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祭天 九祖
字數:5901 加入書籤
人族九祖,又稱九皇。
相關事跡己不可考,隻留傳說於世。
傳說九祖,自遠古時期人族誕生,到近古結束的九位人族統領,對人族的崛起有莫的功績。
九祖並非九人,而是先後帶領人族在天地間崛起的九個氏族,這些氏族的統領,象征著九祖。
近古時期,鎮荒古朝,始有人稱皇帝,意為繼承九祖之誌,開創人族盛世,並著書於世,九祖逐漸稱之為九皇。
在部落時,火老把自天地初生時,分為太初、太古、遠古、近古四個時代。
天地主角分別對應太初對應神魔,太古對應天道、遠古對萬獸、近古對應人族。
而現在,是近古時代的後續,王守義是這麽認為的。
人族與萬獸的戰爭,仍在延續……獸潮仍然頻發,獸災還在繼續……
△
火祖,燧人。火,天上之陽。陽尊,為天皇氏。
符祖,符人。符,天地之形。陣尊,為地皇氏。
穀祖,農神。食,萬物之精。藥尊,為泰皇氏。
此三人,為遠古,人族古祖,合稱天地泰古祖三皇。
後有六祖,石皇、水皇、巫皇、山皇、風皇、戰皇。
△
祭天,祭祀天道。
天地初明之時,始祭。
祭天,非一家一戶之祭,是全城共祭。
雄壯威武的漢子,位於祭壇東方階梯兩邊,腰係紅綢。
“吹角!”悠遠,滄桑,古樸的聲音響起,特有的古韻,讓人心生肅穆威嚴。
吹響號角,一百零八聲之後,正是日出之時。
朝霞萬道,萬物生輝,天地人相通。
“鳴鼓!”
鼓聲震天,祭壇三環的鼓手,三百六十之數。
眾人俯地,頭叩地……
祭壇無音,唯有鼓聲,日出之後,天地第一聲初鳴,曰天鼓之音。
數千人葡葡在地,祭壇三環之外,無一人站立,無一絲聲息。
莫明的氣息在祭壇升起,仿若天道回應。
王守義明顯感受到,一種不同於天地元氣的氣息在匯聚,翻滾、奔騰……
這種古息,毫無生息,又無來處……
祭壇中央的九丈石柱,布滿了符文,蟲魚鳥獸,山川菏澤,風雨雷電,日月星辰,皆在石柱有形跡展露。
古息靠近石柱,便沒有了蹤跡……
“這是被吸收了!”
良久,古息不再增加,而祭天石柱,也不再吸收古息。
“起!”
祭祀的先知,再次開口!
待眾人起身,祭祀的先知,舉起了手中的龍形祭拐,雙手舉著,其身後的老人,一絲不苟的,學祭祀的先知,雙手舉村,沒過頭頂。
“祭天!”祭祀先知。
“祭天!”身後眾祭祀。
“祭天!”所有人。
六條大漢,分別抬著,牛、羊、豬,走上了祭壇中央。
“此三牲,非狩獵所獲,而是有專人挑選後養大,用於祭天時所用。”
三牲置於祭台的石案之上,。
隨著祭祀先知的滄桑之聲響起“起火!”
石案前的一丈方鼎之下的柴木被點燃。
祭祀的流程,不慌不忙的走著。
一聲聲的高呼之下,三牲被置於方鼎之中,以大火熬之。
“請祭文!”
張文博走向祭壇石案之前,宣讀祭文。
“大周曆五百年三十四年,平陽城首張文博,誠惶誠懼頓首告之於蒼天與四方神靈自即位以來,尊天道,順天行,恤百姓之疾苦,鼓勵耕種漁獵、興學強軍,文武昌盛。
納流民野人,扶萬民,建城開荒;傳五藝,五穀豐登;治五氣,民眾安康興盛;興商休息,百業俱興;文治武功,啟民智,強人本。
……
治下太平,萬民歸心……
……
無饑寒之苦,無刀兵之災,獸潮獸災莫有之……
……
告知上天,四方神靈,此乃上天賜福,為報答上天恩賜,神靈護佑,敬獻三牲,清酒、五穀,禮品,載以歌舞,以共饗。”
祭文宣讀完華,以祭祀先知為首,三聲大呼“共饗於上天。”
所有人開始載歌載舞……
至此,祭天方才告一段落,後麵就是,城主府為首的全民普天同慶。
說白了,請大家吃飯,以鼎煮食,一起樂嗬,吃個團圓年飯。
王守義等人之前所做食物,就是為此時準備的。
△
“我要吃肉包子,肉包子。”
“哇……年糕,真好吃,比以前的都好吃,真香!”
“這是什麽……紅紅的,白白圓圓的。”小娃子。
“湯圓,甜甜的。”分食的大漢。
“甜的,我要吃這麽多。”小娃子。
“十個,不能多了,後麵還有更多好吃的。比肉羹,烤肉,年糕,太多了。”大漢笑道。
沒有桌子,來祭祀的人,自帶碗筷於懷中,排隊於鼎前。
王守義笑嗬嗬的看著,這場景如何部落在狩獵回歸之後一樣。
祭天的儀式,平陽人更多,規模更宏大,也繁雜很多,時間也更長,內容也有些變化,但總體上差不多。
所有人領了食物,或蹲或站,大口的吃著熱騰騰的食物,臉上展開笑顏。
“王大師,辛苦了。”墨述老兒端著人頭的碗,朝王守義走來,直接蹲在王守義身邊。
“墨掌櫃,老當益壯。能食幾碗。”王守義心裏高興。
墨述伸出三個手指,嘿嘿一笑,說道“三碗。”
“這味道,這豐富的食物,一定要食三碗才夠此次祭天。”
“哈哈哈……墨老頭,以前你可隻吃一碗,這麽大的碗,吃三碗,你不怕撐著了。”開酒樓的陳老頭打趣道。
墨逑老眼一眯,大口的喝了一口湯,砸吧下嘴唇“此情此景,當稱屬於平陽的太平盛世,三碗怎夠。”
“你個老兒,怎老愛說大實話。”陳老兒蹲了下來,放下碗,朝大家拱了個禮“我也沒有想到有這般大的變化,之前還誤會了張城主,勞民傷財,與民爭利。現如今,要告個罪。今天我拚了命,也要吃三碗。”
“那些大戶,可沒什麽人過來,吃人家的,怎麽也得表示一下吧!”墨逑眼神望向大戶的聚集地。
“軍威強盛,興商休農,納民開荒,不足為懼也。”陳老頭不以為意,又接著說道“利之爭,雖無損,但名與權更甚利爭。大戶不足懼,而在於上麵。”
王守義沉默了一下,便明白這陳老兒的意思,這權與名,指掌控和影響,玩弄人心,看來是影響到上麵某些人的注意了。
“多謝陳掌櫃提醒了!”王守義臉色不變,突然朝兩個老頭兒笑道“這人多了,規矩也就多了,不得不變。起風或不知其因,大風過後,倒下的反到是大樹,這又是何理。”
“這不是樹大招風嗎,有意思。”墨逑笑道。
“一個雞蛋,一個石頭,難啊!”陳老頭感歎道,突然又想到王守義所說的規矩,嘿嘿笑了起來“我是看不清規矩的變化了。”
“凡事不要看的太明白,參與這次祭天的,都是在平陽落地生根的人。隻要安份守己,好日子總會繼續下去。若是有伸爪子,這刀槍平陽也有。”王守義心中有底氣,不說部落來人,有熊二在,就是鎮攝。
△
祭天的時間是一天,不過約九點過後,祭祀們做後續的流程,這方鼎下的火,要持續一天一夜。
中午時,各家各戶,就開始祭祖,一是祭九祖,一是祭先人,同時進行。
雙祭之戶,多大戶,分開舉行。
平民之家,祭九祖,至於祭先人,多數在年夜飯之前禱福,行大禮。
這個世界講究的不是入土為安,而是以火焚之,骨灰入壇,置於山洞之中。
在部落的時候也差不多是這樣子。
哪怕是部落的戰神山火,亦無雕像和牌匾,好何祭之。
隻有山頂火老在祭天之後,進行祖祭,沐浴更衣,帶領大家靜坐於石室之中,懷念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