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河東徐晃

字數:6300   加入書籤

A+A-


    呂布終於還是離開了張楊,改為去投奔袁紹。



    



    因為有個自稱是袁紹使者的家夥主動找上了呂布,聲稱袁紹很欣賞呂布的能力,願意接收他作為他麾下的一份子。如果呂布表現好,那麽就可以像張楊一樣獲得一塊地盤,與張楊並列,而不必屈居於張楊之下。



    



    呂布對此當然很心動,直接就答應了使者。張遼雖然對此表示懷疑,但呂布說:“怕什麽,現在我軍兵強馬壯,來去自由。如果到了冀州那邊後袁紹若不肯收留咱們,咱們一走了之就是。本將軍還不信有誰能攔得住咱們!”



    



    張遼皺了皺眉,終究還是沒有再勸。 



    



    而當他們到達冀州後,袁紹果然接納了他們,而後命其屯軍在涉國漳水河畔。於是呂布便安心在袁紹麾下任事。



    



    河東郡,郡治安邑城下,張繡軍營。



    



    張繡接到報告後,哈哈大笑,對賈詡讚歎道:“哈哈哈,文和先生果然妙策!先是派人假冒張楊命令誘殺呂布,而後又扣留了呂布給張楊的信。最後又聯絡袁紹那邊,說動袁紹接納呂布。計謀環環相扣,迫使呂布不得不離開張楊去了冀州。現在李傕他們放心了,咱們這邊也避免了同關東諸侯起衝突,真是一舉多得!”



    



    賈詡微微一笑,謙虛道:“些許小策,不值一提。”



    



    張繡想了想,忽然感歎道:“唉,可惜啊,可惜!如果呂布能夠為我所用多好!現在卻便宜了那袁紹。”



    



    賈詡搖了搖頭,分析道:“呂布,虓虎也。輕狡反複,唯利是視。對於這樣的人,如果自身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的話,是無法讓他甘心為我所用的。早年呂布貧賤之時,並未揚名。丁建陽尚能以知遇之恩收用之。而一旦呂布之勇名遠播,則丁建陽就無力壓製他了。而後董卓以冠絕天下的實力,才能夠收服呂布。但即使如此,仍難免被其所害。最後其投奔張楊,張楊亦隻能以平等之姿待之,而無力收服他。現在天下間能勉強有資格收留他的……也就是二袁或者趙青州了。”



    



    賈詡看了看張繡:“至於小將軍你嘛……恕詡直言,對呂布的吸引力甚至還不如張楊。至少在你達到董卓的成就前,是不要指望能夠讓呂布歸順了。”



    



    張繡倒是不因此話而惱,隻是歎氣道:“這個……我亦知之。縱使不能收服呂布,若能得到張遼,以及那些並州狼騎也是好的。”



    



    賈詡捋了捋胡須,評價道:“張文遠的確是個人才。至於那些並州騎兵麽……依詡看,相比涼州騎士來說,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優勢。”



    



    同時賈詡暗暗心想:狼騎?這是誰給他們起的名字?這位小將軍不知道從哪裏聽來的外號,經常說一些西涼鐵騎、並州狼騎、陷陣營、先登死士、大戟士、無當飛軍、虎豹騎、白耳兵什麽的……其中西涼鐵騎和並州狼騎不過是給涼州、並州的騎兵起了個威風的名字,後麵那些就壓根沒有聽說過。



    



    尤其是陷陣營,張繡聲稱那是高順所練的一支重裝步卒部隊,有八百人。但是據賈詡所知,高順是趙二麾下的騎都尉,向來隻負責訓練、統率騎兵。青州的重裝步卒倒是有不少,但都是高順加入前就已經被趙二訓練出來的,其數量也遠不止八百。



    



    看來有機會應該勸勸這位小將軍,少去聽信這些不靠譜的小道傳言。



    



    張繡感歎完後,就不再想這些沒用的了,他是個果決之人,極少做無意義的事情。他轉而問賈詡:



    



    “文和先生,我們還是來談談當下的戰局吧!現今的河東郡,其郡守王邑,以及白波賊首楊奉皆不足慮,唯有那徐晃頗為不凡。不知先生可有策教我?”



    



    河東郡在長期以來,是有兩股勢力的。一即為代表guān fāng的郡兵力量,其郡守為王邑。此人早在少帝時期就已經是該地太守了。原本此人一直是尊奉朝廷的,無論朝廷被誰所把持,即使董卓秉政時期,他亦沒有表示反對。但是在後來牛輔兵敗後,卻發生了變化。



    



    另一股勢力就是盤踞在河東郡的白波賊了,他們早在靈帝時期就起兵反抗朝廷,長期以來一直在與河東郡的guān fāng勢力對抗。在鬥爭中,白波賊一直處於上鋒,基本上是壓著河東郡兵打。



    



    後來董卓與關東聯軍交戰時,曾派牛輔、董越、段煨三人屯駐後方,其中牛輔就是屯駐在河東郡的郡治安邑城。那牛輔在得知此地白波賊猖獗肆虐後,便主動率領涼州軍精銳進攻這裏的白波賊,卻沒想到幾經交手之下,反被白波賊所擊敗。



    



    隨著牛輔的戰敗撤走,朝廷威信也因此在河東郡徹底喪失。對朝廷失望透頂的王邑便轉而與白波賊聯合起來,使河東郡形成了一種自治的狀態。



    



    再加上河東郡的地形頗利於自守。北、東、南三麵環山,西麵為黃河,易守難攻。朝廷對於河東郡居然毫無辦法!



    



    之前張繡提出要替朝廷收複河東郡,李傕自然答應,還tí gòng了不少援助。而張繡本人也是爭氣,在賈詡的輔助下,大軍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把白波賊和河東郡兵聯軍打得落花流水,一直殺到了安邑城下,隻要能夠攻破此城,那麽敵人就會徹底失去抵抗力量,束手就擒。



    



    這時候敵方派出了一員名叫徐晃的將領,過來與張繡部交戰。張繡雖然知道徐晃是員良家,但也並未放在心上,直接殺了過去,卻意外遭到挫折,敗退十裏。



    



    徐晃原本是河東郡的郡吏,在一次執行任務中被尚隻是白波賊中層頭目的楊奉所俘,從此成為了他的部下。楊奉意外地發現徐晃居然是個人才,而且不是一般的人才。他個人武藝自然沒得說,指揮軍隊頗有章法,更可貴的是此人眼光獨到,頗有遠見。在曆次作戰中,他總能第一時間發現敵人的薄弱點,並及時占據有利位置,讓敵人即使擁有龐大的兵力優勢也難以發揮出來,進而被我方輕鬆擊敗。



    



    在後來對抗牛輔時也是如此。那牛輔身為董卓女婿,手裏掌握的可是董卓軍最為精銳的力量,即飛熊軍。這些飛熊軍都是身經百戰之輩,在西北與羌人、與叛軍交戰多年,其戰力絲毫不亞於炮灰矛、斯巴達。



    



    如果是正常作戰,飛熊軍完全可以輕易擊破數倍於己的白波軍,隻需要一個衝鋒就能夠將楊奉的部隊徹底打崩。更何況牛輔手裏的軍隊數量並不占劣勢。 



    



    然而他們遇到了徐晃就隻能吃癟了,因為徐晃在與飛熊軍作戰時,總是能夠預先搶占有利地形。飛熊軍的騎兵每次想要衝鋒,卻都會發現,徐晃軍不是站在高坡上,就是處於亂石地後。他們不得不忍受惡劣地形的限製,衝不起速度來,最終被徐晃部下輕易lán jié住。而飛熊軍中的步卒想要支援,卻又被白波賊中為數不多、質量也不高的騎兵所糾纏住,這時他們又發現自己這些步卒居然身處在十分平坦的平原之上,讓白波騎兵能夠充分發揮威力對付自己。



    



    到了晚上紮營時,牛輔軍又發現所有可以取到水源的地方都早早被白波軍所占據,而能夠砍伐到柴薪的樹林裏也早就被白波軍設下了埋伏。



    



    牛輔那時候可是鬱悶壞了,這仗打得要多憋屈有多憋屈,自己攻打的地方,都是已經被敵人建造好工事的“硬骨頭”,而敵人攻打自己的時,又總是能找到自己的薄弱處。



    



    空有強大的實力,卻隻能處處受限,隻能以己之短,去攻敵之長。



    



    最終牛輔不得不拋棄了王邑,去找董卓領罪。而楊奉也因為擊敗牛輔的聲望,而成為了白波賊的新渠帥。 



    



    在牛輔撤走後,徐晃又果斷建議楊奉與王邑聯合,言稱白波軍雖然目前占據強勢,但卻無法長久。就算殺了王邑,也對己方無益,反而會招致河東郡地方世家的更強烈反抗。不如與王邑談和,之後以白波軍為盾矛,以王邑為後援,讓王邑為白波軍tí gòng物資糧草,而白波軍為王邑而戰。讓河東郡徹底成為一個自治勢力。待到日後朝廷清明後,再謀圖招安,如此則大家都能有個好結局。



    



    楊奉果斷采納了這個建議,並派他為使,說服王邑同意了聯合,這才有了今天的局麵。



    



    賈詡皺了皺眉頭,道:“這個徐晃的事跡,詡亦有所聞。此人非池中之物,能力更是非凡。想要在戰場上擊敗他……難!”



    



    張繡聽了這話亦感到吃驚,心說居然連賈詡都對徐晃如此忌憚,那看來這徐晃還真不是一般厲害啊,自己小看他了!



    



    自己以前在三國裏看到的內容,都說徐晃隻是一員猛將,是五子良將之一。但那些裏大多是隻把五子中的張遼吹上天,偶爾吹一下張郃,卻對剩下三將沒有太多表現。張繡受影響,也覺得徐晃隻是一個武勇尚可的猛將,而沒覺得有多厲害,想著以賈詡之能,略施小計即可收服之。



    



    張繡又問賈詡:“先生果真拿徐晃沒辦法?”



    



    --



    



    關於王邑的事情,史書記載很少,隻知道他在獻帝初年擔任了很長時間的河東郡守。其餘事情都是本書杜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