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招募張機(下)

字數:6722   加入書籤

A+A-


    張繡便問他:“為何太醫令不行呢?雖然隻是六百石官,但地位不低啊,連當年十常侍之首張讓的兒子都擔任此職。”



    



    何球便解釋道:“張仲景因為學醫之事與父親矛盾頗深,故而其父不希望他在朝中做官,如果宣威侯要表舉他做官,還是以地方官為宜。”



    



    “嗯,我明白了,多謝指教!”



    



    到了張機處後,張機聽聞南陽的新主人張繡親自拜訪,自然不敢怠慢,誠惶誠恐地迎接了他。一番客套之後,張繡借何球之口,向張機表麵了來意。



    



    張機聽後,麵色有些不愉快。但他不了解張繡是什麽脾氣,害怕說錯了話惹惱了對方,故而陷入了猶豫之中。



    



    擅長察言觀色的何球看出了張機的憂慮,便寬慰道:“仲景先生,你可能不知。宣威侯是個很隨和的人,禮賢下士,很好說話。仲景先生有何憂慮都可以盡管說出來,宣威侯定不會怪罪!你信不過別人,難道還信不過我何球嗎?”



    



    何球的話起到了作用,張機終於不再害怕這個行伍出身的建忠將軍,說出了他的想法:“機雖然好醫術,喜鑽研醫道。但目的是為了澤被天下蒼生,不願隻為一家一姓fú wù。能得宣威侯看重,在下感激不盡,但還望宣威侯能夠另請賢明!”



    



    張繡嗬嗬一笑,他早已預料到張仲景會這麽說。心想我可是看過不少三國穿越的,裏麵的套路我背都能背出來,難道還能被這種小問題難住麽?



    



    當即效仿那些穿越主角的套路忽悠道:“仲景先生救世濟人之心,繡深為敬佩!然而正是因為敬佩仲景先生,所以繡才特意來邀請仲景先生加入吾麾下!”



    



    張機疑惑道:“恕機愚鈍,不明白宣威侯的意思。”



    



    張繡並沒有立即解釋,而是不緊不慢地端起麵前的水杯,喝了一口水,而後反問道:“敢問仲景先生,如果先生加入繡麾下後,能夠救更多的人,先生可願意歸順?”



    



    張機更加疑惑了:“加入宣威侯麾下後,能救更多的人?這……”



    



    他忽然一驚:“啊!難道是……”



    



    張繡略感訝異,心說張機居然能猜到我要如何安排?真是人不可貌相啊……等等,不會是有別的穿越者對他說過類似的話吧?



    



    結果張機接下來的話,令張繡剛喝進嘴裏的水差點噴出來:“宣威侯的意思是,聘請在下當軍醫,而宣威侯日後定然戰爭不斷,軍中永遠都有傷患,機可以有更多救人機會?”



    



    張繡心說你這思路也太奇葩了,我這人是很好戰沒錯,但也不至於如此喪心病狂!



    



    張繡趕緊否認道:“不是的,仲景先生誤會了!況且……先生請試想下,就算繡真那麽做了,以先生一人之力,一輩子又能救治多少人?”



    



    張機並沒有去計算,因為他知道張繡肯定不是在考他算術,而且他也不喜歡玩這種說話繞彎的遊戲,於是直問道:“宣威侯,恕機愚鈍,還請宣威侯直接示下,到底要在下如何做。”



    



    張繡也覺得彎子繞得差不多了,於是便直言道:“繡認為,在這亂世中,一個醫師要想隻靠自己的力量去救人,終究成就有限。所以繡便想設立一個機構,名為醫學院,專門用來培養醫學人才。先招募一些醫師作為教師,同時招收大量青年學生。學生畢業後擇優秀者繼任教師,再招收更多的學生。如此一來,待幾期學生畢業之後,就會產生無數的醫師出來。隻有醫師多了,才能夠救更多的人!”



    



    張繡感到洋洋自得,覺得接下來肯定就會如同穿越裏那樣,對方納頭便拜,稱讚自己英明睿智有遠見,而後乖乖答應。



    



    果然,張機點了點頭,稱讚道:“宣威侯能有此心,確實是一大善舉!隻要學院能夠建成,那麽定能如同宣威侯所想,培育出更多的醫師出來!世人都會感念宣威侯的恩德的!”



    



    張繡便笑著問張機:“那麽這學院院長一職,就由仲景先生來擔任好了,不知先生何時可來上任?”



    



    旁邊何球忽然咳嗦了一聲,張繡立刻反應過來: “噢,對了!忘了說了,繡會上表朝廷,將這院長設置成一個正式官職,有俸祿和印綬!”



    



    卻沒想到,那張機幾乎沒怎麽思考就拒絕了他的建議:“宣威侯設立醫學院之舉固然大善,但是恕在下無法擔任院長一職,還請宣威侯另請高明!”



    



    張繡一愣,忙問道:“為何?”



    



    張機自謙道:“聽宣威侯介紹,此官職應該是類似太醫令一樣的職位,隻不過太醫令主要是管理太醫們給人治病,而醫學院院長則是與醫師們一起教授學生醫術。然而院長一職應當選擇一醫術絕佳、世人皆知之人擔任才妥當。機才疏學淺,不過在南陽一地有些許名氣罷了,放眼世上醫術比機高明之人無數,若是由機擔任,恐天下人不服啊!”



    



    張繡釋然一笑,心說原來就因為這個啊!於是朝何球點了點頭。



    



    何球會意,用事先想好的說辭勸張機道:“仲景先生自謙了!先生之醫術,雖然比不得賽、蓋二人,但也是不輸太多。況且這天下形勢您多少也了解一些,現如今天下各地諸侯並起,多不服王命,肆意妄為!而如賽蓋之流,亦多在這些不服王命之人治下。縱使朝廷發布旨意征召他們過來,他們也未必會奉旨。而先生身懷濟世之誌,仁者丹心,世人皆知!如果先生不來做這院長之職,又有何人能擔此職呢?” 



    



    何球又道:“仲景先生,難得宣威侯有心建立醫學院,濟世救人。若是因為無人支持此事而不能成行,豈不可惜?而現如今朝廷缺人,其他醫術高明者一時難以征募道。所以……為了天下蒼生,還請先生勿要推辭!”



    



    張機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



    



    張繡又問:“不知先生還有何憂慮,還請一並說出,但有繡能幫忙的,繡定不會推辭!”



    



    張機看了看張繡的表情,感覺對方似乎不是在客套,而是真的想招攬自己。而且對方親自shàng mén,又一直自稱“繡”,而不像其他官員那樣端架子自稱“本官”什麽的,態度足夠誠懇。於是歎了口氣,道:“既然宣威侯如此誠心,那在下就說一說心裏話吧!機愚鈍,可能說得有不對的地方,希望宣威侯不要見怪!”



    



    張繡大度地一揮手:“先生請隨意說,繡絕對不會有任何責怪先生的地方!”



    



    張機便述說道:“機當年亦曾思考過,憑我一人之力,一輩子也救不了幾個人。但是機很快就想到了解決之道,那就是著書立說。機自幼博覽群書,十歲時拜張伯祖為師,學成後又博采眾方,不斷向當世眾醫師學習,不惜拜他們為師。在不斷學習的同時,亦不忘在實際救人的過程中吸取教訓,增長經驗。”



    



    “機發現當世很多醫者,‘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終順舊。省疾問病,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仿佛,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



    



    “機以為,這主要的原因是現存醫書種類過少,而且很多方劑過於零散,隻流傳於民間而未見書籍記載。要想解決這一點,唯一的辦法就是著一部新書,將機畢生所學所見全部記錄進去。如此一來,可救之人何止千百,不僅能夠拯救當世眾生,亦可澤被後世。”



    



    “隻不過此書尚未完善,而機亦有許多沒搜集到、沒學到的東西。機打算等到一二十年後,把這輩子能學到的都學差不多了,再尋一僻靜之地,安心著書。一旦著稱,則此生無憾矣!”



    



    “所以,醫學院之事,還望宣威侯另請他人,機……有自己要做的事。”



    



    張繡皺了皺眉,思考了一會兒,又勸道:“先生可以一麵在學院教學,一麵著書啊!藥方什麽的,繡也會……盡力搜集。”



    



    說到這,張繡有些心虛。因為他再怎麽搜集藥方也隻能在自己治下搜集,其他諸侯的地盤他是進不去的。而張機身為一個民間醫師,反倒可以自在地出入各地。 



    



    張機搖了搖頭,道:“搜集藥方,學習醫術都不是蝸居一地所能做到的。機需要趁著現在身體尚還健壯,去奔赴各地,學習更多的東西。待我年老了,跑不動時,或許會答應宣威侯,來做一做這院長之職。”



    



    何球聽到這話,想起了自己曾經聽一位做過太醫丞(太醫令屬官)的同鄉說過,說皇宮裏的那些太醫,用的都是千百年前的藥方,治療方法從來就沒變過,完全是一潭死水一般。主要是因為那些太醫多是世襲的,父死子替,一輩子就隻會從父輩那裏傳下來的那套。雖然也有些太醫是從民間選拔進來的,但是那些人也都大多是地方的醫學世家出身,用的也是父輩傳下來的醫術。真正的草根醫師極少,在這種大環境下,能讓醫學有進步就怪了!



    



    張繡也意識到張機說得沒錯,這件事情他太過想當然了,欠缺考慮。看起來之前讀過的那些裏的套路,不一定能奏效啊!



    



    不過醫學院的事情還是要辦的,畢竟通過現代教學方式批量生產醫師的思路是沒錯的。隻不過就隻能讓尋常醫師進去教課了,想招募張機是沒什麽希望了。



    



    --



    



    “不念思求經旨……”這一段出自張仲景所寫《傷寒論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