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章 許招安收複河東,宣威侯謀圖長安
字數:7221 加入書籤
A+A-
賈詡搖了搖頭,坦言道:“若是徐榮將軍在,詡尚可一試,可惜徐將軍留守弘農,沒有前來。”
這就要再次解釋下謀士的作用了。一個謀士在戰場上,固然可以策劃出很多奇謀計策來對付敵人,但這些計策往往隻能停留在紙麵上。要想讓計策能夠成功實施,還需要得力的良將來執行具體工作才能成功。比如《三國演義》裏諸葛亮雖然多智,但若無關、張、趙雲等人輔助,光憑他諸葛亮一個人,打起仗來也是吃力。
更通俗一點的解釋是:比如謀士想出一個計策,要在敵人必經之路上的某山穀處設伏。謀士就隻能把這計策大略一說,然後就沒他事了。而下麵的將領們則需要考慮很多具體細節,比如伏兵是分列兩側,還是三麵圍堵?分列兩側的話,敵人容易從原路逃走,而在敵人逃跑方向也布置伏兵的話,又容易被敵人提前察覺。每處伏兵放多少人合適?人太集中了容易被敵人發現,人太分散了則火力密度不夠,伏擊時殺不了敵人幾個兵。攻擊敵人時是用弩箭齊發,還是用亂石砸過去?弩箭對披甲敵人效果不大,而亂石需要的準備時間又太長。放火的話,不僅需要提前準備燃料,還要考慮風向,以避免火還沒燒起來,先把自己人給熏一臉黑……
原時空的賈詡也一樣,他雖然在宛城數次擊敗曹操,但仍然一直極力勸張繡投降。這並非因為賈詡對張繡不忠要賣了他,而是賈詡知道光憑張繡、賈詡兩個人,是無力同擁有眾多良將、謀士也不少的曹操對抗的。甚至連對抗劉表都極為困難。劉表雖然手下人才不多,堪用的謀士也隻有一個蒯越,但那也比張繡要強太多了。
所以說,不是光擁有一個頂級謀士,就可以解決一切的。
正當張繡感到發愁,想著要不要先派人回弘農把徐榮叫來時,賈詡忽然一笑。
“嗬嗬嗬……小將軍何必憂愁?”
張繡一愣,奇怪地問道:“先生不是說咱們拿徐晃沒有辦法嗎?為何……”
賈詡笑著搖了搖頭,道:“詡隻說在戰場上擊敗徐晃很難,但是在戰場之外嘛……就好辦多了!”
張繡迅速反應過來,而後躬身一禮道:“請先生教我!”
賈詡便分析道:“徐晃雖然智勇無雙,然而終究隻不過是楊奉的一個下屬罷了。而楊奉又隻是白波賊的渠帥而已。自古以來,賊寇若要長久,隻有兩途:一為屠龍,二為招安。”
屠龍,就是造反殺皇帝的意思,也就是建立政權統一天下的文雅說法。
“楊奉不過目光短淺之人,屠龍他是沒這個膽子。但是招安嘛……詡以為,此人早有受招安之心。自中平元年黃巾之亂起以來,天下間湧起匪寇無數。然而縱觀這些匪寇最終的結果,要麽被消滅,要麽被招安。黑山賊張燕早早被朝廷封為平難中郎將。泰山賊臧霸等人被陶謙所收留,安置在琅琊。荊州賊張虎、陳生亦投靠在劉表麾下。甚至連黃巾之中號召力最強、最有威望的波才,亦在失蹤前時刻想著洗白自己,接受招安。當今天下,仍然獨立於guān fāng身份之外的匪寇勢力已然不多,唯有白波賊楊奉尚未給自己找到出路,他焉能不急?另外,這河東郡王邑,亦是心向朝廷之人,隻因怨恨牛輔不能保護他,棄他而去,才不得不選擇與楊奉勾連的。現在我們給他一個重歸朝廷的機會,他必然極為願意招安,重歸朝廷編製之下。而一旦這兩人接受了招安,那麽徐晃又哪裏能逃脫得了小將軍之手?”
張繡聽賈詡這麽一分析,頓時大喜,喜笑開顏。之後便派人聯絡楊奉與王邑,同時派人上表李傕,讓李傕同意招安。
李傕那邊自無不可,能夠不費一兵一卒收複河東郡,而付出的不過是朝廷一道旨意,何樂而不為呢?
就這樣,河東郡被張繡所平定。
然而徐晃還是沒能成為張繡的部下。因為李傕也聽過徐晃的威名,希望徐晃能夠投到李傕的麾下。這樣的話,他在對抗郭汜的時候,就會更加有優勢了。
另外,李傕也有另外一層私心,就是防備張繡做大。雖然在平時,李傕對於張繡這個子侄輩的年輕人十分親切,一口一個“賢侄”的叫著,對張濟也是稱兄道弟。但是不代表李傕真把張濟叔侄當自己人。
原本張濟隻有一個弘農郡的時候,李傕還不會防著他,畢竟弘農郡幾乎被山地所覆蓋,既沒多少耕地,人口在司隸各州裏是排倒數的。無論張濟還是張繡,對他們毫無威脅。
但是自從張繡攻下南陽後就不一樣了。雖然南陽郡比起靈帝時期早已流失了不少人口,張繡占據的也隻是南陽北部。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其剩下的人口仍然擁有接近中原一州的數量。而張繡在拿下南陽後,不僅沒有安心在那裏經營休整,反而又立刻出兵河東。
現在張濟/張繡坐擁弘農、南陽、河東三郡。隻要假以時日,讓他徹底掌握了三地,那麽李傕他們就真的無力對抗張濟了,到那時,朝廷就該是張濟說了算了!
現在李傕強行留下徐晃,隻是限製張濟的第一步。可以想象,之後李傕對他的防範還會越來越深。而張繡能夠從朝廷獲得的支援也會越來越少。
弘農郡,弘農縣,郡守府。
所有無關人等都已經被支了出去,隻留下張濟、張繡、賈詡、杜畿、張既幾個核心人員。
張濟皺眉問張繡:“繡兒,什麽事情弄得這麽嚴肅?”
張繡朝賈詡點了點頭,而後由賈詡對張濟行了一禮,說道:“平陽侯,關於我軍接下來的戰略方向,希望能夠獲得您的允許和支持。”
張濟先是還了一禮,他可受不起賈詡的大禮。而後奇怪地問道:“這些事直接同繡兒商量不就好了嗎?身為他叔父,我一直都是支持他的呀!”
張濟自從看到張繡變得出息了之後,便已經下決心把自己的勢力全權交給自己這個優秀的侄子處理。要不是張繡極力懇求,張濟連這個名義上的全軍領袖位置都想讓給張繡。他隻想退居二線,安心養老即可。有鄒氏陪著,也算樂無邊了。
賈詡繼續說道:“是這樣的。我軍現在已經占據了三郡,引起了李傕、郭汜他們的提防。這也意味著我軍從此很難再向東部擴張了。要想再進一步成就霸業,就隻能向西了。”
張濟沒聽明白:“向西?打韓遂、馬騰他們麽?”
張繡看不下去了,直說道:“不,是長安。我軍準備朝李傕、郭汜下手!”
“啊!”張濟驚呼一聲,差點把案幾上的水杯碰掉。
好不容易緩過來後,張濟思慮了一會兒,忽然問張繡:“繡兒可有把握?”
張繡坦言道:“絕對的把握是沒有。但事在人為,為了咱們張家的大業,無論是誰,隻要成為路上的絆腳石,就必須除掉!”
張濟閉上了眼睛,許久之後才睜開,堅定地看著張繡道:“繡兒放手去做吧,以後這類事情不必問我。我老了,不想攙和這些。至於李傕他們……自從他們殺了樊稠之後,我們的情分就已經盡了。”
說著擺了擺手,示意自己累了,便下去休息了。隻留下張繡等人繼續商量。
張既首先發言道:“雖然我們已經決定了要同李傕等人開戰,但是目前我軍還是應該以積攢實力為主,待準備充分後才好下手。”
杜畿亦讚同道:“弘農人口稀少,又被我們經營了一段時間了,倒是不用操心什麽。南陽、河東二郡,都是我軍剛剛攻下的,人心不穩,兩地世家亦未完全認同我軍的統治,所以我軍目前應該把主要精力花在消化這兩個郡上。尤其是河東郡,我們要加快速度,在李傕他們插手之前掌握住,不要讓我們辛苦打下的地盤被外人奪去了。”
最後由賈詡總結道:“所以,我軍隻需要做好隨時同李、郭翻臉的準備即可,至於表麵上,還是要保持基本的hé píng為宜!”
張繡點了點頭:“嗯,就這麽辦!”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賈詡等人忙於治理地方,而張繡則出麵拉攏三郡的人才。
張繡憑借著自己對三國人物的了解,很快就挖掘到了魏延、毛玠、李嚴等人才。魏延和李嚴因為地位不高,名氣也不大,故而很老實地投靠了;毛玠雖然不太情願,也被迫投靠了。
唯有某個關在囚牢裏的大才,至今仍然不願意投靠張繡。
張繡站在牢籠前,問候道:“公達,近來可好?”
“托宣威侯照拂,攸衣食無憂,過得很好!”
張繡笑道:“嗬嗬,公達還真是豁達。若是公達肯投靠本將軍,別的不說,讓公達日子過得更加優越還是沒問題的。”
“宣威侯說笑了,攸向來隻忠於朝廷,可沒有投靠某個將軍的意願。”
張繡冷哼一聲:“我一直以為隻有荀文若死忠朝廷,沒想到你荀攸也是如此。隻可惜,你是見不到漢庭光複的那一天了!”
“這樣啊,那還真是不幸。”
張繡最後勸道:“公達,本將軍最後問你一次,你真的甘心自己的才幹就此埋沒了麽?”
“如果攸隻貪圖個人榮辱,當初就不會行刺那董賊!宣威侯,不送!”
“哼!”張繡忿忿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