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賢侄張繡
字數:8024 加入書籤
A+A-
再說王允那邊,今日上朝,又安排了一些事情,散朝之後,王允便聽群臣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議論。他側耳聽了下,居然都在為蔡邕的死而惋惜。
這幫混蛋,居然惋惜同情董賊之人!真是不分善惡!
第三天,又是如此。第四天,亦然。
王允不由怒了,心說你們這幫人有完沒完?能不能談點別的?
“他們這些人,比起你,更向著蔡邕呢!”
哼!
“當初董桌當政時,他們也是這樣,不向著掌權者,卻同情被處死的人。”
這幫混蛋!
“你要小心啊,你看他們現在都很少找你聯絡了。他們不去聯絡你,就隻能背後自行聯絡了,至於商議些什麽……嘿嘿嘿!”
反賊!他們要造我的反!
“不能對他們仁慈啊!”
我知道!
就這樣,又過了些日子。
這天,朝堂上正在討論對涼州軍的處置問題。原本他們與王允商議好的策略是,隻誅首惡,餘黨不論。所以李傕郭汜他們,盡可饒恕。
但是王允忽然又變主意了,他覺得這些人當年惡事可沒少做。包括淫汙百官家眷,刨開百姓墳墓之類的,這些可都不是董卓下令,而是他們自行去做的。
如果就這麽放過他們,那麽那些受害的百姓,豈不就白白遭罪了?他們的冤屈,誰替他們伸張?
更關鍵的是,董卓剛死時,他們居然還敢派兵去救李儒,殺害我軍將士。這說明他們根本沒有悔改之心!
“是的,是的,正義必須得到貫徹!嘻嘻嘻……”
朝堂上又有人提議,說不如讓皇甫嵩去統領這支軍隊。皇甫嵩乃是正直之士,而且在西北頗有威望,足以壓服他們,使他們不敢再作亂。
王允卻不同意,反駁道:“不行,這幫涼州軍隊太過危險了!況且皇甫將軍年事以高。萬一突然病逝,底下一亂,又生禍患!不如幹脆把他們都解散掉!”
這個皇甫嵩也不是很可信,此人與董卓素來曖昧,據呂布說之前查抄郿塢時,皇甫嵩居然替董卓家眷求情。
甚至連那個董白都很有可能是皇甫嵩私自放走的,隻為給董家留點血脈!
王允最後說道:“還有,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這幾個人,是他們的頭領。隻要他們還活著,就隨時可能反叛,別人可以饒恕,他們四個必須處死!”
當即不顧群臣反對,下達了對這四個人的追殺令。
“這幫大臣,真是拎不清,你做得如此正確,他們卻要反對你!”
邪魔,你最近說得話我越來越愛聽了。
“嘻嘻嘻……我一直都沒有變,隻是你對我的偏見消失了而已!”
這樣啊!
再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人逃到涼州後,聽聞朝廷宣布隻誅首惡,協從不論。想著首惡是董卓,他們四個應該算協從,便派人到長安上表求赦。結果王允給他們的答複是:“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雖大赦天下,獨不赦此四人。”
使者回報李傕。李傕等人當即就慌了,嚇得不知所措,最後隻得道:“求赦不得,咱們各自逃生去吧!”
說著就準備遣散軍隊,然後隱姓埋名,跑去鄉下度過餘生。
這時一個人攔住了他們,勸道:“各位叔伯,小侄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四人一看,居然是張濟的侄子張繡。樊稠當即訓斥道:“大人說話,小孩子不要亂插嘴!”
李傕卻阻止道:“哎,現在事情都這樣了,就聽聽大侄子的話吧!”
張濟了解自己這個侄子,自從一年半前大病一場後,就忽然變得特別成熟穩重起來,經常語出驚人,頗有遠見。便鼓勵道:“繡兒但說無妨!”
張繡朝眾人行了一禮,而後分析道:“諸位叔伯若棄大軍而獨行,則一小小亭長就能綁了你們去獻官。你們難道想受那種屈辱嗎?你們想想看,當初跟著董太師的時候,你們過得是什麽日子,連三公大臣都不被放在眼裏,說殺就殺。金銀珠玉論秤量,錦衣玉食,嬌妻美妾……難道你們舍得放棄這樣的生活?”
李傕點了點頭,而後問他道:“賢侄言之有理,隻是我們應該怎麽做才好呢?”
張繡一看四人表情,發現李傕是真心求教,樊稠一臉不屑,郭汜若有所思,張濟一臉鼓勵。心說還是這李傕稍微有點出息,郭汜次之。張濟純粹是因為信任我,而樊稠……怪不得這貨先死!
隨即答道:“當初十常侍與何進爭鬥,十常侍伏殺了何進後,亦是對宮外眾將聲稱隻誅首惡,餘黨自行散去,不予追究。而當時袁紹、曹操、袁術他們是怎麽做的?他們可沒有天真地幻想自己散去後,十常侍真的不追究他們。而是果斷地衝入宮門,以為大將軍報仇的名義,殺盡了閹黨!若不是後來董太師及時進京,那朝政說不定就歸了他們掌控!而我們亦當效仿此例,現在應趁人心未散之時,聚集兵馬。再聯絡其他董卓舊部,一起殺回長安!隻要咱們打著為董卓報仇的旗號,大事未必不可成!”
李傕等人覺得張繡說得太有道理了,這個小夥子還真是個人才,居然有如此見識!
眾人剛要同意,這時樊稠又插嘴了:“賢侄話說得倒是輕巧!隻是那呂布有萬夫不當之勇,更有長安堅城可守,又豈是賢侄一句話就能攻滅的?”
張繡忍住怒氣,心說我不跟你一個將死之人計較!
而張濟自然幫著侄子說話:“就算沒能攻下長安,到那時我們再逃走,也比現在強。”
張繡感激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叔父,而後朝李傕身後一人拱了拱手,微笑道:
“接下來,便應當由文和先生來表現了,嗬嗬!”
眾人順著張繡的目光一看,原來是謀士賈詡,現在李傕帳下聽用。
賈詡讚許地看了一眼張繡,而後站出來道:“既然承蒙張小將軍看重,那麽在下便試言之!”
賈詡自認為還是頗有些才能的,隻是一直沒什麽發揮才能的機會。之前看到這四個家夥居然放著手裏那麽大的優勢不用,卻去主動赴死,實在看不下去了。本想出言提醒,卻沒想到被張繡搶了先。
這張繡是個人物啊!
“文和先生請講!”見張繡居然推薦自己部下來說,李傕覺得這張繡應該是在給自己麵子。
隻聽賈詡分析道:“當年太師縱橫西北,又讓十八路諸侯無功而返,除了在座諸位人傑用命外,靠的就是太師麾下那龐大而強悍的部隊!這些部隊大多心向太師,隻要我等以為太師報仇為名起兵,定可獲得絕大多數軍隊的支持。而太師的部隊中,拋去尋常部隊外,可稱得上是王牌精銳的,有涼州鐵騎、飛熊軍、炮灰矛、斯巴達、並州鐵騎五支。”
“其中飛熊軍就在諸位手中,之前長安城亦是以飛熊軍為主。涼州鐵騎為涼州眾將領所共有,在座諸位手中亦有不少。斯巴達在涼州,炮灰矛在關中,並州鐵騎在呂布手中。可以說大部分的力量其實是掌握在咱們手中的,我們占據完全的優勢!”
“而董卓麾下其餘將領,如女婿牛輔、中郎將段煨、董越,亦是太師心腹。此三人一直鎮守關中,一旦把他們拉攏過來,那麽王允的地盤可就十分空虛了!呂布雖勇,卻獨木難支,麵對兵力占絕對優勢的咱們,他又能殺死幾人呢?更何況呂布有勇無謀,王允不善軍略,又有何懼?”
李傕這下看出來了,這賈詡是真有才能!當即稱讚道:“先生妙算!”
賈詡又建議道:“等到攻克長安,我等就奉朝廷以正天下。那樣一來,誰還敢動諸位?”
眾人深以為然,當即拜賈詡為軍師,將他奉為上賓,然後依照賈詡的計劃開始行事。
他們首先在西北地區散布流言,詐稱王允準備將所有當初跟董卓混的人全部處死,一個不留!
最好的證據就是那蔡邕,本來跟董卓沒有任何交情,不過是為董卓屍體哭了一聲,就處死了。而你們呢,當初跟董卓幹了多少大事?他們連蔡邕都不放過,能放過你們?
底下人當即就信了,李傕又趁機對他們說:“與其就這麽坐等別人殺了自己,還不如跟我一起反了!”
底下人自然跟隨,於是短時間內便聚集了十多萬大軍,分作四路,殺奔長安來。
半路上,又碰到了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他原本也是為了去給董卓報仇。隻是之前勢單力孤,又一時大意,被李肅帶兵擊敗了一次。現在他手中隻剩下五千兵馬,正猶豫不定呢,就遇到了李傕他們。
李傕等人便問他:“那董越、段煨和徐榮呢?”
牛輔當即氣道:“這三個叛徒!徐榮自嶽父死後,第一時間投靠了王允!段煨聲稱保持中立,不肯參與。而董越更過分,為了求得朝廷饒恕,密謀取我人頭,已經被我殺了!”
其實董越完全沒有害牛輔之心,他拒絕朝廷招降,主動去牛輔營地裏找他商量。不想引起了牛輔的猜忌,被牛輔殺了。
眾人聽後亦痛罵了三個叛徒一番,而後與牛輔合兵一起,共同討伐王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