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科考前

字數:4193   加入書籤

A+A-




    公元1644年,3月下旬,華夏帝國。

    從現代世界回到華夏帝國世界,王宇,諸葛亮,孫尚香,西施,魏東等人回到了京城。

    孫尚香回來後第二天,就馬不停蹄的前往漢中的戰場。

    漫長的冬季馬上過去,北方河麵的冰開始解凍。南方已經轉暖,與張獻忠的戰事一觸即發。

    吳三桂有軍報傳回京城,已經與南明朝廷打了一場,取得了新年第一場勝利。

    隻是南明朝廷一直不肯投降,戰爭還會繼續下去。不過,華夏帝國這邊優勢巨大,相信很快就能結束戰爭。

    對於南明朝廷提出的劃江而治,王宇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在北麵,根據情報,清軍也在積極備戰,戰事不可避免。由王永吉鎮守北麵,倒是不用怎麽擔心。

    大明王王宇的意思是,先打敗張獻忠和南明朝廷,統一南方後,再來全力對抗清軍。

    目前,除了與清軍,張獻忠,南明朝廷的三年戰事外,王宇就在忙於十日後的華夏帝國第一次科舉,以及最重要的春耕。

    ……

    新的一期“華夏周報”已經在今日發行!

    華夏報,原名“大明報”。如今華夏報分為華夏周報和華夏月報,都是定期發行的官方報紙。

    新一期的華夏周報,以“春耕”和“華夏帝國第一次科舉”為主題。

    在京城內,已經聚集了數百名前來趕考的學子,他們主要來自長江西北的各個地區,因為這些地區已經在華夏帝國的控製下。

    京城內,馮府。馮炳文原本是明朝的駙馬,現今明朝覆滅,華夏帝國中的原明朝皇室宗親雖然有所優待,但是已經沒有爵位和皇室宗親的光環,成了普通的華夏帝國之民。

    因為朱元璋的緣故,王宇沒有虧待原來明朝的皇室宗親,給予了他們足夠的房屋和田地,也算是中上等的地主了,隻要會經營,一身富足有餘。

    馮炳文的府邸還是原來的駙馬府,隻是現在落敗了不少,家丁也少了許多。

    馮炳文和公主育有兩兒一女,大兒子馮德名,二兒子馮德功,女兒馮萱萱。

    大堂內,馮炳文剛看完手中的“華夏周報”,對兩個兒子訓話。

    看著自己兩個已經及冠的兒子,攤了攤報紙,問道“距離科考隻有十日時間,你倆可已準備好?”

    隨即,歎道“唉,如今大明已覆,今日不同往日。馮家的未來,就全係在你們身上了。”

    公主不再是公主,駙馬不再是駙馬。雖然還保留了些地產,衣食無憂,但沒有功名,如何在京城抬頭做人!

    因此,馮炳文對兩個兒子給予重望。

    大兒子馮德名,苦著臉道“父親,此次科考,除了主考的以往的四書五經和策論外,還有六部各部出的考卷,前所未有。我……沒有太大的把握。”

    “是啊,父親。雖然六部出的考卷是選考,但是聽其他人說,選擇考卷越多,成績越好,才能更有機會被錄取。”

    二兒子馮德功跟著說道“而且,六部出的考題,也不知是什麽樣的,從來沒過,我們沒有把握。”

    說著,小聲嘀咕道“也不知道大明王是如何想的,這不是故意刁難嗎?”

    “閉嘴!”

    馮炳文怒瞪,一副對大明王王宇敬畏的樣子,道“大明王仁德,對我等前朝皇室宗親優待,我們要知恩。以後在敢如此不敬,非打斷你的腿!”

    “孩兒知錯了。”

    馮德功低頭認錯。

    大明王王宇沒有殺他們這些前朝皇室宗親,還允許他們參加科考,真的是仁德,令人折服。

    沒一會兒,馮炳文的女兒馮萱萱跑了來。對馮炳文說道“父親,女兒也想去參加科考。”

    “胡鬧!”

    馮炳文斥責道“身為女子,就該遵從禮法,不得隨意拋頭露麵!”

    頓了頓,看著已經年滿十八的女兒,又道“若不是亂世,早該給你謀一門親事了。等你兩位哥哥科考後,若是中舉,就風風光光的給你找個好人家。”

    馮炳文就這麽一個女兒,夫妻兩都很疼愛。所以從小讓她讀書,不過就是太寵溺了,變得有些刁免。

    “女兒現在才不要嫁人!”

    馮萱萱容貌出眾,嘟嘴道“報紙上要有報道,隻要年滿十八歲,不分男女,不論出生,遵紀守法者,皆可參加科考。女兒有信心,父親就讓女兒去試試吧。

    若是兩位哥哥沒有中舉,而我還有機會中舉,多一個人,多一點機會嘛。”

    這話讓她的兩個哥哥聽得很是尷尬,不過不得不承認,馮萱萱的才華很不錯。

    可惜,隻是一個女兒身!

    馮炳文卻一臉不高興,道“我說過了,不允許。你就在家待著,以後嫁人後好好相夫教子!”

    大明朝,女子地位很低,不能隨意拋頭露麵,要遵循三從四德,更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

    就更別說女子參加科舉,考取功名了!

    “這是大明王的旨意,父親你不得阻攔!”

    馮萱萱據理以爭。

    可是,她父親依然不鬆口,怒道“我是你父親,說了不準就是不準。回去自己房間好好反省,沒想明白之前不得出來!”

    “女兒不會放棄的!”

    馮萱萱氣衝衝的離開了。

    ……

    王宇之所以科考沒有限製女子,也是一種試探,沒期望太大。這次科舉沒有女子參加,也屬正常。

    於此同時,京城內,幾乎所有的文人都在議論關於科舉的事情。

    用於科舉的考場也已經準備妥當,今日大明王王宇,由張良,諸葛亮等人陪同著,檢驗考場準備情況。

    此考場,是由原來明朝考場的基礎上進行修繕擴建的,同時能容納上千名考生進行考試。

    古代房屋采光不好,考場不小,有些地方采光也不好,因此王宇在這些地方準備電燈和發電機。

    每一個考生都是相對獨立的位置,相互之間有隔板擋著,防止舞弊。

    “筆墨紙硯,等一定要反複確認,不能出問題。”

    大明王王宇叮囑道。

    考生進入考場,無需攜帶筆墨紙硯,全由官府提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