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熱銷!熱銷!

字數:10547   加入書籤

A+A-


    “開千裏馬,享成功人生!”
    “一馬當先,引領時代風潮!”
    “商務新座駕,成就千裏行!”
    “動力千裏馬,馳騁新天下!”
    “品質如金,駕禦隨心!”
    九月底,起亞的汽車廣告先後登陸央視,以及北上廣深當地的電視台。
    營銷路線,央視主打全覆蓋,北上廣深屬於精準營銷。
    定價近二十萬的汽車,畢竟不比普通的日常消費品,沒必要跟快消品一樣,大舉進軍下沉市場。
    時代不一樣。
    2000年落地價十八萬的汽車,在大多數人眼中,妥妥地豪車。
    比後世的什麽BBA,還要豪華。
    當然。
    在一部人眼中,開這種車,屬於是掉檔次的行為。
    90年代,千禧年之處,國內的消費也是雙軌。
    汽車、奢侈品,以及一些洋品牌,諸如耐克、阿迪等等,他們的價格都是對標國際。
    不過。
    這批人並不是起亞汽車的目標用戶,人家追求的是虎頭奔,是寶馬。
    起亞汽車的目標客戶是新晉中產,以及一部分薄有家資的年輕人。
    略微領先時代的外觀設計,對準的就是他們。
    除了電視廣告,報紙、雜誌,尤其是汽車雜誌,以及機場訂閱的雜誌,也是起亞的營銷主戰場。
    隨著廣告的投放,很快,北上廣深的線下門店迎來一波又一波客流。
    既然打開門做生意,起亞不可能隻生產一款車型。
    那是互聯網轉型的新能源車玩法。
    那麽玩,也是因為積累不足,產品線不夠用,起亞雖然是剛剛進入華夏的車企。
    但起亞不是剛發展的新公司,之前的一些產品,部分被國產化。
    李傑做主的企業,當然不會搞什麽‘雙標’玩法。
    高價低配?
    不存在!
    該有的東西,都有,質量甚至要比韓國本土生產的更嚴一些。
    不允許糊弄!
    目前,起亞主力車型一共是三款。
    旗艦是千裏馬,偏舒適。
    中檔產品是K1,主打一個皮實耐操,走的是性價比路線。
    最後一款是緊湊型的M1。
    價格也是最便宜的一款,落地價隻需要8萬,類似mini、甲殼蟲的縮小版車身,外觀偏可愛風。
    適合都市白領。
    線下門店客流暴漲的同時,訂單量也慢慢多了起來。
    平均每進店100個客人,就有七個人下單!
    跟那些老牌車企比,這個下單率雖然低了一點,但對於一個新品牌,還是試營業期間,能有這個數字,已經很不錯了。
    轉眼,半個月過去。
    各大門店的數據陸續出爐。
    十月份,四家門店累計下定375輛!
    成交金額4387萬!
    而這,隻是一個開始,時間進入11月,起亞汽車之前讚助的影視劇,陸續播出。
    客流量又小漲一波。
    與此同時,東風悅達起亞的經銷商加盟大會也是開了一波又一波。
    全新的4S店模式,集汽車整車銷售、售後服務、零配件供應、信息反饋於一身。
    是的。
    日後隨處可見的4S店,此時還是一大賣點,眼下很多汽車的銷售和售後並不在一塊。
    雖然起亞不是第一家發起4S店的品牌,但根據眼下的市場,算在第一批,絕對沒問題。
    如果具體到城市,很多城市目標還沒有4S店。
    一旦開業,那就是全城第一家4S店。
    國外的新模式!
    高大上!
    類似的營銷方案雖然有操弄情緒之嫌,但誰家營銷不是這麽幹的。
    很多人都是激情消費。
    連情緒都調動不起來,還打什麽廣告?
    10月底。
    起亞汽車一連簽下五家加盟商。
    合同一簽下,市場部的團隊立刻前往經銷商所在的城市,從選址到設計,包括後續的運營管理,起亞全流程打通。
    不同意一些外資品牌的傲慢,起亞汽車營銷部門的員工,一個個都客氣的不行。
    甭管是國內招來的,還是從小西八調過來的員工,誰敢‘傲慢’,發現一起,解決一起!
    一定要讓那些經銷商感受到如家般的溫暖。
    要讓他們覺得自己受重視。
    這年頭,能掏出上千萬加盟4S店人,都是當地有頭有臉的人,這些人的社交圈大多不局限於本地。
    隻有讓他們賺到錢,口口相傳,才能打開所在省的口碑、市場。
    忙忙碌碌間,時間跨入2001年。
    這一年,國際上最大的事,莫過於9月份的那場襲擊。
    類似的重大節點都是賺錢的好機會。
    外匯市場,任何一點細微的波動,都能被無限的放大,李傑辛辛苦苦操盤一整年。
    賬戶裏的現金流不過兩億美刀。
    不過,要是扣掉買下起亞,投資悠遊、企鵝等公司的錢,他的收益是四億美金。
    收益很一般。
    這也跟李傑的行程有關係,他不是天天盯盤,天天快進快出。
    “阿爸,新年快樂!”
    陳亨俊和陳道俊兄弟二人,齊齊舉起酒杯。
    “嗯。”
    李傑笑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和去年一年,今年元旦,他們兄弟兩個也從小西八飛了過來。
    “道俊,我聽亨俊說,你談一個檢察官女友?”
    放下酒杯,李傑稍微關心了一下小兒子的感情生活。
    聞言,陳道俊瞪了陳亨俊一眼。
    怎麽什麽都說?
    還沒確定的事,也往外說?
    一旁,李海仁眼前一亮,立刻盯住小兒子。
    “爸,媽,隻是剛認識而已。”
    “女孩是哪裏人?多大了?有沒有照片?”
    然後,李海仁發起奪命三連問。
    不論哪裏的母親,碰到兒子交往女朋友,大多都是這種反應。
    “……”
    陳道俊愣了愣,而後還是道出了徐敏英的相關信息。
    得知對方是首爾大學法律係畢業,李海仁連照片都沒看到,心裏已經滿意了。
    能考進首爾法律係的學生,不可能差。
    那可是最最難考的專業。
    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她爸是漢城地檢的徐次長吧?”
    小西八的檢察係統和國內不一樣,它分為大檢察廳、高等監察廳,以及地方監察廳極其支廳。
    其中,大檢察廳級別最高,高等檢察廳則是負責特定地區的特定案件。
    地方檢察他是市級行政單位。
    不過。
    漢城是小西八首都,能在漢城地檢擔任次長,儼然是人中龍鳳中的龍鳳。
    出生於這樣家庭的徐敏英,入職檢察係統自然毫無難度。
    晉升,那也是按部就班。
    “爸,您知道?”
    陳道俊很是驚訝,他以為自己藏得很好,而且,徐敏英的身份,也是他擇偶的一環。
    有沒有自己人,很重要。
    “嗯,聽人提過。”
    李傑隨口編了一個理由。
    “你要是真想談,那就好好談,別在外麵拈花惹草。”
    “……”
    完了!
    老爸連毛賢敏的事都知道?
    雖然陳道俊和毛賢敏什麽都沒發生,但確實有點糾纏不清,對方一心想要上位。
    連婚期都被她‘拖延’了。
    其實,陳道俊要說一點都不心動,那是騙人的話。
    他也是男人。
    如果不是大嫂的身份,如果不是對方太野心勃勃,即使他不會跟她在一起,打個友誼賽什麽的,也就打了。
    “爸,我知道了。”
    此時,陳道俊對老爹的態度也變了。
    隻覺得高深莫測。
    不。
    從一年前開始,他的態度就變了,現在隻是更進一步。
    比如,他沒有繼續進攻,這就是老爹教的東西。
    太急了,不好。
    不過。
    局他已經布下了。
    陳動基在奇跡公司安排的內應已經被他策反,現在傳過去的一些投資組合,都跟航空股有關。
    航空、保險、酒店、旅遊都是他當下重倉的行業。
    邁入新世紀,全球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各路機構、資本也很看好這些行業。
    大量資金湧入,股價一直在穩定上漲。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這些行業的股票會一直漲下去。
    然鵝。
    9月份的那場意外,除非是重生者,不然,不可能預測到那種黑天鵝事件。
    彼時。
    相關股票都會被重創。
    以二叔陳動基的性格,損失怕不小。
    等他資金發生困難。
    就是奇跡公司出手之時。
    然後。
    一點一點蠶食,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
    老爸說得對。
    他還年輕。
    沒必要那麽急切。
    欲速則不達。
    這是他最近讀華夏古籍學到的新詞。
    是夜。
    李海仁按捺不住好奇,事後問起了兒子的事。
    “歐巴,你跟道俊說的那話是什麽意思,難道他腳踩兩條船?”
    “如果是呢?”
    李傑笑著打趣道:“那你會怎麽處理?”
    “額。”
    這個話把她問住了,站在女性的角度,她當然不希望男性腳踩兩條船,但除了女性,她還是一個母親。
    眼見李海仁不語,選擇已經很明顯。
    “歐巴,你可不能那麽幹。”
    半晌,李海仁摟住李傑。
    “……”
    李傑懶得回應她。
    在大多數世界,他都是很潔身自好的,除了偶爾放縱放縱。
    眼看丈夫沉默不答,李海仁不免有點多想。
    難道歐巴也變質了?
    不會吧。
    真那麽幹,她該怎麽辦?
    或許,可能會默認吧,隻要不離婚,她肯定會忍。
    胡思亂想了一陣,李海仁沉沉睡去。
    接下來幾天,兩個小崽子都在蘇省陪著他們過新年,直到七號,他們才走。
    他們一走,李傑又忙了起來。
    元旦對於很多國人來說,隻是一個很普通的節日,但農曆新年就不一樣了。
    那是一年最重要的節日。
    沒有之一!
    而汽車在某種意義上,又是身份地位、收入的象征。
    就像年前理發店生意特別火爆一樣,年前的4S店,也是成交量最大的一段時間。
    為了迎接新年,起亞汽車啟動了一輪促銷計劃。
    不是降價。
    而是附贈大禮包。
    價值兩萬、一萬、五千的保養套餐、車膜、倒車影像等大禮包一出,訂單猛猛漲了一大截。
    其實,這些套路那些合資車企、大品牌不是不懂,他們隻是不願意做而已。
    說白了,還是有點傲慢。
    自持品牌力,不肯放下身段迎合華夏市場,迎合華夏消費者。
    直到國產新能源汽車崛起,經曆一陣暴打,合資車企、大品牌才放下身段,積極擁抱市場。
    言歸正傳。
    在一陣洋品牌十分高冷的當下,起亞的組合拳,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
    看到各地傳來的捷報,李傑都有點意外。
    同比上月,訂單量暴漲220%。
    幸好他提前預留了餘量,不然的話,麵對這暴漲的訂單,起亞汽車還真沒法及時交付。
    如果沒法及時交付,絕對不會有這麽多的訂單。
    因為這一批訂單離有很多人都是要現車的。
    最好當天買,當天開車,當天上牌。
    然後開回老家。
    這一套,李傑當然早就考慮到了,連代上牌的業務都被他搞了出來。
    畢竟。
    這些車開回縣裏、村裏,都是活廣告。
    每一輛車都是活廣告。
    這種廣告雖然不能帶來及時的訂單轉化,但汽車營銷講究的是長遠效益。
    那種立刻起效的模式,要慎用。
    對於一個立足百年品牌的企業,那些招數都是劍走偏鋒。
    當然。
    如果隻考慮掙一波快錢,那就隨意使用,隻要能摟到訂單,財報就能好看。
    報表好看,投資人,紛至遝來。
    盡最大的努力,榨取一波快錢,然後跑路。
    後世很多倒閉的新能源,其中不乏類似的操作,像什麽下周回國賈老板,恒太許老板。
    他們是不知道嗎?
    怎麽可能。
    都是別人玩剩下的東西,在動手之前,早就有了通盤計劃。
    騙進來殺。
    然後。
    跑。
    那些投資人也知道這套路。
    萬物基於傳銷。
    隻要有新投資人加入,擊鼓傳花的遊戲就能一直玩下去,等玩不下去的時候,該跑的,已經跑了。
    那些跑得慢的,管他們去死。
    願賭服輸。
    銷售猛漲的同時,李傑心裏高興,旗下的員工們,一個個臉上也天天帶著笑容。
    對比一些合資車企,起亞不是品牌力最強的,但員工待遇一定是最好的。
    很多入職的員工第一次聽說年終獎。
    這個年終獎不止一線銷售部門有,廠裏的員工也有。
    區別隻是標準不一樣。
    銷售部門更多,廠裏的工人稍微少一點,大部分是額外發一個月工資,優秀員工額外發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