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九章 蓍草占卜

字數:3417   加入書籤

A+A-




    一個時辰之後,四人跟隨偃炆的轎輦一同回城,並且暢通無阻地進入內城,來到皇宮。

    一路上郭玉和黎雲雲不時發出感歎,這有巢國的皇宮精美華麗極了!比郊外的行宮要奢華一百倍,比楚國的建築更是華美一萬倍!

    燕三娘聽了,十分自豪驕傲。“那當然!我們有巢的始祖巢父,在堯帝時期,便有了自己的氏族方國。禹帝時期分封有巢氏,建立自己的諸侯國。後來成湯戰敗夏桀,夏桀逃往有巢,有巢以接納夏桀為條件,與成湯達成協議,商王朝與有巢分疆而治,那是我們有巢最為興旺繁盛的時期。那時候,楚國還隻是一個土著部落、蠻夷之邦而已!直到現在,楚人依舊覬覦我們有巢物博民富,地產豐饒。”

    聽她口中對楚國滿是鄙夷和不屑,黎小石心中好笑,楚國經過春秋諸侯各國之間的混戰,取得長足發展,進而成為戰國七雄之一。而有巢國,聽也沒有聽說過,說明在戰爭之中不能免於被滅國的下場,最後連青史留名都做不到。

    他冷冷地說:“文明被野蠻戰勝,華夏民族被少數民族統治,都是曆史的經驗教訓。有時候財富和文明並不能代表一個民族抗擊侵略的戰鬥力,恰恰相反,越來越豐饋的物質會讓士兵過於重視生命的價值,變得不那麽視死如歸。”

    燕三娘被他辯駁得說不出話,一旁的偃炆笑道:“說得好!一針見血!”

    她不禁重新打量眼前的年輕人,沒想到,他擁有超出年齡的成熟和見識。“這些,是你自己的想法?”

    黎小石撓撓頭,這不是想法,而是事實!“算是吧!”

    偃炆又問:“那麽對於當前時局,你有什麽看法?”

    黎小石心想,這是公務員考試嗎,還得寫策論?

    他想了想,仔細回憶一番中學曆史課上的內容,好在高考過去不久,有些曆史知識還沒有立即忘記。“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要先確認一些信息。現在的吳王叫什麽名字,越王又叫什麽名字?”

    燕三娘哈哈大笑起來:“連吳王越王的名字都不知道?你是從石頭縫兒裏蹦出來的嗎?國師,您不必費心與這種人討論時局了,他在拿我們作消遣呢!”

    偃炆微微一笑,神色也變得有些冷淡。

    黎小石被燕三娘冷嘲熱諷一番,有些惱羞成怒,急道:“如果我猜的沒錯,吳王叫做夫差,越王叫做勾踐。勾踐現在被夫差俘虜,被困吳王宮,對吧?”

    沒有人作答,但也可以算是默認。

    黎小石繼續說:“你們不要小瞧了這個俘虜勾踐,他臥薪嚐膽,暫時的忍耐是為了日後東山再起。總有一日,他會卷土重來,打敗吳國!”

    偃炆又把目光投向黎小石:“說這話,可有什麽憑據?”

    黎小石一時語塞,這是曆史事實,哪有什麽憑據?

    燕三娘見他說不出,便又冷笑起來:“街頭巷尾,這般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人,我早就見過!國師不用聽他胡吹。”

    黎小石說:“我這是天機,豈能對你這樣的凡人泄露?!”

    偃炆聽了這話,笑道:“原來你也能掐會算!”

    黎小石原來隻是搪塞之言,沒想到被國師誤會成算卦。既然如此,他也將錯就錯地默認了。畢竟他從老爺子那裏,還是學過一些方法的。

    見馬車裏有一些瓶子,瓶中裝有蓍草之類的東西。偃炆既然是國師,這些東西自然是不離身的。“借這個一用?”

    黎小石從瓶中倒出蓍草,平鋪於地,從中擇出一根,作為“太極”。

    隨後將剩下的蓍草堆隨意地一分為二,象征“兩儀”,即“陰”和“陽”。

    從“陰”取一根蓍草夾在左手無名指和小指之間。以四根為一組,用右手分數左手中的蓍草,然後用左手分數右手中的蓍草,分出的蓍草夾於手指之間。最後地上剩下40根蓍草,是為“第一變”。

    按照同樣的方法,經過“第二變”和“第三變”之後,地上隻剩下28根蓍草。

    用28除以4,得到商數7。7代表陽爻,也就是所要占的八卦之中,第一爻為陽爻。

    以此類推,推演9次,得到三爻皆為陽爻,也就是最終的“乾”卦。

    “這個‘乾’卦之中,以第一爻為主,其餘二爻為客。《易》曰:初九,潛龍,勿用。卦象的解釋就是說,越王此人‘不易於世,不成乎名’,現在雖然弱小,但有不可小瞧的勢頭。”黎小石總結道。

    一旁的郭玉和黎雲雲,起先看黎小石將蓍草撥來撥去,弄得雲裏霧裏,此時倒聽明白了:“就是說,這個越王是潛力股。”

    燕三娘對這方麵不懂行,說道:“雕蟲小技!居然敢在國師麵前顯擺!”

    但是偃炆看著地上的卦象,默然不語。黎小石的推演沒有錯,難道這個越王,真是一條“潛龍”?

    越王被俘後,民間關於他的流言蜚語一直沒有斷過,吳王對他也懷有戒心,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始終不曾下令殺他。可見算卦也好,街談巷議也好,預言畢竟隻是預言,能否成真,還是得看各種社會勢力的較量。

    有巢的地理位置特殊,處於吳頭楚尾,而且連接越國,這三個強大鄰邦的一舉一動,都會對有巢產生巨大影響。

    這一路她不再說話,始終看向窗外,憂心忡忡的樣子。

    一行人進入皇宮大院,來到一處富麗堂皇的殿堂。這裏燈火通明,香氣氤氳。外殿站立數百個侍衛、仆役,內殿坐著幾十位身著盛服的文武官員,當中簇擁一位闊麵大耳的男人。

    通傳後,被文武官員包圍的男人向門口轉過身來,笑盈盈地迎著一行人。

    偃炆帶著身後幾人,下跪行禮。

    “國師快快請起!”那男人便是有巢國的王上了。

    偃炆起身走到最貼近王上的第一個座位,其他官員才陸續就座,燕三娘坐在國師身側的位置,但不屬於麵向王上的第一排,黎小石等三人則站在她的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