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心魔獻策
字數:6364 加入書籤
A+A-
王允一聽,原來是腦中那個怪聲,當即在心中斥責道:呸,你這個妖言惑眾的惡魔,你會發善心幫我?當我傻麽!
“如果真的幫了你,你又如何?”
真幫了老夫,我就……我就……老夫還真不知道你這惡鬼需要什麽。
“哈哈哈哈……我隻是要你順從自己的心意而已!”
哼!
“你是並州人是吧?”
廢話!
“呂布也是。”
你想說什麽?
“你們都是並州人,所以你的算盤才會打在他身上。而他亦因為同鄉的原因,而對你深信不疑。”
呃……你的意思是說……如果計劃要想成功,就應該從並州人裏尋找幫手?
並州人……都有誰呢?
李肅!
對呀,當初就是他施展三寸不爛之舌,忽悠呂布殺死丁原,投靠董賊的。如果這個人去當說客,那董賊定然會來!
隻是他肯來幫我嗎?他可是董賊的舊部啊……
“他現在是什麽職位?”
職位?呃……啊!我明白了,他雖然忽悠呂布加入,立了功,但卻沒被升官!在說降呂布時是兩千石的虎賁中郎將,在說降後,隻是變成了同為兩千石的騎都尉而已……而且那還是因為跟隨華雄去虎牢關,才變的職位。
也就是說,他說降呂布的功績被遺忘了。
這種事,放到誰身上,也會心有不忿的啊!這樣一來,李肅便是一個很好爭取的對象了。而且……他也是並州人!
“是的,是的。快去請他吧!”
呃……邪魔!說,你到底有什麽企圖,為什麽要幫老夫!
“唉,真是好人難做!不幫你吧,你怨我;幫你吧,你又不領情。”
哼!
“子師啊!其實你有沒有想過,我從一開始,就對你沒有惡意呀!正是因為你一直對我有偏見,總拿有色眼光來看我,才覺得我是什麽邪魔歪道的。”
……
“子師,你想想看,我每次對你說過的話,都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你順從你的**。僅僅是因為你從小讀的道德書籍上反對人的**,所以你才覺得我邪惡,你想想,我有勸你做過一件損人卻不利己的事嗎?”
好像……一時想不到。
“你知道我為什麽會產生嗎?我可並非是什麽外來的邪魔歪道。我……就是你啊!”
胡說八道!
“你想想,你在沒有讀那些道德書籍前,生活得多麽快樂。但是自從你被那些破書洗腦後,你是不是笑容變得少了?其實,你的**一直沒有變,僅僅是你對**的觀念變了而已!你自那之後,便一直壓抑自己的**,不斷的壓抑,就如同堵塞洪水一般。越堵越多。終於到有一天,你壓抑不住了,我便產生了。其實,我就是你內心**的投影啊!”
這樣嗎?
那麽看來……老夫一直都錯怪你了?好吧好吧,以後老夫不罵你了,隻要你不再勸老夫做壞事……好像那不太可能。總之,以後我會認真考慮你的話的。
“嘻嘻嘻……想明白了就好。”
思考了一番後,王允又聯絡了自己的忠實同黨,即司隸校尉黃琬、仆射士孫瑞等人一同商議除董事宜。
黃琬這人就不用多介紹了。士孫瑞,字君榮,扶風人,是當初黃琬當右扶風時認識的。在後來王國叛亂時,曾擔任鷹鷂都尉。丁原死後,補了他的執金吾職位。後來十八路諸侯討董時,王允表舉他為南陽太守,建議董卓派他去討伐南陽的袁術。而實際上卻是打算讓他掌握一支軍隊後反水,與討董聯軍一起夾擊董卓。
可惜當時被李儒看出端倪,勸董卓把士孫瑞留下了。於是王允隻得改表舉他為尚書仆射。
士孫瑞聽了王允的計劃後,當即表示同意,亦讚成讓李肅加入到計劃中來。還說道:
“自歲末以來,太陽不照,霖雨積時,月犯執法,彗孛仍見,晝陰夜陽,霧氣交侵,此期應促盡,內發者勝。幾不可後,公其圖之。”意思是最近幾個月都是陰天不見太陽,都是董卓亂政所致,我們應該盡早除掉董卓,重見天日。
而黃琬卻有些猶豫:
自己剛剛收到那個蠢兒子黃奎寄的信,裏麵說他現在投奔了曹操,並建議黃琬積極聯絡王允,對王允製定的誅董計劃應表示全力支持。
雖然黃琬本來就支持王允的計劃,但是經過自己兒子這麽一建議,反而產生了擔憂。畢竟自己這個兒子向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建議的事大多沒有好結果,標準的烏鴉嘴。
王允不由問道:“子琰有何憂慮?”
黃琬不由支吾道:“我總覺得……呃……要慎重!”
總不能說自己兒子是烏鴉嘴吧?
王允沒有懷疑什麽,答應道:“是應該慎重。這樣,到時邀請李肅過來,老夫會嚴加防範他的!”
於是又請呂布共議。
呂布早就等得不耐煩了,一聽王允召見,迅速趕了過來。聽完王允的計劃後,忿忿道:“昔日勸我殺丁建陽的,就是此人。今他若不肯去,我先宰了他!”
隨即又派人秘密邀請李肅過來,李肅感到很納悶,這倆並州人邀請我過來幹嘛?搞同鄉聚會麽?
王允並沒有先開口,而是對呂布點了點頭,示意由他來說。
呂布便對李肅說道:“昔日公說布,使布殺丁建陽而投董卓;今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靈,罪惡貫盈,人神共憤。公可傳天子詔前往郿塢,宣董卓入朝,我這邊則安排伏兵誅之,咱們一起力扶漢室,共作忠臣。尊意若何?”
李肅一聽,心說這是要造反呐……雖然自己對於董卓不升自己官,感到很不滿。但是也還沒到想殺他的地步啊!
不過……自己要是不同意,看呂布那樣子,自己就別想活著出去了。
於是隻得答應道:“我亦欲除此賊久矣,恨無同心者耳。今將軍來找我,是上天賜我的良機!肅豈敢有二心!”遂折箭為誓。
王允一看他答應,知道對方需要什麽。便鼓勵道:“公若能幹成此事,何愁不得大官!”
於是當即四處分散安排。
王允繼續去聯絡誌同道合的大臣們協同行動,有的去召集死士,有的去監視董卓一黨動向,還有宮內近臣去向劉協訴說事宜,並討得天子詔書。呂布則去安排軍士,他要將那些隻忠於自己而非董卓的軍人召集起來。李肅則等他們都準備完畢後,再前往郿塢,麵見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