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二十五、鶴唳華亭
字數:2921 加入書籤
即使連瑟蘭迪爾都不得不承認,納德的坦率與豪邁注定了他無法出彩。
但放棄親子保全子民的假設,還讓瑟蘭迪爾感慨得一時說不出話來。
沒有立刻接話的行為讓自知時日不多的孤山王緊張了起來。
連納德都不知道哪裏來的力氣,一個起身坐了起來。重重拍著精靈王的手臂,他神色凝重的說:“這是一個矮人臨終的囑托,你……”
“我當然不會拒絕。我答應你,林地會給予孤山更多的忍讓。”扶著激動得直喘氣的納德躺下時,瑟蘭迪爾止不住輕聲感歎:“你真是一個偉大的王者。若我是你,未必能在必要時刻犧牲親子保全子民——你的兒子可是你花了百年以上時間,手把手教出來的下任孤山國王。”
“我有三個兒子。大兒子繼位後若是不能保全子民,自然該由二兒子上。二兒子再不行,老三也可以試試!”心願已經達成的納德嘿嘿笑了兩聲,嘀咕著“人民需要最好的守護者”漸漸沒了聲音。
瑟蘭迪爾輕喚了無數遍依然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後,選擇了落荒而逃。他不知道自己離開後,納德也曾醒來一段時間。他更不知道醒來後的納德已經喪失了說話的能力,隻能用睜眼和動手指的辦法,費了足足兩個小時,才在侍從的幫助下,在紙張寫好了交給下任孤山王的文字。
看了一眼寫在晳白紙張上的矮人文字,納德閉上了雙眼靜靜等待呼吸能力也被時間帶走的那一刻。雖然多次塗改,可碩大的文字還是讓下任孤山王一眼看清。對著呈現於眼前,書寫著“勿惹怒精靈王”的紙張,下一任孤山王定下了與林地疏遠的決心。而明白舊王逝去新王必有新策略的精靈王,則來不及去思考如何麵對即將改變的孤山,隻沉醉於無盡的傷感當中。
事實證明,無論多少次直麵死亡,都及不上看著身邊的生靈逐漸老去。既使早就明白身為矮人的納德終有一天會被歲月帶走,瑟蘭迪爾還是無法止住這份從內心深處滋長的傷感。
納德開始長白發時,他依然是俊美的精靈王,除卻雙眉間若隱若現的豎紋,就連眼角沒有細紋可尋;
納德將用慣的重錘換成了加大號火槍,並且笑言“再用重武器恐怕要閃腰”時,他揮舞雙刃的姿態依然如繼位時那般行雲流水,沒有絲毫拖滯;
納德在每次巡戰後,必要喘著粗氣在床上休養一周以上的時間,他卻健步如飛般在孤山王國中穿梭,看著數不清的工匠將整個王國向地下延伸;
第一次看到前一刻還在嬉笑嗔罵的納德流著口水睡去,就連手中的酒杯傾倒,酒水順著手掌浸濕袖口都未能讓年邁的矮人王醒來時,他不允許身邊的侍從發出任何聲音。接過侍從遞來的綢布擦去了納德手中的酒水後,他靠在坐椅上沉默的等到矮人王醒來。那個陽光燦爛的下午,他一直在思考著永恒與短暫的得失。
佛諾爾離開自己的那一年,納德首次在精靈王麵前認錯了人。他很得意的將二兒子拉到瑟蘭迪爾麵前,無比自豪的宣稱這就是自己的長子,也是孤山下一任國王時,瑟蘭迪爾用眼神阻止了納德的兒子們說話。
“我見過他多次了。每次巡戰他在戰隊最末尾負責清剿落網之魚。”拍著納德二子的肩,瑟蘭迪爾違心的稱讚道:“你的長子是一個優秀的戰士!”
納德果然很高興,附和了幾句又在王位上沉沉睡去,隻餘下麵麵相覷的三個兒子和沉默的精靈王。
離開前,他被納德長子單獨約見。無懼可能被視為是詛咒的行徑,下任孤山王有些幽怨的提醒:“矮人沒有永生。父親再出戰隻會加速死亡的時間。他這個樣子,出戰也過於危險。如果您願意他在世間的時間可以再長一點的話,請勿要再邀請他巡戰。”
“我知道了。”瑟蘭迪爾難得的沒有生氣,鄭重的回應:“除了勸他不要再出戰,我也會想辦法把他的注意力引到其他方麵去。”
這之後,瑟蘭迪爾婉拒了孤山王所有巡戰的邀請,並送去了更多源自帖勒瑞之手的罕見珍珠,挑起了納德對珠寶的興趣。
或許是為了給後代留下更多資本,或許純粹是對黃金之外的珠寶起了興趣,又或許是長子進言,納德果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財富方麵。得知胡須日漸凋零的納德全身心都放在了為後代留下更多財富,瑟蘭迪爾減少了去孤山的次數。
納德長子對自己生怨,瑟蘭迪爾可以理解。畢竟,看著深愛的父親因戰傷提早衰老,是個有情感的人都無法對主動邀戰的精靈王釋懷。納德長子隻是一個普通的矮人,並非維拉。也就是說,隨著新孤王的誕生,林地與孤山的親密鄰屬關係將隨著新王對自己的怨氣宣告終結。
瑟蘭迪爾並不擔心這點。此時的林地綠蔭遍地,成年和即將成年的精靈數量已超過兩萬之眾。隨著主動出戰的行為,林地已然成為幾十年來從未有奧克斯接近的國度,就連聯合防線也在幾十年前因沒有太大的存在必要得以取消。他內心的歎息完全在納德的衰弱與老去。
孤山王死亡前幾年,正是林地精靈頻繁舉辦成年禮之際,隨著越來越多的成年精靈加入國家戰隊,瑟蘭迪爾不得不謹慎地增加巡戰次數,以給受訓多年的新戰士體驗實戰。這三年間,他的確沒有機會近距離見到納德。雖然遠遠的碰麵,他還是一眼便看出曾被納德引以為豪的胡須,逐漸消失在了以毛發為美的年邁王者臉上。
臨終前的會麵邀請,就在瑟蘭迪爾剛換下盔甲時到來。
納德的近侍多次往來林地,對精靈王者不宜直麵衰老死亡的習俗有所耳聞。為了滿足自己國王的願望,他隻字未提孤山王已至彌留,而是說了另一個邀請的原因。
“我們陛下說好長時間沒見您了,想讓您幫著看看他新得的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