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分而化之
字數:8836 加入書籤
A+A-
不等董卓問起,李儒便講道:“公可命天子下詔一封,詔令關東諸侯退兵。”
董卓不解:“他們不可能奉詔吧?”
李儒笑道:“那可不一定!如果他們還能再戰,自然不會答應。如若他們有退兵之意……那這就是一個十分體麵的借口。主公可以在每次戰局發生變化時,就下詔一次,反正咱們這邊不會因此而損失什麽。隻要有一次對方奉詔了,咱們就贏了!而且一旦他們奉詔退兵,那麽主公這邊的正統性,就進一步加深了!”
董卓點了點頭。
李儒繼續道:“而就算對方始終拒不奉詔,也可以讓對方處於一個抗旨不尊的立場上,從大義上來打擊他們的正義性!”
董卓聽後大喜,當即應允:“賢婿妙策!就這麽辦!”
豎日,一個胡須部分脫落、嗓音尖細的人來到袁紹的盟主大帳中,向袁紹公布了天子的旨意。
袁紹知道這人,他是原先雒陽內某高官家的管家。那位高官因為得罪董卓而被下獄後,這個管家就被董卓給閹了,收入後宮充作宦官。
因為是認識的人,袁紹並沒有刻意為難他,隻是將他看押起來。而後袁紹也不跟其他諸侯商量,而是與自己的謀士許攸商議起來。
袁紹手下謀士不少,但在這個時期能稱得上是他智囊的,隻有逢紀與許攸而已。逢紀目前在渤海主持大局,據說他已經想到了如何對付海寇之策。而現在跟在袁紹身邊的,便是許攸了。
許攸這個人最為目無君上,當年就曾參與過冀州刺史王芬密謀刺殺靈帝事件。他首先對袁紹建議道:“明公何必在意這種偽詔?莫說此詔是那董賊授意,就算無有董賊,那皇子協的旨意又有什麽效力了?”
袁紹聽許攸沒有管劉協叫天子、皇帝,而是直呼他為皇子協,便知道許攸自有寓意。於是問道:“請先生明言!”
許攸遂直說道:“當初皇子辯登基為帝,是明公所認可的,若是先帝下旨,明公或許還可以考慮是否遵從。但是當今這位麽……不過是那董賊擅自立起的一個宗室罷了。明公當初正是因為反對董賊廢立,不承認皇子協之正統,因而奔出雒陽,起義兵而反抗。如今明公又豈有承認皇子協正統之念?”
袁紹恍然大悟,讚許道:“若非子遠之言,我猶在霧中也!”
隨即又問起許攸接下來的應對之策,許攸遂一一言之。
次日,袁紹召集其餘諸侯,向他們公布了雒陽傳來的旨意,隨即斥之為偽詔,表示拒不奉旨。不僅如此,他甚至還言明此時身在雒陽的劉協根本不據有正統性,袁紹根本不認這個皇帝!
他還更為喪心病狂地編造謠言,說劉協根本不是先帝的種。他們袁家在宮裏有線人,據稱當初王美人懷孕後,何後嫉妒,下藥把王美人的胎兒給流掉了。那劉協是事後王美人托人偷偷從宮外抱來的!
至於證據……你們看,真正先帝的子嗣劉辯,與孝靈皇帝相貌多少有些相似,是長臉。而劉協……你看他那小圓臉,那麽可愛,比女孩子還好看,一點也不像孝靈皇帝!
董卓聽後,氣得大罵袁紹無恥,居然連這種謠都造得出來,果然關東聯軍從上到下都是卑鄙無恥之輩!
李儒勸解道:“主公,關東諸侯素來無恥,主公莫氣壞了身體。”
董卓忙問他:“賢婿,這下詔不成,如之奈何啊?”
李儒微微一笑:“袁紹作為關東諸侯之盟主,不答應亦屬正常。然則十八路諸侯各懷異心,又豈是鐵板一塊?主公可分而化之,總會有人肯奉旨的。”
董卓點點頭,示意李儒繼續。
“主公可派一些頗有名望之人前去送旨,曉之以厲害。他們可比尋常天使效果好多了,而主公則許諾他們,一旦退兵,則重用之。如此一來,即便無法令關東諸侯解散,亦可削弱他們。”
董卓然之,遂派大鴻臚韓融、少府陰循、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瓖等人出關,分頭行動,來勸解關東各路諸侯。
幾天後,雒陽那邊傳來消息,說河東郡那邊白波賊又鬧起來了。董卓沒想太多,心說一群黃巾餘孽而已,敢鬧事直接殺了就是!便派自己的大女婿牛輔帶兵三萬前去平定。
沒想到沒過多久,就傳來消息說牛輔大敗而歸,三萬人的隊伍隻逃回來數千。氣得董卓都想下令砍了他,心說我當年怎麽眼睛瞎了,把女兒嫁給你這種廢物!
那牛輔還狡辯說並非自己無能,聲稱白波賊裏有個叫徐晃的將領十分厲害,換了誰去都得栽。
董卓才不信!傳令痛斥牛輔之餘,還給他降了職。現在鎮守隴地的大權被一分為三,由牛輔、段煨、董越三人共同負責。
正氣著,李儒過來了,董卓就向他抱怨,說自己大女婿要是有李儒一半……不,十分之一的才能,自己就謝天謝地了。
李儒不置可否,而是提醒道:“主公,主公的三女兒今年已經及笄了吧?”
董卓一愣,想起來了:“是啊!哎呀,你看,老夫這忙著大事,連自己閨女的事都忘了。”
隨即意識到,李儒肯定不會在這時跟自己閑聊家事,於是問道:“賢婿的意思是?”
李儒不答,反問道:“不知主公以為,這世間,誰可當得令愛之婿?”
董卓想了想,如果範圍擴大到世間的話,人選還挺多,隻不過這些人大多不在自己麾下。
李儒又提醒道:“在關東十八路諸侯之中呢?”
董卓聽後恍然大悟,詢問道:“賢婿的意思是讓老夫與某一路諸侯聯姻?”
李儒點頭。
董卓想了想,如果與其中一路諸侯聯姻成功,那麽該路諸侯必然會奉詔退兵。而一旦有了打頭的,剩下其他諸侯也會相繼萌生退意,之後就好辦多了!
至於聯姻的人選嘛……
趙二這混蛋首先排除!至於其他人……
這日,孫堅帳中,趙二又臭不要臉地跑過來找孫堅閑扯淡。
忽然下麵來報,說有人要見孫堅。
等把人招進來一看,趙二發現這人自己認識,當即叫道:“喲,這不是李覺嘛!董卓手下,哈哈哈……董相國可安好?”
李傕一看,怎麽這趙二也在!
不過想了想,這趙二跟孫堅關係很好,當年在美陽時就是如此。倆人在一塊也正常。
孫堅可不像趙二那麽有閑心跟對方打趣,他直接問道:“李傕,那董賊叫你來找我何事?”
李傕便一招手,手下仆役便搬上來幾xiāng zǐ金銀珠寶,外加綾羅綢緞等物。
他對著孫堅一拱手,道:“烏程侯!我家相國仰慕孫太守,相國所敬者,惟孫文台耳!聽聞孫長沙有個兒子已經成年,而丞相恰好還有個女兒,願與孫將軍結親……”
孫堅大怒,剛要回答,卻聽趙二調侃道:“喲,董相國又要嫁女兒啊!幹脆讓她嫁給本官好了,本官來當他女婿!”
李傕心說你真夠不要臉的,當年在美陽就答應得好好的,結果到現在也沒結成。
他隻得賠笑道:“趙州牧說笑了!”
孫堅則叱曰:“董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謝天下,安肯與逆賊結親!吾不斬汝,汝當速去,早早獻關,饒你性命!倘若遲誤,粉骨碎身!”
李傕抱頭鼠竄而逃。
趙二哈哈大笑,讚道:“文台好生威武!”
孫堅剛要客套兩句,卻看見趙二的倆眼睛緊盯著李傕送來的財寶綢緞,視線連移都不帶移的。
孫堅不由得好笑,氣道:“你這家夥現在也算是家財萬貫了,怎麽還這麽貪財?”
趙二厚顏無恥道:“誰會嫌錢多啊!”
孫堅隻得無奈道:“好了,別盯著了,倆眼睛都快粘上去了。這財寶你拿走好了!拿去給你的士兵買小魚幹去!”
趙二一聽大喜,視線這才挪開,謝道:“那我就替我麾下士兵多謝謝文台兄啦!”
孫堅隻得感歎道,這趙二對士兵們還真是溺愛。
一群貓!
再說董卓那邊。他覺得十八路諸侯之中,除了趙二之外,唯有孫堅最令他佩服。在當年平定西北之亂時,雖然自己與孫堅不睦,但那都是小事。並非什麽不可化解的矛盾。
而李儒又提醒他說,沒必要非把女兒嫁給孫堅本人,完全可以嫁給孫堅的兒子之類。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那孫文台勇烈而有智謀,其兒子亦不會差太多,配得上自己閨女!
董卓便派李傕去了,現在他正等著成功的好消息給自己平複下心情呢。
結果那李傕回複董卓,說孫堅無禮,拒絕了聯姻。
董卓氣得直接把他轟了出去。心想著,當初要找孫堅提親,是你搶著要去幹這份差事。還說自己有什麽成功案例。
呸!趙二那也叫成功案例?
董卓現在後悔死了,早知道就派李肅去了,那李肅能說會道的,哪裏是李傕能比的!
董卓隨即叫了兩個女人過來消火,同時想著要不派李肅再去試試?
--
徐晃是否當過白波賊,史書上是沒有明確記載的。記錄徐晃早年經曆的隻有《三國誌》裏一句話“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人也。為郡吏,從車騎將軍楊奉討賊有功,拜騎都尉。”但是後一句話“李傕、郭汜之亂長安也,晃說奉,令與天子還洛陽”說明楊奉護送天子到雒陽前,徐晃就已經是楊奉手下了,而楊奉的記錄為《後漢書》“(李)傕將楊奉本白波賊帥”。楊奉是因護送天子到雒陽有功才被封為車騎將軍的。故而可知徐晃投靠楊奉時,楊奉要麽是李傕部將,要麽是白波賊。依本作者個人猜測:徐晃這人心向朝廷,如果在楊奉被李傕招安時,他仍然是清白的郡吏的話,應該不會願意給一個招安匪寇當手下。畢竟當時朝中清白的將領也有,投靠他們更為正當。所以徐晃定然是早年當郡吏時被白波賊協裹成賊,這才成了賊帥楊奉手下,而他加入後,亦屢屢勸楊奉保護獻帝。總上所述,故而本如此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