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回歸
字數:9850 加入書籤
2030年8月。
年過六十的李傑再次開啟一輪巡演,這次巡演不見了很多老朋友。
跟著巡演一起的還有新專輯《歸途》。
這是一張民謠搖滾專輯,專門給老年歌迷寫的歌。
不過。
很多人卻聽不到了。
對於這次巡演,二個兒子其實是不太支持的,畢竟,他們想著都這麽大歲數了,家裏也不是特別缺錢。
巡演又是勞心勞力,還要橫跨五大洲。
最後。
他們還是同意了。
因為巡演的周期被拉到了三年多。
時間拉長到三年,間隔周期變長,整個人就沒那麽累了,何況,他們也知道自家老頭身體很硬朗。
別看六十多了,看起來至少年輕十歲。
體力沒問題,健康沒問題,演唱會安排也合理,他們還有什麽理由去阻止。
最後。
這次巡演大概是老爹這輩子倒數第二次,甚至是最後一次巡演。
與其阻止,不如支持。
大不了他們哥倆一路跟著,一人跟一半,國內的由石頭陪著,他更忙一點。
海外的由小兒子全程陪同。
跟上次巡演一樣,此次巡演每到一地都會引發觀影潮,是歌迷的欣喜,也是黃牛的盛宴。
在海外知名二手交易網站,單場門票的價格翻了好幾倍。
如今,正處於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像這種引發巨大哄動的演唱會,很少見。
如果往前數,近十年隻有兩次。
一次是時代3.0,另外一次是泰勒斯威夫特的全球巡演,也就這兩次巡演刷爆全球社媒。
其他的什麽巡演。
總感覺差了點熱度。
對於時代4.0巡演,全球各地都非常歡迎。
演唱會≈消費!
消費越多,稅越多,地方能不歡迎?
他們恨不得天天都有類似的巡演。
消費市場越旺盛,能夠提供的就業越多,就業關乎宣票,地方應該歡迎。
不過。
時代4.0巡演的觀眾年齡又往上提了一截。
根據數據統計,前來演唱會的年齡中位數在40歲左右,20歲左右的占比隻有15%。
30歲的大概20%。
40歲左右的占比超過一半,567三個年齡段大概占15%。
接下來三年,李傑東奔西走,一路唱遍五大洲。
期間,很多媒體都在問到底有沒有時代5.0,會不會成為有生之年係列。
李傑隻回答有。
具體什麽時間舉辦時代5.0,他還沒想好。
按照他的計劃,時代5.0應該是他七十歲的那一年。
唱完那一場,他就徹底退休。
總不能八十歲還在唱吧?
八十歲繼續唱歌的人,有,八十歲舉辦全球巡演的歌手,屈指可數。
數遍全球,也就滾石樂隊主唱米克·賈格爾,披頭士成員保羅,民謠搖滾傳奇鮑勃迪倫等少數幾個人。
畢竟都八十歲了。
真沒有那個體力去巡演。
……
忽而三年。
當時代4.0結束之際,李傑已經是一個65歲的小老頭,鬢角已經被白色侵染。
老伴毛毛也差不多。
回歸日常後,他就像那些退休的大爺們一樣,沒事帶帶孫子、孫女。
兩個孩子都積極響應號召。
兩人都有三孩子。
大孫子如今已經大學畢業,他倒是有一顆搖滾的心,想學爺爺那樣成為一個音樂人。
奈何他的天賦沒點在音樂上。
反而是不喜歡當公眾人物的大孫女特別有天賦,那嗓子,那樂商,不出道都可惜了。
不過。
既然不想,他們一家人也不會勉強。
當公眾人物賺的雖然多,但也沒什麽個人隱私,很多人都會拿放大鏡來看。
有段時間,還特別流行賽博獵巫。
李傑早年間幹過的一些事,至今還有一大批黑子再提,那些事從90年代,一直被說到30年代。
都被說爛了。
即便如此,那些黑子仍是樂此不疲。
這些小黑子的來源很複雜,有些是跟風,有些是逆反,有些是特立獨行,還有一些其他新生代流量的粉絲。
他們和李傑看似沒有交集。
但。
每次當他們吹自家GIEGIE時,都有對家粉絲潑冷水,那麽點實績也好意思吹?
看看人家軍爺。
有吹過嗎?
從90年代至今紅遍9000102030五個年代,怎麽沒見人那麽吹。
人家什麽格萊美年度歌曲、專輯、終生成就獎,搖滾名人堂,全英音樂獎、全美音樂獎、水星獎、朱諾獎等等,全都拿了個遍。
你家GIEGIE拿了個什麽獎就在那狂吹。
在李傑成為計量單位、衡量標準之後,他多了一大批年輕的黑粉。
這些黑粉的戰鬥力極強。
他的大孫子、小孫子偶爾還會在網上跟黑粉們對線,不過,他們都是匿名對線。
這些事他們都沒跟李傑提過,但小孫女偷偷給他打過小報告。
他知道兩個孫子在那幫他對線。
人年紀大了,日子總是過得很快。
忽而又是三年。
這一年,原定的時代巡演5.0提前了,提前兩年舉辦,宣布消息的同時,老牌唱片公司摩登天空也隨即官宣了一個消息。
時代5.0巡演是最終章。
此後,周利軍不會再舉辦大規模的世界巡回演唱會。
看到這條公告,歌迷們雖然不舍,但也能理解,都快七十歲了,不舉行大規模巡演也正常。
都多大歲數了。
正常人在這個年紀都到了住進養老院的年紀,軍哥,不,軍爺還有精力舉辦巡演,還要什麽自行車?
哪怕軍爺不唱,隻是現場放放歌,跟大家夥聊聊天,他們也認。
就當是買了個見麵會的門票。
歌迷不僅是這麽想的,還有一些年輕歌迷那麽說了。
他們主動提議,可以減少歌曲,一些太難的歌,可以多墊音,或者放原唱也行。
打碟也可以。
反正他們去看演唱會隻是圖一個氛圍。
假唱,那是不可能假唱的。
李傑年輕時寫歌早就想到了今天,難度高的那些歌,他現在唱確實比較費勁。
不是他不行。
而是人沒有辦法違背自然規律。
衰老是無法阻擋的。
年紀增長的同時,器官也會跟著衰老,聲帶、胸腔都一樣,比如那首《世界》。
他現在就有點頂不上去。
硬頂也可以。
隻是不能連續硬頂。
跟上次比,這次的演唱會間隔安排的更長,從開唱到落幕,一輪巡演整整持續了五年時間。
這次也沒有那種連開五場、七場的站點。
最多就三場。
再多,那就得上上科技。
搖滾歌手上科技這種事,聽起來就很不搖滾,哪怕是流行搖滾樂隊,這麽幹也有點尬。
也就是國內比較寬鬆,如果去一些管理比較嚴格的地方,這種行為是違法的。
要重罰。
那支什麽天的樂隊,經曆了一場風波後,又開始出來活躍。
但。
相比於主世界,人氣不可同日而語。
內地那麽多樂隊,不好聽嗎。
當下,隻要提及華語搖滾,燕京、長安、金陵三個城市都是必提的選項。
全國知名的樂隊,超過一半,或是從這三座城市走出來的,或是在這三個地方成名。
然後闖出了一片天。
長安能躋身前三名靠的不是位置,也不是曆史,雖然長安的曆史很悠久,但它能成為搖滾之城,全靠一個人。
六十歲之後,李傑和毛毛一半時間都在長安。
主要他爸媽想家。
兩人一個八十多,一個九十多,讓他們兩個人住在老家,連個照應的人都沒有,那怎麽能放心。
李傑改變巡演計劃,也是因為老爹。
人終有一死。
離別的日子提前了。
這一點,他不會認錯,畢竟他見證過很多死亡,所以,他把巡演提前舉辦。
九十多歲也算是壽終正寢。
兩個老人也看的很開,到了這個年紀,如果還看不開,那也是白活了。
……
2035年。
倫敦。
時代巡演在這裏迎來海外終章,稍後,李傑還會回到國內,回到長安舉辦最後一場演唱會。
當演唱會舉辦的那一天,長安人到處都是穿著文化衫的人。
有人扛旗。
有人拖家帶口。
還有小輩推著長輩坐著輪椅來現場。
這一天,長安湧來幾十萬的外來人口,從全國,乃至全球的人,從四麵八方如同潮水般匯聚而來。
被攻占了。
長安這座城市被李傑的歌迷攻占了。
體育場容納不了這麽多人?
沒關係!
場外也容納不了?
沒事!
隔得遠一點,能個響就行,如此重要的演唱會,自然少不了黃牛的身影。
不過。
這一次黃牛們不是血本無歸那麽簡單。
長安當地警方重拳出擊。
當天抓獲幾十名擾亂市場價格的黃牛黨,黃牛是一個群體,也有上下線。
很快。
拔出蘿卜帶出泥。
又有一大批黃牛被抓獲,接著,一路順藤摸瓜,連票務網站內部的一些參與人員也被揪了出來。
不過,那都是後來的事。
演唱會舉辦當天,因為現場人數太多,還有很多老年人,勸也勸不走。
不得已,當地隻能盡可能的調派人手。
消防、醫護、交警等等人員,全被拉了過來,人手還不夠,隻能緊急從周邊借調一批人。
這件事當天就上了聯播。
互聯網社區的討論也是一茬接著一茬。
#時代的落幕#,這個詞條在各大平台整整掛了近三天,在這個極致碎片化的時代,一個熱搜穩坐第一三天。
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隨著那天現場的各種照片陸續流出,網友們也是感慨萬千。
【早就想過有這一天,隻是沒想到會來的這麽快】
【啊!啊!破公司老是加班,塔喵的,害得我連演唱會都沒去成】
【兄弟別急,還有機會】
【機會?哪有機會,官方不是發布聲明,以後不再舉行巡演?】
【多看啊,人家寫的明明是不再舉辦大規模巡演,往後可能還會出來營業的】
【我也這麽覺得,估計會去音樂節之類的吧,大規模演唱會肯定沒了,畢竟軍爺都那麽大年紀了】
【唉,真是一個時代的落幕,我爺爺,我爸,我,還有我兒子,我們一家四代人都是軍爺的歌迷,因為工作沒能去成長安,挺後悔的】
【哥們,放寬心態,遺憾才是人生的主旋律,往後抽空去看看音樂節也好的】
【老歌迷前來報道,90年代入坑,那會我還是個小孩,當時國內搖滾樂的處境是真的艱難,再看看現在,很唏噓】
【誰說不是呢,軍哥牛逼,不解釋!】
【哈哈,都多少年前的老梗了還在發】
【我能發一輩子】
【……】
正如公告所言,李傑往後沒有再舉辦什麽大規模的巡演。
隻是偶爾會出現在一些音樂節,時間進入30年代,音樂節徹底在全國打開局麵。
北上廣深的超一線,後麵的新一線、二線,乃至四五線城市都有大量的音樂節。
迷笛音樂學校也跟著開遍全國,開著,開著,它成了一家上市公司。
上市的時候,不少人痛罵迷笛,為了錢,背棄了搖滾。
現在回頭看,上市上的沒錯。
過去這二十年,迷笛音樂學校培育了大量具備相當音樂基礎的素人。
基礎足夠大,才能誕生出更多的天才。
被埋沒的天才遠比耀眼的天才更多,很多人不是沒有天賦,而是缺少機會。
……
時光飛逝,忽而又是一年。
這一年,李傑接連失去兩位親人,老爹和老媽先後離世,他們的喪禮,他沒有大操大辦。
隻是請了家裏人,以及一些相熟的朋友。
即便如此,來到現場的人也不少。
過了一段時間,這個消息就傳開了,有不少人從外地趕過來,專門去祭拜老周夫婦的墳。
這些人大多都是李傑的歌迷。
靜悄悄的來,靜悄悄的走,如果不是墓地管理人員跟他說多了很多祭拜的人,李傑都不知道這事。
知道後,他隻是發了一條動態,感謝這群人。
接下來幾年,李傑並沒有完全停止活動,偶爾還會出現在迷笛、草莓音樂節。
或是擔任嘉賓,或是前往現場觀看新生代的樂隊們。
直到某一天,毛毛來到八十三歲,這一年,她病了,在那之後,李傑停止了所有的個人活動。
一直陪著她渡過了三年,再她離世之後,李傑沒有選擇繼續停留。
一句默念‘回歸’,他重新回到了主世界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