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勢艱辛孤注一擲

字數:3911   加入書籤

A+A-




    趙昱望了望門外,卻道:“耽擱不得。就愛上網 若那黃台基回到韃子錦州大營,萬軍之中,我要殺他,也難尋覓。督師莫要攔我。”

    洪承疇道:“奴酋此來,三五日必定不會離開。本督可以保證!”

    然後道:“請壯士稍安勿躁,聽我一言可好?”

    趙昱見洪承疇實在誠懇,心想大概黃台基此來,也的確如洪承疇所言,三五日當不會離開,要取他人頭,也不急在一時半會。於是勉強點頭:“好罷。”

    這才又回到廳中坐好。

    趙昱道:“督師有話就說。”

    洪承疇麵色誠摯無比,道:“建奴乃我朝大患,其擁兵十餘萬,人口百萬,就算殺了一個奴酋,還有第二個奴酋,傷不了筋骨。”

    “趙壯士此前所言,我雖不敢苟同,但趙壯士畢竟也是漢人,也是大明的子民。趙壯士要為父母報仇,此乃天經地義。卻為何不能在為父母報仇的同時,為天下百姓,多做一點事呢?”

    趙昱凝眉:“督師的意思是?”

    洪承疇正色道:“趙壯士以一敵萬,古之未有。有趙壯士在,此番與建奴決戰,我已有把握。但諸般戰術戰略,卻尚未部署。若趙壯士先就殺了黃台基,我大軍一擁而上,雖則能打退韃子,然韃子騎兵為主,卻傷不得其筋骨。來年怕是又要卷土重來。”

    “我意趙壯士暫且按捺,待我部署兵將,做好準備,趙壯士再雷霆一擊,斬殺奴酋。如此,韃子士氣大降,必定方寸大亂,為我大軍所破”

    趙昱頓時就明白了。

    這洪承疇,果然也是個善戰的。

    分明要趙昱暫且按捺,等他部署軍略,做好準備,怕是要待黃台基身死,韃子大亂之時,一鼓作氣,把韃子消滅。畢其功於一役!

    趙昱想了想,這與自己報仇雪恨並不衝突。

    大抵自己也是大明的子民,也是漢人。若能順手多做一點,也並非不能。

    於是道:“也罷,既然督師都說了,我便按捺數日又有何妨?”

    洪承疇大喜,撫掌道:“好好好,趙壯士不失家國大義,請受洪承疇一拜!”

    趙昱讓了開去,卻道:“督師就這般信我?!”

    洪承疇直起身子,笑了笑:“不得不信。趙壯士那五百五十斤的鐵錐,就在府外呐。”

    趙昱點了點頭:“那便請督師安排住處,待我靜修數日,將養精神。”

    洪承疇不敢怠慢,連忙叫來左右,吩咐一番,便使其帶趙昱休息去了。

    望著趙昱離開的背影,洪承疇歎了口氣,自言自語道:“不是本督信你,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呀!”

    就算沒有趙昱冒出來,洪承疇也要準備作戰了。

    錦州那邊求援日急,朝中聖旨催促更甚,反正是要戰的,反正也沒把握。既如此,將希望寄托在一個武夫身上,又有何妨?

    拚一把罷。

    於是轉身叫來親隨,吩咐一番。

    片刻之後,就有軍中大將來到府中,各自落座。

    洪承疇道:“前有錦州求援,後有皇帝催促,如今兵勢,已是箭在弦上。眾將,且聽我號令!”

    眾將不曾猜測洪承疇開口就要下令,一時間有些愣神,卻條件反射似的齊齊起身,抱拳躬身。

    洪承疇喝道:“韃子主力大軍圍困錦州,總數五萬如此這般,我部大軍兵分三路,一路走大興堡、大福堡,過女兒河、小淩河,奔錦州北,為左路。一路自鬆山,繞道小淩河驛,奔錦州南,為右路。兩路大軍以包抄為主,務必要將錦州城外三萬韃子包圍起來。”

    “本督自領大軍為中路,直殺奔錦州,破錦州-鬆山一線兩萬大軍,與左右兩路大軍匯合於錦州城下,將韃子最後三萬大軍一網打盡!”

    這等部署,甫一出口,便使眾將官瞠目結舌!

    “敢問督師。”

    有虎大威出列,抱拳道:“我軍兵力雖勝過韃子,可不擅野戰”

    你洪承疇,哪來那麽大的信心,與韃子硬碰,還作勢要一鼓作氣,把韃子一網打盡?!

    腦子發熱了罷?

    洪承疇自然聽出虎大威話裏話外的意思,又見其他將官皆是如此,不由心中歎息。這些將官,早被韃子打怕了。

    隻有吳三桂,神色稍顯振奮,出列道:“我軍兵多,韃子兵少,便是野戰,也不懼了韃子!”

    心裏卻非是這般想法——隻不過是想要救出祖大壽而已。

    祖大壽乃是他的娘舅,如今被困錦州,將是山窮水盡,若不救他,要麽戰死,要麽投降。戰死自非所願,可若投降,他吳家,還有其他不曾被困在錦州的祖家將領,地位可就尷尬了。

    可以說,這諸般大將之中,心裏讚同洪承疇出兵的,也隻吳家、祖家這一係的將官。雖然目的並不純淨。

    洪承疇總算舒了口氣。

    作為督師,若座下將領皆是反對,這仗就沒法打了。

    幸好吳三桂站出來,給了個台階,讓他頗為有些感激,卻對吳三桂點了點頭,又道:“本督已是說過,箭在弦上,而不得不發。眼下,軍中有一猛士,有以一敵萬之能。本督已說服於他,待各部大軍部署妥當,再出手斬殺奴酋黃台基。黃台基一死,韃子必定軍心大亂,未必沒有勝算!”

    眾人一聽,各自臉色不同。

    尤其吳三桂,臉色微微一紅,低下頭去。

    餘者皆是目瞪口呆。

    哪裏有將一場設計近二十萬人的戰爭,寄托在一人身上的事?!

    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呀!

    洪承疇察言觀色,老臉也是一紅,卻擺手讓眾將坐下,道:“那趙壯士,的確非同尋常。阿濟格八千大軍,實為其單槍匹馬所破。此前這位壯士就要火急火燎出城去斬了黃台基,被我勸住。黃台基五千兵馬,雖皆精銳,趙壯士卻未必不能破。”

    又道:“不過此事還有些計較。阿濟格八千大軍,總歸逃走一些。怕是黃台基很快就要知道詳情,懼怕之下,早早離開。如此,眾將官須得行動迅捷一些。免得那奴酋在萬軍保護之中,斬殺不易,使我戰術落空。”

    吳三桂抱拳道:“卻也不能早早就斬了黃台基。”

    他眼珠子一轉,道:“若早殺了黃台基,給韃子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