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勵精圖治
字數:3655 加入書籤
李暠雖然當了皇帝,但是他從小節儉慣了,加上敦煌城裏原本也沒有皇宮,他就將太守府略作修整,當做皇宮使用,帝後仍舊住在裏麵。剛剛登基事情多到堆起來,首先就是祭祖。李暠和宋繇兩兄弟年少時候都曾發下誓願要光宗耀祖,光大門楣,現在顯然是做到了,作為李暠當然更要大規模的祭祖,告訴先人,你們的後代有人當了皇帝了。李暠在敦煌城內為他的父親建立先王廟,並修建了修建恭德殿、靖恭堂、嘉納堂、謙德堂。李暠還追尊祖父李弇為涼景公,父親李昶為涼簡公。這就是真正的光耀祖先了。
第二件事情是封官,對於擁立有功之臣當然要加以封賞,李暠登基後任命大臣二十一人,裏麵索氏就占了四分之一,其中任命索仙為左長使,張邈為右長使,宋繇為尚書郎,一時之間人才各安其位,治下一切井然有序。
第三件事情就是練兵,李暠的暗衛之前為了保護尹玉成折損了不少,他重新招募新鮮血液,一部分轉到明麵上,做了禦林軍,另外一部分繼續進行地下間諜活動。而軍隊之前李暠的手下是少而精,現在則擴充數量,李暠告訴尹玉成,自古隴右精騎便橫行天下,他要恢複那盛況。
第一次上朝議事,李暠就問群臣:“有誰聽過這首歌謠?‘秦川中,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講的是什麽意思?”
群臣互相看了看,索仙出列說:“這是永嘉年間長安城裏的歌謠,說的是涼州沒有遭遇戰火,中原的百姓紛紛來這裏避難。當時我們涼州應該是永嘉之亂後全中國最安全的地方。可惜這五十年來則戰火不斷,百姓朝不保夕。”
李暠點點頭:“索長使說的不錯。那我涼州那時為何如此安穩?才過了幾十年就變成戰亂之地了呢?”
宋繇立刻明白了兄長的意思,上前朗聲說到:“回陛下的話,臣以為,這與當時前涼開國的帝王張軌是個明君有關。臣看過一些古書,書裏記載張軌在涼州期間積極發展農業,統籌土地和賦稅,任用真正德才兼備之士,文官武將都是良才,且注重對百姓的教化,移風易俗,當時的涼州在他治下,兵強馬壯,人人安居樂業,幾乎可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李暠說:“不錯,我在涼州也經曆過數位君主,近來更加清楚的感覺到一位好的君主對於百姓來說是何等重要。我雖然不敢說能夠有張軌的才能,但是我願意勵精圖治,為西涼百姓打造一個太平盛世。不知諸君可願意與我同行?”
索仙帶領眾臣子下跪:“陛下英明,臣等願肝腦塗地,追隨陛下。”
李暠微微一笑,這首歌謠是昨天尹玉成拿給他看的,尹玉成什麽也沒說,但是她的殷切目光顯然已經告訴了李暠她的期待。尹玉成從小也誌向高遠,曾經自比班昭、蔡文姬,願為百姓謀福祉,之前她雖然是才女也不過一介平民,現在郭瑀對於她皇後命的預言實現了,她登上了後位,發揮才幹和抱負的時機已經成熟了。現在想來,尹文對於嫁給李暠的好處的那段話簡直是太實在,也太客觀了。
李暠開始了他勵精圖治的一係列措施,他選拔官員的時候親力親為,一一過目和交談,發現優秀者大多曾經就讀過淩雲書院,淩雲書院已經關了有十年了,李暠不由得感慨,索仙當年這一舉動,結果受益的人卻是李暠。當然根本上受益的人卻是廣大百姓。
李暠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建立的是以敦煌漢人望族為核心的政權,當然要推廣儒家的思想和學問,李暠登基後不久就在敦煌設立官學,免收學費,招收五百名學生,由索仙、宋繇來擔任授課老師。偶爾李暠和尹玉成也去客串一下。不管到什麽時候人們都願意尊重有學問的人,而這有學問的人又有權勢,長得又好看,那就是偶像級別的學霸了。帝後兩人都是極具才學之人,對於廣大學子無疑是一種極大的鼓勵。在李暠的大力推動和帶動下,西涼國境內讀書的風氣極好,讓其他幾個皇帝都自歎弗如。敦煌迅速的發展成為河西的文化中心。
而要說李暠當了皇帝之後,西涼最尊貴的女人是誰?禿發雪堅持認為是自己,因為她的兄長是南涼皇帝,她的丈夫是兄長是西涼皇帝,她簡直就是整個河西最有地位的女人好不好?很快,就變成了她的弟弟是南涼皇帝,因為禿發烏孤酒後騎馬,墜馬而死,他的弟弟利鹿孤繼位。消息傳到敦煌,禿發雪大哭不已,但是卻無法趕回去參加葬禮,因為她已經懷孕5個月了,比尹玉成還早一個月。
宋繇想到還叫做陳征的時候那個人驚人的酒量,他也會喝醉?還有他那出神入化的馬術,他也會墜馬?宋繇心裏有著深深的懷疑,但是他怕禿發雪多想,就沒有告訴她。利鹿孤當上皇帝之後,南涼的主要進攻目標是後涼,因此與北涼結盟,而且和沮渠蒙遜走的很近。在這些將軍裏還有誰比蒙遜更懂馬嗎?自然沒有。宋繇對於利鹿孤和沮渠蒙遜之間的關係產生了更大的疑惑,卻又沒有證據。
禿發雪懷的是二胎,她和宋繇的長子宋讓已經7歲,比李譚小一些。禿發雪身體比漢人女子好的多,懷孕也沒什麽反應。而尹玉成已經快40歲懷的頭胎,放在現在也是高齡產婦,她妊娠反應嚴重,又還要幫助李暠處理事務。李暠對於尹玉成識人的能力十分讚賞,隻要不是她的熟人,她都能客觀、理智的做出判斷,所以在挑選官員上尹玉成也必須出場。尹玉成整天簡直辛苦到不得了,禿發雪卻悠閑的不得了。尹
玉成原本親自教導李譚和宋讓,到了六個月的時候,連她都忍不住拜托了索仙來做太子和王子的太傅。李譚見到尹玉成的時候已經4歲,可是尹玉成那時候要遵守三年不語的約定,隻是慈愛的摸了摸他的頭,就離開了。李譚好喜歡這個溫柔漂亮的女子,忍不住問索英:“英姨,她就是我媽媽嗎?”索英沒想到自己帶了他四年,還不如第一次見麵的尹玉成,於是索英之後帶著李譚都盡量不出現在尹玉成麵前,她無法擁有李暠,就轉而想讓李譚依賴於她。可是這是李暠的長子,尹玉成怎麽可能忘記?她那三年時間在太守府後院甚至親自編寫了本李譚專用的教材,等她三年期滿,處理了索嗣的事情,自然就來找李譚。
李譚忽閃著大眼睛,看起來和辛瑤像極了,他躲在柱子後麵說:“英姨說是你害死了我媽媽。”
尹玉成笑了:“你看我像嗎?”
李譚說:“不像。你那麽好看,那麽溫和。”
那天尹玉成打了二十下李譚的手心,為了讓他記住不能隨便聽信他人的挑撥。那也是他唯一一次打李譚,八歲的李譚被打的時候沒哭,她給李譚塗藥膏的時候李譚忽然哭了,撲進她的懷裏,那麽一個軟軟的小人兒哭著說:“你不是啞巴,太好了,我一直擔心你不會說話。你會每天和我說話嗎?”
尹玉成想起來自己三哥為了教自己說話,每天都和自己說很多事情的話嘮毛病,心裏也柔軟的一塌糊塗:“我會每天和你說話,還要教你讀書明理,成為一個真正的好男兒。譚兒,不要相信別人說的話,隻相信母親一個人的好嗎?”
李譚拚命的點頭。他和他父親一樣信守承諾,他做到了,他十分聽尹玉成的話,為了母親高興,每天認真讀書。李暠每次見到他膩在尹玉成身邊都會有些拈酸,尹玉成打趣他說:“玄盛,你真是越老越沒個正經樣子,哪裏有和自己兒子吃醋的。”
李暠目光深遠:“我是嫉妒他有父母陪在身邊。我成年可以開始議親的時候就曾發誓,我的孩子童年一定要比我幸福,謝謝,阿秀,你為我做到了。”
尹玉成依偎在他懷裏說:“願西涼的孩子都有幸福的童年,我們一起努力。”
立個fg,連續三天四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