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布袋木偶

字數:2173   加入書籤

A+A-


    我定定地看著崔明麗手中的木偶,突然覺得這木偶有些特別,尤其是那兩隻水汪汪的小眼睛,不論從哪個位置來看,這兩隻小眼睛貌似都是在看著我的。

    “是不是覺得這木偶的造型很奇特?”崔明麗轉過臉來看著我,我倒是老老實實地點著頭,畢竟這兩隻木偶是蠻特別的,有些時候我甚至都沒有見到過。

    我有些恍惚地看著崔明麗,忽然覺得麵前的這個女人就仿佛是一隻大大的智囊,並且她的深度十分之廣,若要論及她腦子裏麵的東西,恐怕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可以完全拿出來的,我深吸了口氣,有些呆呆地看著崔明麗。

    “這叫布袋木偶,當時跟著師父一起去閩南的時候,由此鬥了一個傀儡師,當時那傀儡師便是用這木偶害人性命,師父將他擊敗,他懇求不要殺他,願意將他的傀儡木偶的本事交付於我們,並且立下軍令狀,不再染指邪術……”崔明麗一邊說著,一邊把這木偶放在了地上。

    布袋木偶,又稱掌中木偶戲。是福建省的地方傳統戲劇。據《漳州府誌》載,龍溪地區宋代已有傀儡戲。清中葉後,布袋木偶興盛,至抗日戰爭前,龍溪、漳浦、海澄、長泰等縣,鄉鄉有專業或業餘戲班。長久以來,它與閩南人民血肉相聯,成為其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布袋戲的特長是演員用手指直接操縱,因而動作節奏明快,迅捷有力。龍溪布袋戲以演武戲見長。偶頭是其結構的主要部件,雕刻家徐年鬆、徐竹初父子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們仔細研究戲劇各行當、角色的臉譜,結合自身體驗與藝術素養,雕繪出許多深刻體現典型性格的偶頭,善惡忠奸,千姿百態。

    指掌功夫又是其表演藝術的關鍵,演員運用偶人不同的立姿、頭姿、手姿、步姿,塑造有內心活動的偶人形象,概括、誇張而又真實,而&“反套&“(表現偶人&“背手&“)和&“飛套&“(偶人飛出,或騰空、或躍牆,套入另一隻手)的操縱技巧,更令人驚歎。布袋演員有三個&“自我&“--演員、角色、偶人,常雙手同時搬演兩個以上角色,一心多用,呼應自如,足見其難度與演員的功力。

    約起源於清代中葉。又名“指頭木偶”、“手托傀儡”、“掌上木偶”。在福建南部稱為“掌上班”。它是將木偶套在藝人的手上進行表演。體積小(布袋長約七寸左右),操縱靈活,演武戲的速度,比真人的動作快得多,刀槍招架也比真人演得勇敢。

    大多演出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再加動作活潑,所以最為兒童們喜愛。所以布袋木偶,亦是一種很好的兒童玩具。過去常在街頭演出的扁擔戲、北京的“耍苟利子”、福建的“布袋戲”、江西南昌的“被窩戲”等,均屬此類。

    “那麽,你要用這布袋木偶做什麽呢?”我仍舊有些不解,崔明麗卻打開了另外的一個布包,抬眼看了看我們,“既然她費勁巴力地來詛咒我,要我的性命,那麽我肯定就要將計就計,送她一條命好了!”

    崔明麗倒是說得十分的平和,我卻覺得自己的後背都在發涼,但仍舊自歎不如,麵對如此惡毒的詛咒,她竟然可以這麽安穩,著實挺讓人佩服的。

    而後,她拿出了布包裏麵的東西,是一件頗為奇怪的小衣服,她把衣服套在了木偶娃娃的身上,我定睛一看,不由得大驚失色,這衣服的材質,看起來著實有些奇怪。

    “這是相柳的皮,也是那個傀儡師給的,用這東西套在布袋木偶的上麵,才可以偽裝成我自己……”她衝我笑了笑,便又開始忙碌。

    相柳又稱相繇,上古時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凶神,共工的大臣,出自《山海經》。蛇身九頭,食人無數,所到之處,盡成澤國。

    它噴出來的水比洪水還厲害,又苦又辣,吃了就會送命,因此,這種水澤連禽獸也不能生活。禹見相柳如此猖獗,就運用神力殺了相柳,為民除害。

    相柳身上流出的血,一沾土地就五穀不生,把大片地方汙染了。禹嚐試用泥土陘塞,但三陘三陷,禹隻好把這片土地劈為池子,各方天神在池畔築起一座高台,鎮壓妖魔。

    《大荒北經》:“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