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章 於夫羅挾楊叛離,袁本初謀奪冀州
字數:7730 加入書籤
A+A-
欒提於夫羅,又名於扶羅,東漢末年南匈奴單於欒提羌渠之子、欒提呼廚泉之兄、劉豹之父、漢趙帝劉淵之祖父。此時為南匈奴右賢王,封持至屍逐侯。
在漢朝與匈奴的百年戰爭中,匈奴逐漸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懼怕北匈奴,遂轉而聯合漢朝,向漢帝稱臣。
漢帝遂將河套地區送給南匈奴以安置。
後北匈奴被漢朝擊敗,遂西遷。而南匈奴則就此成為藩屬國一般的存在。
漢孝靈皇帝中平年間,朝廷數次征調南匈奴的兵力來鎮壓各地起義。
中平四年,朝廷為了討伐張純、張舉叛亂,再次向匈奴調兵,於夫羅作為指揮官出兵援漢。翌年,南匈奴由於多次發兵幫助漢朝,導致國內不滿,害怕繼續征調兵源,於是叛亂,於夫羅之父羌渠被殺。他們不再承認於夫羅這個正統的繼承人,而是改立須卜骨都侯為單於。於是於夫羅前往雒陽申訴苦情,朝廷借口皇帝染病,未予理會。
同年九月,心懷不滿的於夫羅夥同黃巾餘黨白波軍叛亂,進攻太原、河東等郡。董卓率軍大破於夫羅,於夫羅損失慘重,遂打算回歸本國,但被國人拒絕,隻得留在河東。
須卜骨都侯在叛亂一年後,被殺身亡。而朝廷卻把單於之位一直懸空,並讓南匈奴的老王管理南匈奴。
初平元年,曹操一眾成立反董卓聯軍時,於夫羅亦率眾加入。聯盟解散後,與張楊一起依付袁紹,現屯兵漳水(位於魏郡涉國縣)。
此時,於夫羅正在帳中喝著悶酒,案幾上的烤羊早已涼透,而他卻沒有心思多看一眼。
“這個沒出息的張楊,虧我以前還當他是個人物!”
於夫羅終於開口,罵了起來。
當初在討董聯盟組建前,於夫羅帶人前往上黨郡搶劫,正好遇到了張楊所部。當時的上黨郡太守親近董卓,不僅沒有任何反對董卓的動作,還公然發表聲明,支持董卓的廢立之舉。而原本在附近執行剿匪任務的張楊聽了自然大怒,當即調轉槍頭,向上黨郡守軍發起了攻擊。
上黨郡太守雖然助紂為虐,但也不是什麽無能之輩,在發現自己野戰不能對抗張楊後,便轉為守勢,命令所有軍隊進入各城池、關隘內。憑險而守。
張楊所部騎兵居多,雖然野戰強悍,但因為整體數量不多,故而攻城無力。於是隻好改變戰略,開始像後來孫堅在荊州時那樣,寇略鄉間,一方麵打擊敵人有生力量,一方麵獲取必須的補給。畢竟之前自己的後勤都是由上黨郡太守負責的,現在雙方敵對了,自然不可能再tí gòng補給給張楊。
正在搶掠時,與於夫羅碰上了。
既然兩個人做的事相同,都是在搶掠,於是一拍即合,幹脆合兵一處,成為了盟友。
張楊聽聞了於夫羅有家不能回的悲慘遭遇,深表同情。而於夫羅作為一個標準的草原漢子,對於張楊這個並州知名的勇士更是佩服。
當年丁原提拔起來的幾個人,可都是以勇武聞名並州的,呂布、張遼、張楊皆是如此。
後來在張楊的建議下,兩人一起參與了討董聯盟。張楊想著,如果討董大業能夠成功,那麽朝廷肯定會感念於夫羅的功勞,而幫助他回到河套,重奪單於之位。
然而卻沒想到袁紹這人對於異族有著很深的成見,他作為四世三公袁家之子,認為像於夫羅這種匈奴人,不過是蠻夷,可以利用而不可重用。雖然接受了於夫羅的加入,卻根本沒有把他算作一鎮諸侯,更沒有給他準備座位。僅僅命他率部跟隨在大軍後麵充數而已!
聯盟解散後,於夫羅與張楊一起,繼續依附袁紹。他們與曹操想法差不多,想著袁紹身為四世三公袁家之主,門生故吏遍及天下,一旦有機會,給他們一塊穩定的地盤,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渤海黃巾之事爆發後,張楊與曹操還沒什麽想法,於夫羅卻坐不住了。
他想著,這袁紹也不過如此嘛!什麽四世三公袁家,狗屁!
他袁紹自己的地盤都被一夥賊寇給占了,嚇得不敢回去,隻能寄居在韓馥屋簷下,忍受韓馥的糧草克扣。
這種人,繼續跟隨他有什麽好處!
於是他便找到張楊,想說服他跟自己一起離開,到時候不用去依附誰,也不必去看誰臉色。咱們都是武勇強悍之人,是響當當的漢子,何不憑借自己的雙手去搏出一片天!
卻沒想到遭到了張楊的拒絕。在張楊看來,袁家底蘊深厚,不是於夫羅這種北疆外人能夠看清的。雖然他袁紹暫時落魄,但若要想崛起,也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
於夫羅大怒,心說我敬佩你是條漢子,才一直跟隨你,聽你的意見。沒想到你這麽慫包,居然甘願給袁紹那種軟蛋作狗。
我現在就讓你知道一下,什麽才是真漢子的作風!
於是當即宣布反叛袁紹,率眾離開,臨走時還把張楊給一起擄走了。
……
渤海郡的匪患終於平定了,但那渤海郡的太守袁紹,卻又不想回去了。
因為他聽審配說,自己的渤海郡已經被黃巾賊們給禍害得滿目瘡痍了,回去也是個爛攤子。
特麽狗日的黃巾,老子招你們惹你們了?不去別的地方,專程來禍害我!
至於自己的家眷,則早在之前討董時,就交付給劉岱保護了,算是逃過一劫。
這時候他的智囊逢紀過來拜見。最近這段日子,他幾乎天天都來跟袁紹商議問題:“主公,咱們大軍駐留在魏郡久矣。之前因為渤海匪亂而不能回去。現在問題已經解決,而主公……主公可是不想回去了?”
袁紹歎了一口氣,道:“元圖啊!你是知道的,這渤海已成一片廢墟,若要重新發展起來,恢複往昔繁榮,不知要等到何時。到那個時候……唉!”
逢紀知道袁紹想說什麽,如果他們把時間都消耗在重建渤海上,那就失去了爭霸天下的最好時機。等渤海建設好了,那天下也早被別人瓜分完了。
他捋了捋胡須,忽然問道:“渤海已糜爛……主公,你看這冀州之地如何?”
袁紹疑惑道:“冀州乃天下富庶之地,怎麽了?”
許攸是個聰明人,他自然猜出了逢紀的意思,於是也湊過來,接著逢紀的話道:“主公,您覺得冀州這個地方,由您來掌控,如何?”
袁紹眼前一亮:如果整個冀州都是自己的地盤,那渤海一郡爛了就爛了!
但是……袁紹猶豫道:“那韓馥畢竟是我袁家的門生,就這麽篡奪他的地盤……不好吧?”
逢紀隨即勸道:“主公,您是要做大事的!如果不能占領一個州,又怎麽談得上是立足呢?現在冀州強大充實,乃錢糧廣盛之地。但韓馥才能平庸,這不就是上天安排給主公的機會嗎?”
許攸亦補充道:“主公,那韓馥不過是您家的一個門生。而您可是袁家正統的繼承人!您怎麽能屈居於一個門生之下呢!”
“主公,您可不僅僅是一介渤海太守!您想想,那曹孟德、張楊等人,都是一鎮諸侯,他們不像其他諸侯那樣去別的地方占地為王,卻都依托在您麾下,您好意思以一郡之地來安置他們嗎?”
“那於夫羅就是因為您地盤不夠大,才背叛您的啊!”
“那韓馥克扣您糧草,分明是不把您這個袁家之主放在眼裏!他如此對待咱們,咱們又何必顧念什麽門生之情!”
經過他們一番勸,袁紹終於想通了:對呀,冀州殷富,兵多糧足,正應該由有德者居之啊!我堂堂四世三公袁家,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不過有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冀州應該怎麽弄到手呢?袁紹忙問兩人:“冀州兵強,我軍饑乏,如果攻打不下來,我連立足的地方都沒有了。”
如果袁紹攻打韓馥失敗,損兵折將之後。那可就連渤海都回不去了,到那時韓馥肯定要出兵渤海,把那裏收歸他的麾下,而自己隻能灰溜溜地逃出冀州,不知去哪了。
許攸搶先建議道:“主公,現如今韓馥正與叛軍麹義部交戰。主公可派人聯絡麹義,相約一起夾攻!”
逢紀搖了搖頭,說道:“麹義雖然與韓馥交鋒暫時占優,但他作為一個涼州人,在此地沒有根基,勢難長久。隻依靠他不足以對抗韓馥,韓馥亦知曉這點。所以我們還需要另找外援!”
許攸不服道:“還有什麽外援?”
逢紀微微一笑:“之前奮武將軍公孫瓚大破渤海黃巾,威震河北,韓馥深懼之!主公可暗中約那公孫瓚率領軍隊南下進攻韓馥,與其相約裏應外合,共同瓜分冀州。公孫瓚素有野心,必然答應。如此一來,冀州內憂外患之下,韓馥必然不知所措,這時候就該您出場了!您隻要派一名能言善辯的人向韓馥陳述利害,勸他依靠咱們。那韓馥本來就是個沒主見的人,反應也遲鈍。在這種情況下,八成就答應了。而我們就可以趁此機會占據他的位置!”
“妙!此計大妙!”袁紹不由感歎道,這個逢紀還真是我之子房啊!
當即應允,派使者聯絡麹義,同時發書信給公孫瓚。
而公孫瓚也很仗義地把消息同時吐露給了趙二。
趙二接到書信一看,呀!這不就是界橋之戰麽?怎麽這麽快就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