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易都之戰(上)
字數:4247 加入書籤
易城,作為燕國的下都,從來就是為了防範中原國家,乃至位於華夏腹地的戎狄進攻而修建的軍事重鎮。
作為燕國有數的幾座軍事重鎮之一,它界於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間。西依太行山,南臨易水,東部迤連於河北平原,地勢險要,居高臨下,易守難攻!
因此,哪怕是如今齊國聯軍統共三十萬大軍伐燕,憑借著這一雄城,子之也敢與聯軍一戰!
在如今的天下,城池的防守,並不像後人想象的那樣,僅僅隻是在城牆上防守,就可以了的。一個城邑,如果不能夠自由的從城外獲取物資,並有人員自由進出,那麽再堅固的城邑,也不過是一座死城罷了!
這即是說,任何城池的防守,都要建立在野戰能夠戰勝對手的基礎上的!若是做不到這一點,再堅固的城邑,都不過是死的堡壘!這就好比後世的長城,真正用來防守的,歸根結底還是靠能夠在城外自由活動的大軍,靠的是人,而並不是死物一般的城牆!
子之自然明白這一道理,因此當他一來到易都,他就做好了與聯軍野戰的準備了!
因為陶丘商人那高效的工作,使得聯軍後勤的運輸甚至比燕國本土作戰還要快!因此,當子之方一來到易都時,他也並沒有立即就與聯軍交戰,而是在不斷的囤積物資!
麵對著城門緊閉的易都,匡章暫時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而在這時候,蕭相就開始向匡章提出,隻要等待一段時間,等宋軍的攻城武器運到此處,那麽聯軍攻破易都城池,必定易如反掌!
匡章作為齊國名將,深深知道齊國技擊士這種雇傭兵式軍人的特性,讓他們打打順風仗還可以,真的讓他們冒著生命的危險去爬城牆,如果不付出極高的賞格,根本就沒有人願意去幹那樣的事!
作為齊國名將,他對於天下各國的戰爭動向,都是非常了解的。他早就聽說了宋國已經研製出了可以擊發石塊的弩炮,又擁有在地麵攻擊城牆上守軍的超強弩機,這些可都是攻城的重器啊!有了這些重器,不僅能夠減少傷亡,也同樣能夠讓他快速的獲得勝利!如此,就這麽在易都城下等一段時間,倒也沒有什麽。
而宋軍要求齊國聯軍在易都城下等待,並不是簡單的過程,而是刻意營造出來的結果!若是以宋軍如今的行軍,帶上床弩和弩炮這樣的武器,其實並非是很困難的事,然而宋軍卻為何要刻意的增加這麽一道程序呢?
其實一切都是為了利益!如今在這場伐燕之戰中,聯軍勝利或是失敗,其實對於宋國本身都是沒有太大影響的。而宋國唯一能從這場戰爭中獲取的利益,無非就是陶丘商人能夠從中賺取利益了!
讓人數多達三十萬的大軍,每在易都城下修整一天,就會消耗多少糧食啊!而這些糧食,都要靠著陶丘商人來供應!因此,聯軍在易都城下待的時間越長,陶丘商人從伐燕之戰中,獲取的利益就會越加豐厚!
當聯軍在易都城下,又陸續等待了近二十天後,宋國總算將攻城所需要的裝備運送到了易都城下,而在這時候,子之所囤積的物資,也都準備齊全了!
在有了充足的物資儲備以後,子之將自己手中,幾乎能從燕國征集的大部分大軍,都調到了易都城下,總共近十五萬大軍,一同來守衛易都!
當大軍到位以後,他率先開始發難,對聯軍發動了進攻!
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燕國因為地處北方,環境艱險,其民又多與戎狄雜處,因此燕人普遍喜歡好勇鬥狠的!他們與齊國國內,崇尚武藝而私鬥的情況不同,燕人之間不是私鬥,而是打鬥,他們的打鬥可不是鬥著玩的,那都是一言不合就拚命的!
最能夠反應燕人性格的,就莫過於漢末的張飛了。這廝就是以自己為燕人而自豪,每當與敵人接觸時,都會大吼一聲“吾乃燕人張翼德”!這觀感,就如同後世賣切糕的家夥,碰上了城管檢查,大吼一聲“我是xx人”一樣!那是一個地域普遍的表現,給外人所形成的強悍地域性格!
燕人就是這麽一群擁有著強悍、尚武精神的群體!如今願意跟隨子之到此的,大都是子之的嫡係,在他們看來,如今齊國所組織的聯軍,名義上討伐他們的王子之,實際上就是對燕國的侵略!
在這種保衛家鄉的樸素愛國主義情懷感染下,燕軍的士氣極為高昂!
看著那抱著必死決心衝過來的燕國大軍,匡章絲毫不為所動!為了對抗這些軍隊,他並沒有派出以技擊士為主的齊軍出戰,而是讓中山國和宋國的大軍抵在聯軍前麵,來對抗燕軍的進攻!
中山國作為戎狄建立的國家,也是一個尚武氣氛濃厚的國家!這一次,齊國為了說動他們,主動承諾可以割讓燕國的土地給中山國!因此,這一次中山國對於伐燕之事極為重視,傾全國之力,由相國司馬喜親自率領八萬大軍,前來伐燕!
中山國自從遷往北方,與燕國接壤以來,兩個國家曾多次發生戰爭。因此,中山國對於燕人的性格,乃至燕軍的作戰方式,都是極為了解的!一見到燕軍直接撲上來,司馬喜立即就下令中山大軍出動出擊,與燕軍就此混戰在一起!
雙方的打鬥沒有什麽花裏花俏的動作,全部都是致人於死地的打法!而兩軍的作戰方式,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非常相似的,他們都是拿人命來消耗,在戰場上形成一個巨型絞肉機!
而反觀宋軍的作戰方式,則與燕軍和中山軍完全不同!宋人在天下人的印象中,就是、蠢、笨、老實等形象。燕人顯然對此有些了解,他們方一向宋軍大陣發動進攻,就是一副極為“激動”的樣子!有的人大吼大叫,有的人在臉上戴上猙獰的麵具,還有人直接脫下上衣,他們想出了各種方式,希望能夠嚇住比較“蠢、笨”的宋國大軍!
麵對著燕軍的進攻,宋軍統帥蕭相卻是巋然不動。普通的宋人,因為比較注重信義,確實給人以蠢笨的感覺,但自打他開始訓練軍隊一來,他不得不承認,宋人的這種老實的性格,更適合訓練出一支強軍!
麵對著燕軍瘋狂衝擊而來的進攻,宋軍大陣卻是一片安靜,不動如山!當燕軍接近了,整支大軍才在蕭相的指揮下,開始有條不紊的做出應對!
居於前列的刀盾手開始上前迎戰,身居其後的長矛手開始掩護,而身居最後的弓弩手,乃至床弩手則開始集中遠程火力,發動進攻!
整個宋軍大陣,在蕭相的指揮下,就如同一個運行流暢的機器!與宋國國內能夠製造出各種物品的機器不同,這架由軍隊組成的機器,不製造任何東西,它隻會以最大的功率輸出“死亡”!
燕人的武器和裝備,相比宋軍乃是極為落後的!他們的武器中,隻有極少部分的鐵器,大部分都是青銅器,而剩餘的部分武器,甚至還有石器!而比武器裝備更差的,乃是燕軍士兵的披甲率,是一個低得驚人的數字!
在大部分士兵都沒有披甲,而且他們也根本不知道宋國弓弩手有多麽強悍的情況下,他們立即就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第一波衝向宋軍大陣的燕軍,帶著滿腔的熱血衝過來,然而他們還沒有到達宋軍陣前,與宋軍真正接觸,大部分就直接被射殺殆盡了!
一直到第三波大軍,燕軍才算是真正的衝到了宋軍陣前,而在這時候他們也是極不好過,因為他們就要開始麵對著宋軍的刀盾兵所組成的大陣了!
公平的講,身居北方的燕人,因為麵對著惡劣的生存環境,無論在個人的勇氣,還是在戰鬥的武技上,都比宋人要強!然而他們麵對麵的進行陣戰,就完全不是宋人的對手了!
蕭相一開始還被燕人那種懾人的氣魄所震懾,然而當他看到燕軍與宋軍交戰的場景後,他就絲毫不擔心了!
當燕軍與宋軍交戰時,每一個人都帶著一種決死的氣勢來衝擊宋軍,這確實非常符合燕人的性格!然而,與他們作戰的宋軍,卻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整體!
當燕軍士兵拿著短劍衝過來的時候,當他逮住一個對手開始進攻,就會發現對付他的士兵,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每當他揮出一劍,宋軍的刀盾手,最少就有三把劍對著他刺過來!
哪怕他們比宋軍士兵更勇武,武技更加精湛,一把劍也是完全無法同時與三把劍作戰的!而且其中尤為關鍵的是,宋軍士兵手中的武器,比他們手中的武器更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