的決定作用的生靈,張昊天、至真聖人、含真、傻根等一眾玄黃世界的高階修行者在密切關注著整個世界的一點一滴的變化。

    一旦這個世界進化成功,以張昊天為代表的勢力無疑是獲益最大的集團,不僅可以分享到最大的氣運,而且還可以因為處於優勢地位可以獲得先發優勢,從而在新生的大千世界得到最大的好處。

    一步快則步步快,正是這個道理。

    而釋迦牟尼、雲霄、孔子等一批生靈更是一時半刻都不敢放鬆,他們都是有資格晉級聖人階的生靈,隻不過在世界變化之時,他們都不敢輕易冒險而已。

    確實,在世界進化的關鍵時期,也是規則變化最激烈的時候,就像“天地君親師”秩序就代表著一種規則,一種聖道,而且是天地規則中比較重要的一種聖道。

    這種聖道的增加和完善必然會對整個世界的規則產生深遠而劇烈的影響。

    在規則劇烈變化之際,貿然突破那和尋死其實是沒有任何的區別的。

    因此,在這個最關鍵的階段,也是整個修行界最安靜的時候,一眾高階修行者都選擇了蟄伏,輕易不會出山或者出手。

    高階修行者不出手,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各種低階的妖魔鬼怪沒有高階修行者的幹擾和壓製,變得肆無忌憚起來。

    如果不是因為有含真所掌控的天庭存在,如果不是因為有一批神靈的幹涉,整個世界必然是十分混亂。

    即便有天庭存在,但天庭及諸多神靈畢竟有其自身的限製,他們也不是萬能的。

    在含真的設計中,神凡有別是一條基本的定律。

    神靈,即那些修神者,本來負責的就是天地秩序的維護,輕易不得幹涉凡間俗事。

    含真擔心,一旦神靈過多的幹擾到凡間事務,帶給凡間眾生的不一定是眾生所希望帶來的。

    凡間眾生要有自己的發展空間,過多的幹涉隻會帶來死水一灘,而不是發展。

    更何況,這個世界並非所有的種族、所有的地界都信奉神靈。

    神靈的生長還離不開生靈的信仰。

    在眾聖不出的時代,此時的四大部洲的發展態勢出現極大的不同。

    在人族聚集的南贍部洲,因為儒學的興起和強勢,政治比較穩定,人民總體上比較安居樂業,發展得極為迅速,顯得日益昌盛。

    儒學因為與“天地君親師”秩序高度契合,無論是出世修行還是入世為官,都具有極大的優勢,與君權高度融合,成為了大大小小的王國的主導力量。

    特別是當強大的漢朝成立之後,南贍部洲因為一位大儒的出現,導致了儒學出現突破性的進展。

    這個大儒就是董仲舒,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甚至可以說改變了整個南贍部洲,甚至整個世界的發展趨勢。

    之前的儒學雖然也有發展,但相比諸子百家以及佛家等學派,隻是處於相對的優勢地位而已。

    諸子百家並沒有沒落,相反因為在世界變遷的大趨勢下,他們查天文、識地理,體悟天地變化和自然興衰,對世界本質的理解和天地大道的感悟是非常深刻,提出了一些接近天地大道的聖道法則。

    一些人物,如道家的莊子,墨家的墨子,名家的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縱橫家的蘇秦、張儀,雜家的呂不韋等更是難得的、不世出的天才人物,各有機緣和創造。

    他們不僅道法修為極為強悍,而且追隨者眾多,整個學派還是十分興盛的,時常會有代表性的高階修行者出現。

    除了諸子百家之外,佛家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佛家之前隻是一個小小的學派,毫無根基,甚至在南贍部洲毫無建樹。

    可是,卻因為釋迦牟尼、藥師佛、阿彌陀佛三大佛的異軍突起,逐漸興盛起來,特別是在西牛賀洲,發展的速度可以用火箭來形容,比之儒家發展還要快上幾分,讓人十分側目。

    即使在人族占據主導的南贍部洲,佛家雖然有外來者的嫌疑,卻也有了一席之地。

    隻不過佛家在南贍部洲還處於起步階段而已,但卻像小草一般,雖然受到其他學派的排擠和打壓,卻一直頑強地存活了下來。

    對於南贍部洲的各個學派而言,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大儒董仲舒的出現,改變了一切。

    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的主張一下子將儒家常說淩駕於其他學說之上。

    這自然引起了其他學派的不滿,他們看到董仲舒這一主張的嚴重問題,他們聯合起來與儒家進行了長達四五百年的論戰和鬥爭。

    可是,董仲舒卻不是一個死板的學者,相反他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

    他並沒有選擇孤軍奮戰,而是帶領著整個儒家選擇了一個盟軍,那就是代表著君權的、凡間名義的王國的統治者。

    為此,他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形成帝製神學體係,係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得到王國的統治者的歡心,使得儒家成為了王國的國學、國教,占據了正統地位。

    董仲舒更為聰明的地方就是他提出了“君權神授”的思想,不僅在凡世間拉攏了統治者,而且將以含真為代表的天庭處於一個極高的位置,必然會得到含真等修神者的青睞和支持。

    再加上儒家的聖儒、大儒、儒師、儒士、儒生體係的良性運轉,大量的儒學修行者脫穎而出,逐步成為了已經成為了整個南贍部洲最為強大的一股力量。

    董仲舒也因此一步成就儒家的聖人,成為了僅次於孔子的儒學第二尊聖儒,其實力和地位還在亞聖——孟子之上。

    此時的聖儒就相當於三皇功德成聖一樣,因為學說的推動而成就聖人,有聖人之名而無聖人之實。

    但聖儒和三皇還有不同,他們並不是單純依靠天地功德、生靈的祈禱,而是以強大的實力為依托,就是現在的含真一樣,一旦天地規則允許是可以成就聖人之位的。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