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漫天還價

字數:3760   加入書籤

A+A-




    事情在三月二十一日發生重大變化,劉坤一調動一切可調兵馬,強行打通了高郵包圍圈,憤恨的羅伯茨一麵阻擊山陽一線魯忠的攻擊,一麵配合清兵攻打高郵,這是他翻本洗刷恥辱的機會。

    然而,誰會想到,破虜軍十餘日隻圍不攻,卻有大動作在裏麵,方大虎神風一、二師一萬餘人,在朱雀一師南下協防安徽後,緊急從鄂東趕來,在盱眙協助白虎一衛兵馬擊敗黃少春部,然後一師直接南下,繞過天長逼近揚州,南京震動,而二師則切向寶應,這樣一來,羅伯茨阻擊魯忠一衛的兵力就明顯不足了,他那裏還顧得上什麽麵子,猴急急的過高郵。

    神風一師明顯是來抄英法聯軍後路的,中郎將王豹根本不理會謹守揚州的清兵,而是在外圍飄忽不定,他的任務是,盡可能的切斷清兵和英法聯軍的聯係。騎兵的速度,能夠迫使敵軍抱團,從而拉大相互之間的距離,並限製其速度。

    攻擊的主力,仍舊是親兵衛和魯忠部,兩支大軍,一支在中,一支貼著高郵湖南下,擺出的態勢,就是要英法聯軍往泰州走,這邊洋人人生地不熟的,而且沒有接應。

    英軍後撤前鋒一個團遭遇王豹衝擊,雖說人員損失不大,但指揮官詹姆士上校心驚肉跳,他清楚,隻要被敵人騎兵衝破防禦一次,那就是災難,不得已,他隻有在邵伯鎮停留等待後續兵馬,而羅伯茨這邊被周林山和魯忠逼得頭大如鬥,後衛兵馬不停的補充,不停的被消耗。

    其實已經靠近揚州,羅伯茨應該考慮的是一步步朝揚州推進,損失或許避免不了,但卻是能夠回到安全地帶的,而他選擇了按照破虜軍的設想走泰州,意圖到長江邊,依靠英法的強大海上力量,或退往上海,或固守一地,皆可。

    他的這個想法也有一定道理,靠人不如靠己,隻是他有些低估了江蘇長江下遊水的厲害。

    此時已經是三月底,按照西洋曆法說,是快五月了,中國江南將進入雨季,零星小雨如約而至,雖說還未對英法聯軍產生致命影響,但道路開始泥濘,野外生活相當不便。

    不管怎樣,中國的百姓總是要偏向於中國的軍隊,破虜軍在向導協助和物資征集上,有著洋人無法比的優勢,兩萬多洋人抵達如皋之後,便再也拉不開和破虜軍的距離,重重圍困還談不上,但英法聯軍已經很難更進一步,他們陷入困境。

    看著洋人居然這麽被困在如皋,周林山和魯忠都興奮的說洋人可真是豬,此地距離長江還有些距離,洋人兵艦無甚大用,距離揚州也有些距離,清兵救援得有膽子才行,二人一番商議,以親兵衛兩團各自固守泰興和泰州,讓王豹遊弋在其之間,鄭萬成的神風二師回撤至高郵一線,協助白虎一部守此城,如此,便將整個蘇北握在手中。

    這種態勢,對清兵是要命的,劉坤一既不敢輕易救援,又不敢不撤回其餘兵馬,嚴守揚州到南京一線,還得擔心破虜軍援兵過來,從泰州一線偷渡長江,威脅蘇州,這等同於破虜軍用很少的兵力,便拴住了劉坤一,陳道在安徽的壓力頓減,而張之洞大軍來救,費時費力不說,萬一出事,別說救不了,連兩湖都要崩潰。

    中國人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其中這天時是無法左右的,當初在南線以白虎死守,神風配合,就有著參軍府的一個希望,希望陳道能拖到雨季,江南雨季直接可以限製大規模的作戰,如今陳道不但完成了這個任務,還配合親兵衛完成了對英法聯軍的圍困,南線局勢,一下子逆轉了。

    而這種逆轉,帶來的是全麵的變化,這變化便是民心,得民心這種事情,並不是想象中那麽簡單,百姓心裏認可,並不代表無條件支持,泰安府一地,也是在前一年,蘇長水來攻後,才真正死心塌地追隨劉奇,而河南、安徽等地,占領一年,百姓認可,看似得民心,其實不然,這其中還有勝者為王敗者寇的因素,若此番清廷和洋人占了上風,百姓仍舊會為了安危,轉而依附官府。

    在很多百姓眼中,洋人可是不敢得罪的,而周林山的親兵衛,在江南大地,改變了這種長期以來的認識,很多百姓開始相信,哪怕洋人來,也阻止不了蘭婧王奪得天下,大清國真的要完了。

    從一個現象就能看出百姓的變化,陳道占據安徽、蘇北一年,割辮子的寥寥無幾,而這一次周林山俘獲上萬洋人後,蘇北淮安府一線,割辮子的蔚然成風,並迅速蔓延到徐州府,以及安徽的鳳陽府等地,這個舉動,預示著量變開始產生質變的飛躍。

    別小看這根辮子,按大清律例,那是要殺頭的,百姓敢這麽做,是表達徹底歸順劉奇,老實說,他們不是想清楚了,不怕死,而是不相信大清國的律法,還有機會能收拾他們。

    三月的最後一天,兗州百姓夾道觀看浩浩蕩蕩的洋人大軍,俘虜大軍,法國人趾高氣昂的走在前頭,後續是各國士兵,整齊的隊伍讓百姓交頭接耳,這那裏是俘虜,像是打了勝仗凱旋而來的一般。

    幾百裏外的泰安,哈根與陳季同新的較量再次展開,他不能再拖了,英國人決定支持日本人,美國也咬牙再出一部分錢,其餘的,算是貸款,俄國也打算增兵,這幾大國看來是不打算善罷甘休。

    而奧匈等國,急於脫身,他們到不是看好劉奇什麽的,而是現在已經變成新利益的爭奪,這幾國如此花費,肯定不會再考慮什麽大清國,十有**,是準備瓜分中國,聰明的,知道跟著混也是白混,不如等一切消停了再說。

    由此帶來的難題便是得盡快讓本國人脫離苦海,否則劉奇被逼急了,難說會將他們的人殺了祭旗,那樣等於白死。

    按照巴蘭德的授意,哈根要和譚嗣同盡快解決各國戰俘之事,這樣才能以戰俘的利益交換,不露聲色進入和譚嗣同的新密商。

    德國人拋出了一個令譚嗣同難以相信的方案,六國戰俘,贖金三百萬齊魯銀元,不過並不以現金交易方式,而是由德國以形式火炮、機器、彈藥等作為贖金。

    陳季同也感到非常詫異,本想讓德國以一些利益和支持來進行俘虜交換,他相信,德國能在六國身上拿到想要的,然而這個方案德國明顯吃虧,有冤大頭的味道,這是為什麽呢?

    二人難以決斷,譚嗣同讓陳季同和哈根周旋,自己急忙來見劉奇,將德國這一奇怪的舉動告知他。

    前一次談判,劉奇從陳季同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他這些時日,一直思考國際形勢和各國利益,從中看清了各國之間的矛盾,更重要的一點是,他真正將歐洲利益和遠東各國利益放在一起來分析。

    德國人的方案,看似吃虧,但其中奧妙仔細想就能發現端倪,核心要點是,德國都沒有討價還價,便開出三百萬的天價,劉奇覺得,這除了說明德國人很急,急於解決此事外,還有著支援他的意思。

    “大王,這其中必定有詐!”想不明白,那便是懷疑,譚嗣同說道。

    劉奇笑笑,哈根是嚇著譚嗣同了,生怕上當,而且,譚嗣同已經沒有能夠與哈根周旋的東西,人家直接就漫天還價,他還怎麽辦?

    “複生兄,我估摸著,德國人是以此為由,好給咱們支援,順帶還在六國裏落下好名聲。”

    聽劉奇這麽一說,譚嗣同也感覺哈根是這個意思,以其說是贖金,不如說德國想給他們東西,隻是附帶將六國人弄回去。

    “那德國為和如此做?我真想不明白!”

    “要說緣由,我能猜到一二,哈根或許也在告訴咱們,那英法俄等國,不肯善罷甘休,恐要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