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從良啦

字數:11011   加入書籤

A+A-


    來到一處小區門口,看著門樓上‘麗京花園’四個字,李傑轉頭瞥了一眼毛毛。
    “你媽住這裏?”
    “嗯,去年搬過來的,我很少來這邊。”
    說著,毛毛慢慢低下頭。
    “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瞞著你的。”
    “有什麽好對不起的?”
    李傑牽起她的手。
    “以後咱們也能買得起。”
    麗京花園不是什麽普通的小區。
    它是燕京首個涉外別墅項目。
    此時,燕京房地產還沒有正式開始商品化,市麵上銷售的商品房基本都是外銷房。
    什麽叫外銷房?
    按美元計價的房子。
    和外銷房配套的還有相關的政策,比如,外資要來國內成立公司,注冊地點隻能在涉外房產。
    麗京花園是去年新開的樓盤,售價是3000元一平。
    括弧,美刀。
    住在這裏的基本都是歐美外籍人士、跨國企業高管,配套雙語學校、國際學校、高爾夫球場等等。
    一個字,壕。
    它的開發商有兩個,一個是從軍工企業轉型的暴利,另外一個是香江富豪劉巒雄。
    說實話,毛毛繼父的家庭條件比李傑預想中的要好,好很多。
    畢竟。
    這是別墅區,一套房子幾百平,隨便一套房子就是幾十萬美金。
    90年代初的幾十萬美金是什麽概念?
    如果李傑沒‘醒’過來,原來的自己看到門樓估計就要跑。
    滾圈的人,私生活亂歸亂,窮歸窮,見識絕對不差。
    有幾個不知道轟動一時的麗京花園?
    “嗯,我相信你。”
    毛毛摟住他的胳膊,仰頭道。
    “不過,我們不用買那麽好,租房也可以的。”
    有情飲水飽。
    顯然,毛毛還處於這個狀態,李傑隻是笑了笑,沒有接話。
    錢什麽的,真是隨便賺賺。
    但。
    怎麽賺還是有講究。
    這一世,既然是樂手出身,那就走走搖滾歌手路線。
    發專輯掙錢。
    像樸述、許威那樣,沒錢了發發專輯,開開演唱會,錢夠了過自己的日子。
    降低暴光度。
    不走流行歌手路線,因為太累,天天趕通告,同樣的話要重複幾十遍。
    不一會兒。
    兩人走進了小區。
    毛毛雖然很少來這邊,但對小區明顯很熟悉,三拐五拐,兩人來到一棟獨棟別墅前。
    看到這房子,她繼父的實力又提升了一截。
    獨棟別墅和聯排別墅是兩個價錢。
    叮咚!
    叮咚!
    門鈴響起後,很快就有腳步聲從門後傳來。
    哢噠。
    一個四十多歲,穿著製服的婦女打開了大門。
    “是毛毛小姐回來啦?”
    看到李傑的那一刻,中年婦女愣了一下。
    “吳阿姨,這是我男朋友,我跟我媽媽說過的。”
    “哦,哦。”
    吳春蘭連連點頭。
    “太太在家,在二樓。”
    走進屋內,樓上傳來一陣腳步聲,循聲望去,一個穿著居家服的中年美婦從二樓走了下來。
    她的長相跟毛毛有幾分神似。
    看到她,李傑頓時了然。
    毛毛長得更像媽媽。
    在來這裏之前,他們已經見過毛毛的父親,前麵的見麵算不上愉快。
    毛毛的父親有點冷漠,尤其是得知女兒未婚先孕,直接把他們兩個轟了出來。
    “毛毛,這就是你的男朋友?”
    “阿姨您好。”
    李傑把水果放下,笑著上前一步。
    “我是周利軍,毛毛的男朋友。”
    “嗯。”
    毛毛媽媽不鹹不淡的點了點頭,自顧自地坐了下去。
    “別站著了,坐吧。”
    接著,毛毛媽開始常規問話。
    “你是哪裏人?”
    “長安人。”
    “家裏做什麽的?”
    “我爸是文工團的小號手,媽媽是舞蹈演員。”
    “哦,那你呢?”
    “樂手,吉他手。”
    聽到這話,毛毛媽明顯眉頭一皺。
    搖滾樂這時候的名聲可不是很好,說難聽點就是無業遊民。
    連個固定的收入都沒有。
    “那你未來有什麽打算?養孩子可不是有口吃的就行。”
    “先賺錢,盡量在兩年之內安個家。”
    李傑沒說什麽一年之內安家的話,那樣難免會給人留下‘說大話’的印象。
    “燕京這房價,想買房可不容易。”
    毛毛媽話鋒一轉道。
    “你是學什麽的,哪個學校畢業的?”
    “我之前學的美術,考央美沒考上。”
    “所以,你是高中畢業?”
    “是的。”
    “我聽毛毛說,你能唱英文歌,懂外語嗎?”
    “略懂一點,日常交流沒問題。”
    “那你有沒有興趣來毛毛爸爸公司上班,他們公司主要做涉外生意,需要懂外語的人才。”
    這話,毛毛媽媽是用英語說的。
    “阿姨,謝謝您的好意,不過,我想自己闖一闖。”
    毛毛媽媽的反應其實讓李傑挺意外的,他原本以為毛毛媽媽會跟她爸一樣。
    “自己闖?”
    毛毛媽媽嘴角露出一絲‘年輕人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笑意。
    這四九城,哪有那麽容易闖啊。
    “嗯。”
    “好吧。”
    毛毛媽媽歎了口氣。
    “年輕人這麽想也好,不過,我不會讓我女兒跟著你受罪,這樣吧,給你三個月時間。”
    “如果三個月沒有什麽起色,你就按照我的意思去辦。”
    “對了,你給你爸媽聯係一下,讓他們盡快來燕京一趟,先把婚禮辦了。”
    “媽……”
    沒等毛毛把話說完,毛毛媽瞪了她一眼。
    “你閉嘴!”
    下一秒,毛毛又把頭低了下去。
    “就這樣吧。”
    毛毛媽又把視線投向李傑。
    “我待會約了人,今天就不留你吃飯了。”
    “好,謝謝阿姨,那我先走了。”
    李傑這一起身,毛毛也跟著站起了起來。
    “毛毛,你留下。”
    毛毛媽直接把她留了下來。
    “聽阿姨的。”
    李傑握了握她的手。
    毛毛媽的性格雖然強勢了一點,但也是一個‘體麵人’。
    “那我回頭去找你。”
    不多時,李傑離開了麗京花園。
    然後。
    他找到一個公共電話亭,給他爸的單位打了一個電話。
    “什麽?”
    “人家姑娘懷孕了?”
    “你小子幹的什麽蠢事?”
    不出意外,老周劈頭蓋臉給他罵了一頓。
    雖然老周也是樂手出身,但在他眼裏,搖滾樂可不是什麽好東西。
    李傑當初買吉他、練吉他都是在外麵偷偷練,根本不敢回家。
    罵歸罵,掛斷電話後,老周還是跟老婆一起向團裏請了個假,而後又買了車票。
    三天後,他們殺到了燕京。
    然後就是常規流程。
    雙方父母見麵,毛毛他爸也出席了飯局,不過全程都是冷著臉。
    很快。
    雙方商量好了婚期。
    下個月15號,也就是4月15辦婚禮,年齡不到,不領證,先上車,後補票。
    辦了婚禮也算結婚。
    這麽快是為了掩蓋肚子,再晚些時候,挺著大肚子辦婚禮,未免太難看了。
    90年代,說開放也開放,說封建,那也封建。
    婚前行行為,很多人能接受,未婚生子,那不行。
    傳出去多不好聽。
    送完老周兩人去了招待所,老周沒進去,而是拉著李傑在外麵散了散步。
    “利軍,結了婚你就成家了,古人說成家立業,成家立業,家成了,業也該立了。”
    “你婚後回老家吧,進團。”
    “我有計劃。”
    “你能有什麽計劃?”
    提起這事,老周又來氣了。
    “你有計劃,會是現在這樣嗎?幸好人家毛毛爸媽開明,不然,你們都不知道該怎麽辦。”
    “別的我就不說了,你現在有固定收入嗎?”
    “孩子出生之後,如果要吃奶粉,你有錢買嗎?你們有地方住嗎?”
    “如果房東要收房子,要是大冬天,你們還要帶著孩子搬家,是個事嗎?”
    “……”
    李傑沒說話,老周是那種暴脾氣,而且又有刻板印象,這時候說什麽話都是火上澆油。
    與其說,不如做。
    確實。
    他得找個正經收入。
    眼下燕京也確實有機會。
    國內搖滾樂的發展最早能追溯到70年代,不過,那時候大多數還處於聽的階段。
    並且,普通人沒法聽到西方搖滾樂。
    那是‘禁忌’。
    隻有一些大院子弟能從特殊渠道搞到磁帶。
    批判性的聽!
    直到80年代,國內出現一批樂隊,這批樂隊基本也是大院子弟組成。
    86年,崔建在工體百名歌星演唱會上演唱了一首《一無所有》。
    自此。
    華夏搖滾樂正式從幕後走向台前。
    當時,崔建能上台演唱多虧了一個老藝術家王琨,這位資曆很老,早在40年代,她就演過《白毛女》。
    她演得喜兒一角,得到了很多大領導的喜歡。
    除了崔建,程琳、李玲玉、成方圓等等女聲都是她推火的。
    也就是那一次登台,搖滾樂開啟了新篇章。
    80年代末,崔建退出第一張個人專輯《新chang征路上的搖滾》,這也是國內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搖滾樂專輯。
    同年。
    崔建開啟全國第一次巡演。
    每到一地都會引發巨大的轟動,原來的李傑也是從這時候正式搞起了樂隊。
    長安的搖滾樂氛圍其實很濃厚。
    這不。
    除了他之外,還有一個長安籍的歌手在燕京混,那個人叫鄭均。
    但,他們兩個關係挺一般的。
    因為理念不一樣,李傑原來喜歡垃圾搖滾,而鄭均更偏好布魯斯、流行搖滾。
    雙方尿不到一壺。
    還有,鄭均這家夥長得帥,特別招小姑娘喜歡。
    言歸正傳。
    時間進入90年代,《黑豹》和《唐朝》兩張搖滾樂專輯先後發布。
    這兩張專輯不止在內地火,也傳到了港台地區。
    滾石旗下的發行經理張培仁敏銳察覺到了機會,91年,他獲得母公司滾石唱片的同意,專門來到內地成立魔岩文化公司。
    也就是現在的魔岩唱片。
    竇威解散做夢樂隊也跟魔岩唱片有關,張裴仁隻簽個人,不簽樂隊。
    因為樂隊的包裝太麻煩。
    不像個人。
    跟張裴仁同期抵達的還有一個叫陳建添的香江人。
    他是beyond早期的經紀人,後來又簽了王霏,因為王霏的推薦,他又簽了黑豹樂隊。
    黑豹樂隊首張專輯的《Don"t Break My Heart》、《無地自容》能在香江火遍一時,就是他的手筆。
    如今,鄭均就簽在陳建添成立的紅星生產社旗下。
    鄭均簽約是黑豹樂隊的經紀人郭川林介紹的。
    雖然李傑跟鄭均關係不太好,但好歹是同鄉,還都是玩搖滾的,如果讓鄭均推薦,跟陳建添見一麵,然後簽約,基本問題不大。
    不過。
    他不準備簽紅星生產社。
    陳建添這個人不太好,有點貪。
    他本人也不是特別懂音樂。
    還是滾石旗下的魔岩唱片更好,背靠滾石,專輯更容易賣到寶島去。
    這年頭想靠專輯賺錢,寶島是最大,也是最無法忽視的市場。
    那些香江歌手為什麽要一窩蜂的出國語專輯?
    原因很簡單。
    為了錢。
    畢竟香江的人口太少,一張專輯能賣個三五萬張,那都叫大賣,賣10萬張,那是天王級別。
    反觀寶島市場,三五萬張隻能做小孩那桌。
    真正的天王級,哪個不是幾十萬張起步?
    那種爆火的專輯,都是大幾十萬張,一張專輯歌手抽個幾毛錢,也有幾十萬的收入。
    一年發個兩三張,僅靠版稅,隨隨便便入賬上百萬。
    紅了之後,各種商演、廣告收入更高。
    而內地這邊。
    人口雖然很多,但正版專輯真賣不動,十幾億人口,專輯正版銷量能超過百萬,一年都沒幾張。
    另外。
    國內走得是引進製,港台歌手的專輯基本都是買斷,然後內地的出版社自己賣。
    賺了,不會多分一毛錢。
    虧了,歌手也不會少拿一分。
    正因為如此,港台歌手基本不會來內地宣傳專輯。
    “嗯?”
    李戒驚訝道。
    “張裴仁,你要簽魔岩?”
    “嗯。”
    “卡子,你這是轉性了?”
    這年頭,搞搖滾樂的,特別是垃圾搖滾的人,那是誰都不服。
    更瞧不上什麽商業化。
    發什麽唱片?
    咳咳。
    事實上,很多人是‘吃不上葡萄說葡萄酸’,隻能以‘懷才不遇’、‘我看不上’、‘爺不吃’來安慰自己。
    李傑原來也是這種憤世嫉俗的人。
    天老大,他老二。
    誰都不服。
    “傑哥,沒辦法,毛毛懷孕了,我得多掙點錢。”
    “行。”
    李戒點了點頭。
    “我來安排,不過,卡子,能不能成,我不保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