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董卓之死
字數:10199 加入書籤
A+A-
董卓喚李肅進來,問何事。李肅便獻出天子詔書曰:“天子病體新痊,欲會文武於未央殿,議將禪位於太師,故有此詔。而王司徒已命人築受禪台,隻等主公到來。”
董卓聽後大喜,心說這皇帝還真是識時務啊!本來還準備等過些年,待他長大了再廢掉他呢,沒想到他現在就要禪讓於我,那我登基後必然要好好善待他!
嗯……就封他個……算了,還是陳留王好了!
又想起昨晚上的夢,道:“我昨夜夢一龍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真是上天安排啊!哈哈哈!”
當即對李肅道:“等我當了皇帝,就封你為執金吾!”
李肅心說你早幹嘛來的?要不是你遲遲不給我升官,我今天能來勸你赴死麽?
不過嘴上還是不斷稱謝的。
董卓讓他先出去安排車架,自己則進入後~庭,先拜見自己的老母親。董卓的母親池陽君已經九十多歲了,自從董卓遷都長安以來,一直居住在郿塢裏,每日養尊處優伺候著。上次郿塢大規模刺殺行動時,老太太僥幸沒死。
董卓對老太太說道:“兒將往受漢禪,母親早晚為太後也!”
他母親聽了這話卻沒有感到高興,反而擔憂地對他說道:“老身這幾天總覺得肉顫心驚,恐非吉兆啊!”
董卓卻不以為意,安慰道:“母親即將為guó mǔ,這是驚喜的預報!”
又去見貂蟬,道:“我為天子,當立你為貴妃!”
貂蟬自然也拜謝,她早知道計劃,知道這一切就要結束了,所以臉上的笑容都是發自真心的。
不過等董卓走後,她又感到有些惋惜……唉,畢竟是同床共枕過一段日子的男人,雖然自己一直在利用他,欺騙他,他長得也醜,但是……一想到他要死了,卻又有些不舍。
畢竟他對自己還是很不錯的,抱起來也暖和……
唉,這就是命啊!
董卓見郿塢再沒有可以通知的人了,這才出了郿塢,直奔長安而去。心想著,要是翠花還活著就好了,我若當了天子,怎麽也得給她個妃子當當。
行不到三十裏,所乘之車,忽然折了一個輪子。董卓沒想太多,畢竟自己的身體實在太胖,壓壞車子也正常。於是改為下車乘馬。又行不到十裏,那馬口吐白沫,生生被董卓壓死了。
董卓就奇怪了,問李肅道:“車折輪,馬橫死,是什麽征兆啊?”
李肅心說不妙,這怎麽回事,難道是上天不想讓他死嗎?況且他還說自己昨夜夢見龍罩身……難道他真有天子之相?
這個……這個……唉,罷了!現在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就算臨時向董卓告發,事後自己也免不了責罰,索性一路黑到底!
於是笑著對董卓解釋道:“此乃太師應紹漢禪,棄舊換新,將乘玉輦金鞍之兆也。”
董卓聽了自然大喜:“哈哈……此乃天助我也!”
於是臨時從旁邊民家借了拉貨的驢車繼續前進。又走了一段,忽然狂風驟起,昏霧蔽天。董卓又問李肅:“此何祥也?”
李肅覺得這天象簡直是……隻得再度硬著頭皮道:“主公登龍位,必有紅光紫霧,以壯天威耳。”
董卓又信了他的話。
終於到了長安,李肅心說進了城裏,總算沒有什麽天象阻撓了吧?
剛這麽想著,便聽到不遠處有幾個熊孩子在那裏唱童謠,唱童謠也就罷了,偏偏唱的還是那首:“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這顯然又是哪個痛恨董卓的反賊大臣編出來的,居然讓董卓給聽見了!
董卓又問:“童謠主何吉凶?”
李肅轉過腦袋不讓董卓看見,哭喪著臉解釋道:“亦隻是言劉氏滅、董氏興之意。”
終於,董卓的隊伍走到了皇宮門口,李肅剛要送一口氣,卻又見到一道人,青袍白巾,手執長竿,上縛布一丈,兩頭各書一“口”字。
“此道人何意?”
李肅快被這接連不斷的預兆給鬱悶死了,偏偏那董卓為圖喜慶,隨便見到點什麽就讓李肅解釋。
李肅這次是真沒詞了,縱使他平時自詡嘴皮子厲害,也難以招架這麽多征兆來跟他作對啊!
無奈隻得道:“就是個神經病道人,沒啥征兆!”然後命軍士將道士轟走。
那道人被轟走後,對著皇宮小聲嘟囔道:“唉,你們這是逆天而為啊!那董卓本來是有短暫的皇帝命的,就這麽被你們破壞了……你們都要遭天譴啊!”
歎了口氣後,又仰頭道:“那心魔應該就是在這裏不遠,到底是鑽入了哪個正直之士的體內了呢?”
再說董卓,行到北掖門,所帶軍兵盡被擋在門外,獨有親衛二十餘人同入。他看到百官都聚集起來,感到很高興,忽然發現群臣之中沒有了李儒。便問左右道:“怎麽不見李儒啊?”
自有人回複說:“李令君他正染病在家,不能前來恭迎!”
李儒此時的職位為郎中令,故而被稱作令君。
唉,可惜!他見不到我登基時的場景了。
之後呂布迎了過來,董卓便又跟他說道:“待我受禪之後,由你總督天下兵馬。哈哈……”
呂布自然也是拜謝,隨後先一步去了受禪台上等候。
而董卓則在此問候了一下百官,並許諾自己登基後,他們也會各有封賞。之後才被引到了受禪台前。
隻見那王允站在台上,一臉嚴肅。
董卓想著,他應該是主持禪讓的司禮之人吧,也沒多想,命親衛在台階下等著,自己與李肅拾級而上。
一邊走,一邊想著,自己當了皇帝後,要封王允一個什麽官呢?自己可是記得,他是第一個勸自己登基的,這是勸進之功啊!
自己可不能虧待他了。
董卓走到了台上,靠近王允時,剛要對他說自己登基後,會讓他錄尚書事,總覽朝政時。那王允卻突然一拔劍,大喊道:“反賊至此,武士何在?”
反賊?
在哪?
正在董卓納悶時,卻見到那王允居然把劍尖對準了自己!
“司徒,你這是何意啊?”
王允怒道:“今日老夫正是要殺死你這個篡位逆賊!”
哎呀,這王司徒好大的膽子,居然如此放肆!
董卓正要開口責備時,又聽到周圍一片喊殺聲,台階下的董卓親衛迅速被一群帶甲武士殺死,而後武士們舉著wǔ qì朝自己衝殺過來。
這下董卓感覺不妙了,你們這是有備而來,預謀已久啊!
好你個王司徒,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此前,必有高論!沒想到居然敢埋伏甲士,妄圖殺我!枉我那麽信任你,你卻要學那曹操!
不過我武功蓋世,豈是你們這些宵小能對付的?當即大喝一聲,運轉起乾坤大挪移心法,就要朝這些帶甲武士出手。
隻見為首一名武士最先衝到董卓麵前,董卓也不拔劍,直接一拳砸了過去,“砰!”武士的腦袋如同一個西瓜一樣破碎開來。其餘武士皆嚇得不敢再上前。這時一個叫陳衛的人大喊一聲:“怕什麽,敵人隻有一個!”說著就帶頭衝了上去。武士們受到鼓舞,亦隨後跟隨。董卓卻不怕他們,繼續揮拳搏殺,有個名叫秦誼(秦宜祿)之人趁董卓攻擊其他人時,揮戟刺向董卓腰間。董卓反應很快,一把握住了刺來的長戟,往身後一拽,秦誼不受控製地向前接近了董卓,而後董卓一腳踹出,正中秦誼胯下,秦誼遭受劇痛,倒地打滾不止。
這時候李肅急了,見董卓沒注意到身後的自己,於是決定冒個險,亦拿過一杆長戟,照著董卓的後腰就是一刺。董卓看不到身後,猝不及防中了一戟,好在董卓衣內暗穿甲胄,這一刺沒有刺透鎧甲。不過卻把董卓刺倒在地。
這下董卓也不再托大了,開口求援道:“我兒奉何在呀?”
心說這呂布怎麽回事,我都跟叛軍打了這麽久了,你都沒出手?
呂布聽到董卓向自己求救,便提著wǔ qì走了過來,而那些帶甲武士見呂布過來,紛紛後退。董卓以為他們是懼怕呂布才後退,心中大喜,趕緊站起身來,準備下令讓呂布殺光這群叛徒。
結果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兒”過來是過來了,卻沒有去殺王允,而是把長戟對準了自己!
“奉先我兒!為何如此啊?”此時的董卓,與當初臨死前的丁原一樣,充滿了震驚!
卻見呂布的另一隻手舉起了一塊絹布,大聲道:“聖旨在此,奉詔討賊臣董卓,其餘不問。老賊!我與你勢不兩立。”
董卓大怒,罵道:“庸狗敢如是邪!”
呂布也怒了,敢說我是狗?當即一戟揮出,刺向董卓。董卓連忙運起乾坤大挪移心法,卻發現對方的攻擊力太高,乾坤大挪移所附加的防禦不足以抵禦這種程度的攻擊,當即一片鮮血濺起,撒了一地。
董卓驚訝地問道:“你……你這是什麽招數,居然能破老夫的神功?”
呂布得意地一笑,並沒有回答,心裏卻解釋道:你們這些人,整天總想著練這個神功,練那個招式的。卻不知道提升自身的基礎屬性才是最重要的。
我呂布就從來不需要什麽絕招、必殺技什麽的。因為我的攻擊力、防禦力都足夠高,我的普通攻擊就頂得上你們放必殺技了!
董卓就這樣帶著不解的神情,死去了。身體像個肉球一般滾落到台階下。
而天空中,隱藏了幾個月之久的太陽終於露出來了,陽光再度灑滿了長安大地。
後人有詩歎董卓曰:“霸業成時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誰知天意無私曲,郿塢方成已滅亡。”
而此時,李儒宅中。
麵如死灰的李儒獨自坐在自家的地下室裏,就那麽呆坐著,一動不動。
雖然人還活著,但是心似乎早已死去。
他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天了,自從那日董卓拒絕了自己的建議,固執地留下貂蟬那刻起,他就已經知道了今日的結局。
然而他並沒有選擇逃跑,如果他想逃,還是有機會的。如果他有野心,他甚至可以召集一部分董卓的舊部,然後東山再起,重掌天下!
但是那又有什麽意義呢?
董卓死了,那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明主死了。自己作為一個忠臣,也理應隨之死去。
他想著,過不了多會兒,就會有人前來自己府上,把自己抓走,然後處刑,當眾砍了自己腦袋。他選擇默默地接受這一切。
唉,這就是命啊!
正哀歎著,忽然一個調侃的聲音傳了過來:“李令君,你真的不打算逃了嗎?”
李儒抬眼一看,一個自己沒見過的人站在了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