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白比丘尼
字數:4054 加入書籤
,。
電話的那頭傳來了一陣深深地沉默,我甚至可以聽到輕輕地抽泣聲,還有鼻子地吸動聲,看來小魚兒真的是在哭著的,隻是我不太明白,為什麽現在的小魚兒,竟然可以記起我到底是誰,竟然可以恢複的和之前一樣了呢
嗯,好吧,那你先忙,我掛了她的語氣裏麵仍舊帶著一種戀戀不舍的感覺,可是電話也就在這個瞬間被掛斷了,我慢慢地把手機放回了口袋,從身上掏出了一支香煙,點燃之後,望向了窗外那茫茫的夜色。
我忘記小魚兒究竟是什麽時候離開的了,大概是有那麽一陣子了,但是具體的日期,我卻一丁點兒也記不起來了,看來,事情過去了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又或許是畢竟在我的心裏麵真的是沒有任何感覺了,也正是因為沒有感覺,所以遺忘的速度自然是比較快的。
呼我的鼻孔還有嘴巴裏麵都噴出了兩道煙霧,一股苦澀的味道侵襲我的全身,外麵的夜色仍舊黑的不透光線,濃重而沉悶,一如我現在的心情。
嘶煙蒂被我在垃圾桶裏麵摁滅了,而後,我走到了包廂裏麵,崔明麗仍舊是在睡著,隻是換了個姿勢,翻個身子,蓋在她身上的被子也慢慢地滑落了下來,我趕緊給她重新蓋好,深吸了口氣,回到了自己的鋪位上麵。
想想剛剛那個電話,又看了看相鄰鋪位的崔明麗,我很詫異,剛剛在我心中擔心的並不是小魚兒在加州的情況,也沒有好久沒有聯係突然又得到聯絡的一種欣喜,相反,我擔心的卻是崔明麗,我在乎的則是她有沒有聽到。
聽著鐵軌和車輪摩擦的聲音,我漸漸地睡了過去,自然是帶著滿腹委屈的心情,但是當我在第二天睜開眼睛的時候,卻發現窗外的太陽已然高高地升了起來,新的一天已然來臨了,車窗外已經是一片廣袤的田野,那綠油油的禾苗散發出一種屬於春天特有的希望,特有的綠意。
我肉肉惺忪的眼睛,看向了臨鋪,可是卻沒有看到崔明麗的身影,你醒了,起來吃飯吧崔明麗拿著麵包還有泡好的兩杯豆漿,走到了我的麵前。
慢慢地把東西放在了鋪位中間的小桌子上麵,我點了點頭,嗅到了一股豆漿的芳香。和崔明麗相對而坐著,她吃著麵包,喝著豆漿,我則有些擔憂地看著她的臉頰,分析著她麵部的情緒,我當真是害怕她有聽到我那個電話。
來她把豆漿遞給了我,我點了點頭,伸手接了過來,試探性地問了她一句,那個崔明麗抬頭看我,一雙大眼,明眸善睞,長長的眼睫毛,好似兩把小蒲扇兒。
你昨天晚上睡得怎麽樣我喝了口豆漿,但是卻被狠狠地燙了一下,搞得我趕緊咽進去,頓時被燙的臉紅脖子粗。崔明麗微微一笑,睡得蠻好的,一覺睡到大天亮了都,你呢
我的心這才慢慢地沉了下來,深深地吸了口氣,還好,還好,崔明麗應該是沒有聽到我接電話。
施主一身蒼老的女聲傳來,我們轉頭看向了包廂的門口,卻看到了一身白色僧衣的一位比丘尼。
她的年齡看起來至少在六十歲以上,並且一身素衣,那僧衣倒是一塵不染。
又譯為苾芻尼比呼尼除饉女乞士女沙門女,中文俗稱尼姑。比丘尼是指受過具足戒的女性僧侶。尼在梵語中是指女性,比丘與比丘尼合稱出家二眾。受沙彌尼十戒的稱為沙彌尼,之後受了式叉摩那戒者,稱為式叉摩那,又名學法女,最後受具足戒者為比丘尼。
在我國佛教史上,比丘尼之貢獻雖不如比丘之多,然其中亦不乏戒行精嚴學優行粹之修行者。自晉代迄梁武帝之間,我國佛教界即已有不少傑出之比丘尼。
古代世俗女子雖有讀書識字者,然真能登台講說者則極少見。比丘尼傳書中所記載比丘尼,則頗有能登台講解經律著書立說者。晉穆帝時,妙相每說法度人,常懼聽者不能專誌,或涕泣以示之。齊武帝時,曇徹才堪機務,尤能講說。剖毫析滯,探賾幽隱。諸尼大小,皆請北麵。智勝研讀律藏,自製數十卷義疏,辭約而旨遠,義隱而理妙。由此諸例,可以窺見比丘尼在我國早期佛教史上地位之一斑。
至於二十世紀的後半階段,比丘尼也是台灣佛教的中堅分子。不唯人數遠較比丘為多,且頗多能獨當一麵,弘法利生者。如證嚴創辦慈濟功德會,興辦大型醫院及大學,其弘法事業規模之大,為前此之台灣所未有。
中國第一個依戒律削發受戒的比丘尼是洛陽竹林寺的淨檢。淨檢俗姓仲,名令儀,彭城人。其父叫仲誕,曾任甘肅威武太守。淨檢少時勤奮好學,稍長尤擅琴書法和繪畫,是位多才多藝的女子。西晉建興年間,淨檢從西域沙門智山和尚下發,受十戒,成為中國第一位僧尼。
淨檢與同其誌者24人在洛陽宮城西門建立了第一座眾尼寺廟竹林寺。在晉鹹康年間,外國沙門曇摩竭多設壇於船上,在泗水浮船傳戒,淨檢等4人在船中登壇,從大僧受具足戒。淨檢成為中國最早依戒律出家的女性,被看作中國第一位比丘尼。淨檢法師70歲時圓寂。
有的比丘尼則遭受侵擾和追捕。永樂十八年,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將全國所有的比丘尼以及女道士,統統逮捕送到京師逐一審問,驗明真實身份。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索天下比丘尼案,既打破了佛門千年來與世無爭的靜雅,也讓後人感到莫可名狀的疑惑。那麽,朱棣為什麽要捕捉天下比丘尼呢
而事情的起因,卻是一場發生在山東境內,由唐賽兒女領導的農民起義運動。據明史及清代有關野史雜鈔記載唐賽兒於永樂十八年二月,在家鄉蒲台聚集數千白蓮教徒,以紅白旗為號,揭竿而起,對抗朝廷。
這場發生在山東境內的農民起義,因為規模小持續時間短,且沒有震動明朝政權,所以連曆史教科書上沒有記述,但當時的皇帝朱棣卻甚為震驚,不但派出了京營五千精銳人馬,還把正在山東沿海抗倭的軍隊,也用在了鎮壓這場農民起義上麵,很有股子攘外必先安內的架勢。
朱棣為何如此興師動眾據分析有以下原因。其一,起義發生在遷都北京前夕,直接影響到皇帝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朱棣決不允許在這種時候出任何亂子;其二,起義軍以白蓮教為依托,教徒對唐賽兒死心塌地,惟命是從,朱棣決不允許邪教蠱惑民眾;其三,起義軍隊伍不斷壯大,屢敗官軍,且唐賽兒對於朝廷的招安不理不睬,使朝廷和朱棣顏麵掃地。種種原因,使朱棣對唐賽兒分外仇恨,對起義軍進行瘋狂鎮壓。
因為寡不敵眾,腹背受敵,起義軍隻堅持了三個月就失敗了,但唐賽兒卻下落不明。
為了消除心中忿恨,為了防止死灰複燃,為了能夠殺一儆百,朱棣下令嚴察唐賽兒的行蹤,但搜捕工作沒有任何進展。民間搜不到,朱棣決定調整工作重心,把搜捕唐賽兒的重點放到了佛門。
朱棣之所以這麽做,也有以下原因一者,搜捕人員為了推卸搜查不利的責任,有可能以唐賽兒入佛門來搪塞朱棣。二者,佛門弟子遠離世俗,官府一般不介入,唐賽兒兵敗後極有可能混入佛門避難;三者,唐賽兒起義時,曾自稱佛母,朱棣以此認為唐賽兒與佛門有著某種關聯。史料中也有相關記載,朱棣因唐賽兒久不獲,慮削發為尼或處混女道士中,遂命法司,凡北京山東境內尼及道站,逮之京詰之。
於是,朱棣下令將北京山東的比丘尼女道士統統逮捕,押送朝廷審訊。同年七月,朱棣又命段明為山東左參政,繼續搜索唐賽兒。段明為了完成這一任務,不僅把山東北京的比丘尼逐一搜查,全部捕捉,甚至還逮拿了全國範圍內的數萬名出家婦女。
關於此事,明史也有簡單記載永樂十八年二月,山東蒲台唐賽兒反,唐賽兒不獲,溟逮天下出家比丘尼萬人。
一直到朱棣病逝,他一心想捉拿到唐賽兒的願望也沒能實現。明朝強大而又嚴密的特務巡察機構,在捉拿唐賽兒的問題上,因為不得民心,即使想出通過捕捉天下尼姑的荒唐極端的辦法,最終也無濟於事,得到的結果是賽兒卒不獲,不知所終。唐賽兒究竟哪兒去了多少年來,不少曆代史學家,為了尋覓這位巾幗英雄的最後歸宿,窮經皓首,至今仍無定論。
施主,老尼來此,是想向二位所尋一物她的嘴唇蠕動著,唇邊的皺紋化成了一朵菊花,更優質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