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郭嘉行刺

字數:8773   加入書籤

A+A-


    陳群“噢”了一聲,而後回禮道:“嗬嗬,我說是誰呢,原來你就是郭奉孝啊!久聞大名,今嚐得見,幸會幸會!”



    



    郭嘉聽這話感到有些驚訝:“陳別駕居然知道在下?”



    



    陳群微微一笑,解釋道:“別忘了,群也是潁川人!別人可能不知道你郭奉孝的大名,但在潁川這個小圈子裏,你郭奉孝還是有幾分名氣的!”



    



    郭嘉恍然一笑:“原來如此!能被陳別駕知曉,嘉還真是榮幸呢!”



    



    郭嘉從弱冠之齡起,便開始隱居,不與俗接。又因為他出身寒門,故而世上知道他的人不多,即使在潁川郡,也隻有少數人知道有這麽號人。 



    



    陳群忽然收起笑容,問道:“不知奉孝來此有何目的呢?”



    



    郭嘉答道:“哦,也沒什麽,在家閑來無事,故而出來遊曆一番罷了。恰巧路過這裏,希望沒有打擾陳別駕的公務!”



    



    陳群點了點頭,“那就好。群還以為你是要來保護袁伯業的,畢竟你曾經在袁紹手下待過。”



    



    郭嘉擺了擺手,否認道:“哎呀,那都是幾年前的事情了!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非吾主也!”



    



    陳群便問他:“那麽奉孝現在可尋到明主了?”



    



    郭嘉搖了搖頭:“還沒有,明主難尋啊!”



    



    陳群想了想,這郭嘉有大才,別人不知道,但我們潁川這個小圈子的人裏可知道。他現在既然沒有出仕任何人,又需要明主,何不把他收過來,為主公效力?



    



    便勸道:“奉孝,我知你有大才,不如與我一同輔佐孫將軍如何?孫將軍勇摯剛毅,又頗能用人,稱得上是明主,正適合你郭奉孝大展其才!”



    



    “嗬嗬嗬!陳別駕對孫文台還真是忠心,如此用心為其收攏人才。”郭嘉調侃道,隨即拒絕了他:“可惜啊……孫堅這人別的都好,就是太正直了,不適合我!”



    



    陳群訝然道:“正直不好嗎?”



    



    “嗬嗬,說笑。”郭嘉並沒有對此過多解釋,而是從另一個角度拒絕道:“孫堅固然勇烈,然正因其自恃其勇,所以常常親身犯險,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常言道,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孫文台此人實在不適合成為君主。”



    



    陳群默然,孫堅這個缺點他也知道,雖然經過自己與杜襲的多方努力,已經有所好轉,但想完全改變過來終究太難。



    



    郭嘉見他沉默,便轉移了話題:“不說這個了,嘉有一趣事說給陳別駕聽聽。”



    



    “哦?”



    



    隻聽郭嘉講道:“這位袁遺袁伯業,當年曾任山陽太守。那時候在山陽郡有南宮家與東郭家世代為仇,其中東郭家素與袁家親善,於是東郭家便找上袁太守,希望能夠替他家撐腰。袁太守自然應允,給南宮家家主捏了個罪名,下了獄。而東郭家則趁勢占據了南宮家的產業,還把南宮家的家眷或是殺死,或是收為奴隸折磨,自此南宮家就從山陽消失了。唯有南宮家幼子南宮蘭僥幸逃脫,又得貴人相助,在別處重新立業,複興了家族。他時刻不忘滅家之仇,伺機報複。終於在波才入兗之時,東郭家全族死於黃巾之手,算是報了仇。唯有袁遺,在冀州得到袁紹庇護,存活至今。原本南宮家已經快要放棄了,然而上天給了他們機會,他們聽聞袁遺被袁紹派去赴任揚州,路途中被袁術、孫堅的人所追殺。故而也派了刺客參與了追殺。”



    



    旁邊袁遺聽了這個,沒有說話。這種事情發生得太多了,為了袁家的利益,給親善袁家的人撐腰是必要的。他絲毫不後悔如此做。 



    



    而陳群則皺著眉頭,不知道郭嘉說這個幹什麽。



    



    郭嘉這時從懷中掏出了一物,道:“嘉再給陳別駕看樣東西!此物名為手~弩,雖然射程不遠,但是小巧輕便,即使女子、孩童亦能使用。弩矢頂端塗毒,是南宮家花了大價錢請名匠所製。”



    



    還沒等陳群反應過來,郭嘉立刻扣動扳機,一支弩矢帶著流光射入了袁遺體內!



    



    陳群大驚:“奉孝這是何意!”



    



    郭嘉嘿嘿一笑,一麵向後跑一麵道:“受人所托而已!”



    



    陳群大怒,下令軍士追擊郭嘉,這時異變又起,從樹林中傳出來一串怪叫,而後四名打扮怪異的人從樹上跳下,並拔出刀來。



    



    “先生快跑,這裏由我們斷後!” 



    



    陳群冷笑道:“哼,郭嘉,你以為憑這四個死士就能阻擋軍隊嗎?”



    



    當即下令軍士擊殺四人。



    



    而四怪人卻沒有棲身上前作戰,反而退後兩步,然後用另一隻手掏出一個布袋。隻見他們用手中短刀在布袋上劃了一個口子,而後向前奮力一拋!



    



    霎時間,大量的粉末從布袋中灑出,在空氣中形成了漫天煙塵。



    



    軍士們才不懼怕區區煙塵,繼續衝上前去,與四人展開了搏鬥。



    



    四人雖然武功不弱,但在正麵作戰中對抗軍隊就非他們所長了。眼看四人就要橫死當場,這時從他們背後又冒出一人,手持火把,他將火把朝人群一拋。



    



    “轟!”



    



    漫天火焰燃起。



    



    原來那四人拋灑的粉末,其作用並非是為了迷惑視野,而是為了點燃!



    



    這種粉末是某江湖人士在雒陽郊外一片廢墟中發現的,數量不多。其真實作用不明,發現的唯一特點就是極易燃燒。



    



    陳群眉頭一皺,看著陷入火海的幾個軍士,以及同樣被火燒死的四個怪人,下令道:“不必追了!撤!”



    



    陳群心想:好你個郭嘉,雖然出身寒門,但好歹也算是潁川的士人。居然如此不自重,親自幹起了刺客勾當,真是士人之恥!



    



    而袁術這邊接到豫州傳來的消息後,並沒有在意袁遺之死,反正阻止揚州落入敵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袁遺本人死活並不重要。 



    



    隨後袁術便任命下邳人陳瑀為揚州刺史,命其前往揚州赴任。



    



    “哼哼,到現在為止一切都很順利,很好!” 



    



    發幹縣,陶謙軍營地附近。



    



    一座山丘後麵,隱藏著一支軍馬,大約有數百人,其首領正是袁紹的長子袁譚。



    



    此時的他,正在和部下對話:



    



    “大公子,咱們還是回去吧,不然主公該生氣了!”



    



    袁譚滿不在乎地回道:“有什麽大不了!依本公子看,那陶謙也不過如此!”



    



    辛評歎了一口氣,道:“在下也覺得那陶謙麾下戰力不堪,隻是主公說過,這次咱們隻需要隨意應付下曹操的求援即可,不必真去與陶謙廝殺。況且……”



    



    袁譚不滿道:“況且什麽?”



    



    “況且咱們手裏這幾百人,作為公子的私兵,從來沒有參與過戰鬥啊!”



    



    袁譚顯然不同意這種說法,反駁道:“仲治先生,你太小看本公子這些私兵了!他們雖然沒有真正上戰場廝殺過。但平時的訓練可都是按照精銳的標準來的!這作戰技能,陣型布置,都是一流的。又怎麽會對付不了眼前這些廢物!”



    



    辛評繼續勸道:“但對麵畢竟有數千人啊!是咱們的好幾倍!”



    



    袁譚麵色冷了下來,道:“辛先生,您覺得本公子很好糊弄麽?對於您來說,有這幾百精銳之卒,再由您略施小計,拿下眼前這夥烏合之眾,不過翻手之間!還是說……仲治先生不打算幫本公子?”



    



    “不敢!”



    



    “哼!”袁譚敲打之後,又施以蘿卜道:“仲治先生,隻要您肯幫我,待本公子破敵之後,自然會受到父親誇獎。到時本公子也會替先生說好話,到那時,您的地位就會更加上升一步。”



    



    辛評還能說什麽呢?隻得歎了口氣,答應下來。



    



    當即獻策道:“大公子,咱們這些人平時都吃得很好,所以夜裏亦能視物。而對麵敵人軍紀散漫,士卒瘦弱。故而,夜襲是最好的選擇!”



    



    於是在當夜,早已準備好火油等物資的袁譚,便帶著幾百私兵,兵分三路,由袁譚和兩名家將帶領,從三個方向包圍了陶謙軍營地。



    



    “嗖!”一聲鳴鏑響起,三麵立刻同時響起了喊殺聲。



    



    陶謙軍營地頓時陷入混亂,這些賊寇出身的闕宣部下甚至連袁紹軍的人都還沒見到,整個營地就已經炸了鍋。不斷有士兵連wǔ qì都沒拿就衝出了營地,像個沒頭蒼蠅一樣亂跑。甚至還沒等袁譚的人點火,他們自己人就先把營地給點著了。



    



    敵人的這種表現,簡直令人咋舌!



    



    是役,陶謙軍一部分投降,大部分被燒死,還有少數人逃走,闕宣本人不知所蹤。而袁譚軍,隻付出了十餘人的損失而已(基本都是衝入營地後摔傷、燒死的),敵人根本沒膽量反抗。



    



    戰後,一個軍官模樣的人被帶到袁譚麵前,據說是這支陶謙軍的二號人物。袁譚便審問道:“你叫什麽名字,現任何職?”



    



    那人一臉黑灰,衣衫不整,跪著答道:“在下袁綏,是廣陵太守府主簿。此次作戰擔任監軍一職。”



    



    這個人就是原先廣陵太守張超的部下,在張超帶兵參與十八路諸侯討董時,負責留守廣陵。後來廣陵被陶謙吞並,這個張超的黨羽自然就成了陶謙的眼中釘,故而這次被派往這裏送死。



    



    袁譚命他抬起頭來,盯著他的眼睛問道:“袁家人?”



    



    “是,在下是袁家在廣陵的遠支,與袁公子您的關係遠了點。”



    



    “嗯……”袁譚繞著他走了兩圈,忽然問道:“你可願降?”



    



    袁綏一聽大喜,立刻向袁譚拜謝道:“多謝大公子!在下一定盡心竭力,效忠大公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袁譚點了點頭,然後率軍回了鄴城。回去後,自是受了一番嘉獎不提。 



    



    --



    南宮蘭之事為作者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