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渤海苑康
字數:7595 加入書籤
A+A-
黃巾軍的夜戰精銳部隊順著城頭上扔下的繩索就開始往上攀爬。
然而心急之下,難免就出現了問題,一名黃巾軍士兵在向上爬的過程中,腳下一滑,膝蓋猛地撞在了城牆上,吃痛之下,他慘叫一聲摔了下去。
這動靜可不小,瞬間驚醒了城頭的南皮城守軍。守軍慌忙拉響了警報,雖然城頭的守軍鬆懈了,但城防設施可沒有撤除。
一時間,鳴鏑、鍾、鼓、鑼、喊聲大作,在這寂靜的夜晚,警報聲瞬間傳遍了整個南皮城。
城頭黑衣人暗叫不妙,他們不僅沒有上去阻止敵人示警,亦沒有守護城頭保護攀爬中的黃巾士兵,反而拋下備用繩索,然後順著繩索溜下去,逃了。
畢竟他們是盜賊出身,聽到警報立刻逃走撤離是本能。他們又不信黃巾教,才沒有為黃天偉業獻身的覺悟。他們單純隻是波才從江湖中用金錢雇傭過來的而已,自身安危永遠是第一位的。
不過好在已經有一部分黃巾軍士兵趁此機會爬上了城頭,這些人身為軍中精銳,自然不會像那些黑衣人那麽慫,他們拚死守護繩索,用自己的性命來為後方的同伴tí gòng機會。
而南皮守軍亦瘋狂地湧上來,拚盡全力去跟黃巾軍搏鬥。
沒有敵情時他們可能會偷懶,但在有敵情時,他們可不會拿自己性命開玩笑,畢竟一旦城池被攻破後,誰也討不了好,這一點連小兵卒子們都知道。固然他們自身可以選擇投降黃巾軍,轉行當賊寇。但是他們也有家人,有老婆有姐妹,有父母和子女。
黃巾賊們可不會放過這些人。
然而精銳畢竟是精銳,黃巾軍的精銳擁有多年戰爭經驗,其戰鬥力自然不是尋常南皮守軍能比的,他們憑借自身強悍的戰鬥力和對敵經驗,死死地守住了一半繩索。
而這幾條繩索則源源不斷地為城頭黃巾精銳們補充損失,很快,黃巾軍在城頭占據了數量優勢。
遠方的波才發現南皮城頭戰起後,立刻下令麾下大部隊點起火把,擊鼓豎旗,向南皮城發起了總攻!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口號再次響起。
看著城下那密密麻麻地火光,城頭守軍不由士氣一泄,而黃巾軍精銳則趁機擴大戰果,迅速殺散了守軍,徹底穩固了城頭陣地。
城內,各世家的頭頭們紛紛被警報聲驚起,他們慌忙起身,在侍女服侍下更衣,而後呼喚管家,讓他去集自家仆役、家兵集合,準備支援城牆。
其中有部分明智之士則更加幹脆利索,顧不得穿戴那些繁瑣的衣飾,披著寢衣就跑出屋外,不等家兵聚齊就帶著身邊少數人趕往城頭支援。
其中為首的人,就是苑康。
苑康,字仲真。勃海重合縣人,東漢名士。與陳翔、翟超、孔昱、檀敷、張儉、劉表、岑晊合稱“八及”。
他年輕時曾入太學學習,跟郭林宗(郭泰,與許劭齊名)友善。後被舉薦為孝廉,任潁陰令,在任期間施政得當,頗有賢名。
後多次升遷,調任泰山太守。郡內的豪門大族很多人不守法紀,仗著家族勢力大就橫行無忌,欺男霸女,搶奪土地,無惡不作。苑康到任後,不畏強權,“奮威怒,施嚴令”。對作惡者,不分身份地位一律依法處置,豪族們以前搶奪的別人的田地住宅,亦全都在苑康逼迫下歸還。自此沒有一個敢再犯法的人。
後來同為八及的山陽張儉殺了常侍侯覽的母親,朝廷便立案追捕他的家族成員和賓客,其中就有一些人逃出躲藏到泰山境內。苑康以前常常痛恨宦官,因此把這些人全部收留隱藏起來,沒有一個人遺漏。
侯覽知道此事後十分怨恨他,就想找機會處置他。當時兗州有匪寇作亂,苑康和兗州刺史第五種,及都尉壺嘉參與了平亂,大破賊軍,沒來的及參戰的那些匪寇便遞交投降書,主動請降。
侯覽便進讒言給皇帝,說他們這些人欺騙皇上,賊寇投降的降書是偽造的,那些匪寇依舊在鄉間作亂。皇帝信了他的話,征召苑康到廷尉接受審訊,判減死罪一等,流放到日南郡(就是董卓一開始準備讓袁紹去赴任的那個郡,漢朝著名的流放地)。
潁陰一代的名士,以及泰山羊陟等人,聽到消息後,紛紛趕到雒陽為他申辯,苑康這才被從寬處理,僅被免官,命其返回家鄉渤海郡,不再錄用。
後來袁紹接任渤海太守後,知道他是當年黨錮之禍時的反閹名士,聲名卓著。本來想征辟他為自己效力,但卻被他以年老為借口拒絕了,於是隻得作罷。而渤海黃巾亂起後,苑康便逃往了南皮城。
此時,苑康帶人來到了城牆下,發現城頭已經被黃巾軍所占據,打頭的黃巾士兵正準備順著階梯下進城內,然後打開城門。而本來守在城門處的守軍見賊軍衝下來,士氣大跌,紛紛逃散。
苑康身後的仆役見了,士氣亦泄,嚇得不敢上前。
苑康大怒,毫不畏懼地獨自衝到台階下,看到地上有根長矛,不過矛頭已經脫落不知去向。他顧不得許多,撿起這根木棍充作wǔ qì,指著黃巾賊們大喝道:“渤海苑康在此,賊子休得猖狂!”
黃巾賊們震驚於他的勇氣,居然一時忘記了攻擊。
而苑康身後的仆役們卻大受鼓舞,紛紛上前護衛住了他。
這時有個黃巾賊喊道:“你們怕什麽?一個年邁老叟而已!”
說著就獨自衝了過來,苑康眼睛一瞪,心說你欺我年老?老夫就讓你見識下,我是否老得連你都對付不了!
也不挪動,待對方衝到近前,提氣,蓄力一砸!那黃巾賊根本來不及抵擋,被苑康一擊就砸碎了他的半個腦袋。
黃巾賊大驚,紛紛退避。
有黃巾頭目看不下去了,阻止了他們繼續後退,而後命士卒們一起上前發起進攻。
苑康毫不畏懼,憑借武勇,帶著仆役們拚死抵擋。苑康雖然勇猛,但畢竟年紀大了,體力不支,眼看就要敗,這時其他世家的家兵們趕到了。
這些家兵們不僅士氣高漲,營養狀況良好,身材高大,更關鍵的是全身鐵鎧,裝備比青州軍還好。而反觀黃巾軍,之前為了爬繩索方便,而沒有穿甲,雖然數量占優卻劣勢盡顯。
家兵們拚死堵住了階梯,不讓黃巾軍靠近城門。
而原本已經逃散的城門守軍亦大受鼓舞,紛紛返回崗位,協助世家私兵們一起戰鬥。
城內軍營裏的守軍們亦紛紛醒來,披甲持戟後在軍官們的帶領下趕往城門支援,南皮一方的軍隊越來越多。他們從台階下殺到台階上,又殺到城頭,拚死作戰之下,終於又將黃巾賊們給趕出了南皮城。
波才的頭發在當夜又白了幾根。
南皮城遲遲攻不下,外麵公孫瓚和青州軍亦不好對付。自己又該如何呢?
雖然他手中士卒數量依然龐大,但其中的精銳卻折損了不少。尋常作戰可以使用普通士卒,但若要執行計策,非得有精銳士卒牽頭不可。
如果再這樣耗下去,自己遲早要被敵人的“放血戰術”消耗光。
波才思考了整整一夜,最終作出了決定:撤離渤海郡,去別的地方發展!
渤海縱有千般好,但有南北兩大敵的夾擊,縱使一時擊退了他們,長久騷擾之下,自己也很難安心發展。
不如去尋找一個官軍力量更為薄弱之處,旁邊又沒有太多強敵的地方。到那時,自己再安心經營發展一些年,日後再回來報仇不遲!
不過要撤退也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好好謀劃一番!
幾日後,公孫瓚與劉備軍再一次對黃巾軍營地發起了猛攻,殺死、俘虜了不少敵人。隻不過這次公孫瓚發現,敵人似乎不再想著搞什麽陰謀了,亦沒發現敵人設置什麽陷阱。
也就是圍牆越修越多了,裏三層外三層的,一個小營地裏就修了好幾層圍牆。不過這圍牆卻不是用來設陷阱用的,而是單純用來給黃巾軍充作防禦設施。
有圍牆阻擋的話,公孫瓚的騎兵優勢便難以發揮,於是他開始老老實實地去與步卒相配合,作戰進展也緩慢了不少。
又過了幾天,他發現黃巾軍的士氣開始大幅度下降,很多時候自己的軍隊一露麵,對方就開始四散而逃,連交戰的勇氣都沒了。
甚至在自己回營休息時,也發現有大量黃巾軍毫無目的地朝各個方向逃竄。
公孫瓚雖然不知道對方又在玩什麽陰謀,但他才不怕,更加發力猛攻。在他看來,對方士氣大跌,自己隻要趁機多擴大戰果就是了!
而劉備則沒那麽魯莽,他派人審問了俘虜後,得知波才居然已經在幾日前帶領他麾下的精銳部隊,拋棄了他們,逃往冀州去了!
劉備當即通知了公孫瓚,而後不再管這些黃巾潰卒,朝波才逃走的方向發起了追擊,聽俘虜說波才似乎是打算去黑山與黑山軍首領張燕匯合,所以一路向西逃去了,現在應該已經到達了冀州河間國。
--
苑康在三國演義中被記為範康,“八及”也變成了“江夏八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