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商人的強大後勤
字數:4297 加入書籤
伐燕之戰,宋國派出了四個軍,共五萬人的部隊,討伐燕國!領軍的主將,戴言選擇了從豐邑開始,就一直跟隨他的蕭相!
這是宋國第一次派出大軍遠征國外,因此戴言對其尤為重視。宋軍的後勤供應,由兵部負責統籌,由陶丘商人在國外的商隊來親自負責運送。這一次,戴言就完全可以見證陶丘商人在國外的強大勢力!
作為一個集體抱團,並且有著國家後盾支持的商人團體,陶丘商人在如今的天下,已然是勢力最為強大的商人了!而這些商人中的翹楚,無疑就是做各國間糧食貿易的商人了!
與一般人想象中,糧食貿易僅僅隻是發賣糧食不同。陶丘商人所控製的糧食貿易,其實是一個絡。它由多個部分組成了一個極為龐大的產業鏈,並且籠絡了一大批的利益階層!
處在糧食貿易產業鏈最底層的,就是糧食的征收係統,它主要由位於天下各國的中小地主組成。這些地主中,規模小的,有僅僅擁有數十上百畝土地的地主;規模大的,就是各國的封君,甚至有些小國的國君如衛君都在其中!
對於這最底層的一塊,陶丘商人乃是控製得最鬆的。因為如今的天下,還是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各國乃至各地的糧食大多在本地就被消耗了,隻有那少部分,會被拿出來,成為市場上的流通品。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具體到一個鄉乃至一個縣的糧食貿易,其實大多是控製在各地實權地主手中的。陶丘的商人們雖然在各國有些勢力,但畢竟不如這些地主封君在地方經營的時間長,強龍也不壓地頭蛇!讓他們自己去從地方收購糧食,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在成本上也不劃算!
因此,陶丘商人對於糧食貿易的控製,主要還是建立在其他方麵的。而首當其衝的,就是他們那遍布天下的運輸係統!
當年為了構建這樣的運輸係統,戴言甚至組織起了陶丘商人,將各自的運輸係統都剝離出來,大家單獨組成一個完整的運輸商行!而這麽一個專門負責運輸的商行,擁有著數千條船,其船隻來往於河水、濟水、江水、淮水、泗水等幾乎天下所有的水道之上!這即是說,隻要各國有河能夠連通到主流河道,陶丘商人就能夠通過船隻將物資運送過去!
而這個運輸商行,除了這種水路的運輸外,他們還擁有著連通部分重要的陸上城市的運輸體係!因為陶丘的大商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原來就是在各國有一定勢力的人,他們也有擁有著建立在陸上的商行。
而當陶丘的工業體係建成以後,很快,墨家工匠們就開發出了運輸效率高昂的雙轅車,隨後更是設計製造出了效率更高的四輪馬車。某些思想開闊的地方勢力,如衛國國君,甚至直接引進了陶丘城以及相邑工業區那運煤的軌道,專門修建了一條軌道連通濮陽與濮水,使得衛國與陶丘之間的貿易往來更加密切!
這樣的一個強大的運輸係統,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它就是這時代的ups!
打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打後勤。若不是陶丘商人有著如此強大的運輸係統,戴言可能根本不會那麽輕易就同意齊國的出兵請求!
而在運輸網絡之外,陶丘商人還控製著糧食貿易的結算,以及糧食的具體定價權。這兩項,其實才是陶丘商人真正操控天下糧價的殺手鐧!
在戴言初次執掌陶丘時,就在陶丘成立了糧食交易所,將糧食作為期貨來做交易。在期貨交易所的發展過程中,陶丘的金融業發展迅速,很快就擁有了遍布天下的錢莊係統,而這些錢莊係統,就是最好的糧食貿易結算場所了!
而有了期貨交易所,再憑借著陶丘商人們那遍布天下的靈通消息,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糧食的價格。而且在陶丘交易所吸引的資金越來越大,陶丘的糧食庫存也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陶丘商人甚至能夠憑借著這套係統,直接擊潰一地乃至一國的糧價!
比如魏國,在李悝進行變法改革的時候,就在魏國建立起了平糴法的糧價穩定製度。在這樣的製度下,豐年時,政府就會在豐年以平價收購農民餘糧,防止商人壓價傷農;在災年則平價出售儲備糧,防止商人抬價傷民。
有著這樣的製度來作為防範的魏國,想來是不應該擔心糧價太劇烈的波動的。然而事實上,陶丘商人們輕而易舉的就突破了魏國的這麽一項製度!
這樣一種平糴法,其運行邏輯沒有什麽問題,然而它其實非常考驗政府的執行力和資金實力!若是作為一個整體的魏國,其擁有的資金以及糧食儲備,自然是陶丘商人們無法對抗的。然而在單獨的地方上,其與陶丘商人們比起來,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陶丘商人們那高效的融資手段,能夠讓他們迅速的調集資金,從而在單個地方上,迅速的擊潰當地的糧價!比如,在豐年時,陶丘商人們就會通過貿易網絡,在某地大肆發賣糧食,打壓整個地區的糧價,從而能以極低的價格收購糧食。而在災年,乃至發生了災難而導致缺糧的時候,陶丘商人可以憑借著當地的糧食交易網絡,迅速推高糧價,從而積累起豐厚的利益!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自然是需要和當地的實力派來分潤利益的!
憑借著這樣的手法,陶丘商人擊潰了周邊數個國家的產糧區,讓當地的實權階層壟斷了當地的大片土地,從而結成了更為深厚的利益同盟!而通過這樣的手法,讓這些地區的農民不斷的破產,就可以逼得這些地方的農民不得不出走國外,謀求新的生活!
尤其是在三晉在函穀關敗北,魏國國內的糧價瘋漲的情況下,陶丘商人就通過這樣的運作,讓魏國西部靠近宋國的數座城邑直接被陶丘擊潰而破產,大批農民失去了土地從而不得不出走他鄉!而這些因喪失土地而出走的農民,則大多被急需人口的宋國給吸納了!
對於這樣打壓周邊國家的手法,戴言並沒有絲毫的愧疚!在他看來,國與國之間,尤其是鄰居之間,就是競爭關係!當你的鄰居強大了,你就弱小。為了讓自己強大,宋國就必須不斷的從周邊國家身上撕咬其身上的肉,來強化自身!而且,那些因為受陶丘商人打壓,而來到宋國的破產農民們,在吸收了先進的農業技術後,其生活反而能夠比以前更好!
擁有著糧價的定價權,再加上擁有著那龐大的運輸網絡,事實上,這一次的伐燕之戰,不僅僅宋國大軍的糧食供應,乃是由陶丘商人來負責,甚至此次伐燕聯軍大部分的後勤供應,都是掌握在陶丘商人手中的!
除了中山國因為毗鄰燕國,直接由邊境城邑來直接供應糧食以外,連齊國本身的糧食都是由陶丘商人來供應的!
陶丘商人憑借著在齊國,乃至周邊中山國、趙國甚至燕國的糧食收購係統,先大量征收糧食。再通過其強大的運輸網絡,直接運送到燕齊邊境。而最後的結算,都直接由各國在本國內的錢莊內完成!
可以說,除了部分商人在陶丘負責總的指揮外,整個糧食的征收、運輸、結算其實都已經和陶丘完全無關了。然而陶丘商人,卻可以通過這一整套的運作,獲取大量的利益!
在這種高效的後勤運輸係統下,沒有了後勤的擔憂,整個伐燕聯軍的行動,立即變得極為高效起來!這一點,可以以實際的實例來證明!
中山國以外的伐燕聯軍,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才讓那二十多萬大軍在臨淄集合。而在這時候,燕齊邊境上,就已經有了超過數百萬石的糧食來供伐燕大軍使用了!
這樣高效的征糧效率,讓齊王乃至齊國眾臣都是大吃一驚!而對此最為高興的,就是統領著整個伐燕聯軍的聯軍統帥匡章了!
因為不需要擔心後勤運輸無法跟上行軍速度,所以聯軍完全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來進軍!在他的率領下,伐燕大軍不過短短五日就從臨淄抵達了燕齊邊境!隨後在其親自率領下,聯軍直撲燕國!
剛剛成為燕王的子之,想過齊國所組織的聯軍會很快到來,但是卻沒有想到,聯軍到來的速度竟然可以這麽快,不過短短兩個月就兵臨燕國城下了!
他立即匆匆忙忙的讓燕國邊境大軍自行組織起來,反擊聯軍對燕國的入侵。然而在這樣時候,燕國國內人心浮動,燕齊邊境的守軍,更是無心抵抗,他們根本就不聽從子之的命令,直接就向匡章所率領的聯軍投降!
見到如此景象,子之也有些慌亂。好在他不愧是一個能以權臣篡位而成為燕王的梟雄,很快,他就親自率領燕國大軍主力,來到燕國下都易城,打著“為燕人保存燕國的土地”的旗號,來死守燕國下都易城!他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個堅固的城池,來抵抗住聯軍的進攻!
聯軍伐燕的第一場硬仗,就這樣開始迅速的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