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被遺忘的人
字數:5207 加入書籤
第六百九十五章 被遺忘的人
京畿十月,氣溫微涼。
亭子中炭爐煮茶,手談一局也是美事啊。
“三國完本了,三家歸晉,結局在蜀州報上刊印的,全本估計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出來,到時候收藏一卷,也是不錯。”狄英生落下一字,說著蜀州的事情。
前些時日的那道奏折讓朝堂上起了些風雲,這幾日朝中吵得鋪天蓋地,新上任的工部侍郎和給事中都稱病在家,閉門謝客,這還沒完呢,可如果真要追究,一個四品的工部侍郎因為子嗣入仕獲罪,說到底也有些強行了。
靖王捏著棋子看著棋盤上的棋局,不動聲色的說道,“三國這麽個結局倒是會惹許多人不滿啊。”
狄英生再跟上一子,忍不住笑道“誰能想到這個結局呢?魏蜀吳三家打的頭破血流,最後讓司馬家撿了空子,說沒有暗指什麽,誰都不相信,卻不說最後,就是司馬懿指洛水起誓,也讓人警惕啊。”
“這一話刊載之後,聽說阮淩輔氣的幾天都沒睡好,後來幹脆告病,在家休息了七天。”
靖王的視線從棋盤上移出,看了狄英生一眼,笑哼一聲,“這是要搞臭人的名聲。”
“反正搞不臭我的名聲,誰心裏有鬼誰才應該害怕。”狄英生止不住笑容,“先不說三國如何,肅國公最近到是很有空閑啊,我看三國這幾次蜀州報刊都在更新,都結局了。”
“哪裏空閑了?”靖王看著這個跑到自己府邸就討茶喝的京兆尹,略微不滿,在這裏說話還拐著彎,“你沒看蜀州報上的正文,拿下去了幾個縣令?先是裁撤軍隊,再是重新厘定州縣,給農戶重分田畝,建學校,製度量衡,變法的幾條,變田、賦稅、軍功、官製、度量、教育,你看看,哪一條沒動,倒是有魄力啊。”
“蜀州他說了算,威望又大,推行變法自然水到渠成。”狄英生笑了笑,“倒是這改製的內容,我倒是熟悉的很啊,沒成想真讓他幹出來了,雖然隻推行了三個縣。”
靖王挑了挑眉,再次看向狄英生,“你對改製的內容很熟悉?”
狄英生笑著指了指自己,“王爺貴人多忘事,是不是不記得我曾是垂拱殿的輔政大學士,先皇禦用的政事顧問,那些改製內容,肅國公可沒藏過,曾經寫的極為詳細,製了一個計劃書,足足這麽厚!”
狄英生比了一個厚度,約有兩寸,“先皇還未看的時候我就看完了,挑燈學習的,不得不說,肅國公確實有才,他那時候寫的東西,真知灼見,可惜沒有被先皇重視,或者說,先皇根本就不敢真的推行下去。”
靖王喝了口熱茶,看了一眼亭外的秋色,繼而說道,“所以他設計把自己趕到了蜀州,最開始本王以為是和陛下置氣,和阮淩輔爭鬥,現在看來他早就相中了蜀州那塊地,是從什麽時候盯上的蜀州呢,上次去蜀州,就發現他早有預謀了。”
“具體什麽時候我不好判斷。”狄英生想了想說道,“不過我可以確定的是先皇賓天之後,他就想離開京城,說起來他與阮淩輔的爭鬥在那時候就有很大的動靜了,而且先皇在世時,他與尚為太子的陛下關係緊密,陛下初登大位,他就急流勇退,弄得陛下大動幹戈,動兵攻蜀。”
靖王自是知道什麽原因了,這涉及到皇家醜聞,他也不能和狄英生說,沉默著放下一顆棋子,看了看棋盤上的局勢,靖王說道,“現在周魏夏三國都在圖強,夏國不值一提,魏國大張旗鼓,我們大周也有一係列動作,誰知道竟然蜀州後來居上,先走出了一步。”
“蜀州的動作我們複刻不了,學習和借鑒都很困難。”狄英生說道,“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錢。”
“國庫空虛,這句話一直都在說,我為官二十年,戶部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四個字,再不就是擠一擠給你們一部分,可是戶部真的沒錢嗎?”狄英生笑了一聲,“損公肥私,大周不缺錢,缺錢的是國庫,陛下的內帑沒人知道裏麵有多少錢,再說各地縣衙府庫,哪裏是窮,都是盜用挪用而已。”
“所以肅國公第一步走的就很有力度,直接就拿下貪腐官員,明正典刑。”
狄英生再落下一字,然後提起三顆,頗為得意道,“肅國公敢這麽弄,就是蜀州不缺錢,他也不差錢,我可是聽說,蜀州建設的錢,從他那裏支出了許多,有錢,有兵,再加上這次查貪分地的民心,蜀州之地,他比趙家還像皇帝。”
靖王無奈道,“他一直這麽勇,可我們不能這麽做,蜀州地小,怎麽都出不了事,大周何止五十州啊,世家豪族,朝堂黨爭,文武對立,這些都在掣肘,更不要說查一些官員,今日要動,風都沒傳出去,人家就先知道了,然後又是民變,又是天災,有各種辦法讓你收回成命,可要發展就要去除這些,治病可以剜瘡割肉,真要是斷骨斷臂,手可是會反抽的,這種動蕩,現在的大周誰都承受不住,陛下、阮淩輔還有本王,誰不想做這些,這是都妥協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狄英生落子提子,看著靖王落子,狄英生猶豫了一下,“我最近怎麽聽說還有個隱太子黨,這又是怎麽回事?”
說到這個,靖王也皺起眉頭來,“本王也不知道,隱太子,也是本王名義上的兄長,二十多年前的靖難,隱太子伏誅,他的黨羽那時候應該都被清除了才是,那一屆的進士不是辭官就是發配,官位最高者也不過五品的知州。”
“會不會和之前我們想要舉官有關?”狄英生說道,“之前我們推薦的官員,有幾位都是受到隱太子牽連,我們想要舉薦他們安排六部,可到現在六部還有空缺官職,新補的幾位六部侍郎都是陛下欽點,會不會是陛下反感?”
靖王捏起一子在手中翻轉良久,又被他放回棋盒,“吏部考評本王是見過的,並未說其曾經是隱太子黨羽,也並未寫清是受隱太子株連,陛下隻是看吏部的考評應該不會知道這些隱秘,除非...”
“除非有人暗中通報。”狄英生幹脆道,“這個人大概率是阮淩輔。”
靖王思索半晌,當年阮淩輔在暗中鼓動,即便是在皇兄手下也並未露出真容,如果不是最後阮淩輔想要變卦扶持自己,自己也不可能見過他的真麵目,更不可能捅他一刀,連盟友都未曾見過他的形貌,那時候太子黨羽一定不知道阮淩輔,要說阮淩輔和他們有什麽仇怨?
似乎也不太可能。
而且這些人在事後清算都是無關人員,隻是因為參加過一次隱太子主持的鹿鳴宴而已,才被皇兄遷至貧縣,而這些人也並未辭官,到底應該是沒有深仇大恨的。
要說他們是隱太子黨,似乎不太對勁。
狄英生側過頭看向一旁的爐火,伸手用火鉤翻動一下,看著炭火,狄英生自語道,“或許隱太子黨隻是一個借口呢?”
靖王一怔,看向狄英生,“怎麽說?”
“我隻是剛想到一點。”狄英生放下火鉤,拍了拍手道,“我在想,是不是因為我們舉薦了曾經在靖難後受到隱太子牽扯的人,這個隱太子黨會不會指的是我們,而這件事,會不會是阮淩輔攻訐王爺您的一個手段。”
靖王聞言深吸一口氣,這倒是不無可能啊。
自己來到京城出任武相,本質上是陛下為了製衡阮淩輔一家獨大的局麵,而自己則是阮淩輔最大的政敵,甚至沒有之一,自己的身份是皇親,皇親在朝堂上為官主政有一個巨大的優點同時,也是一個很大的弱點。
那就是自己真的有先祖血脈。
一旦自己暴露出什麽危險,那自己這位大侄子肯定是不會放過自己的。
要是隱太子黨這一刀真的砍在自己身上,即便不死也是終身囚禁。
“如果這件事真的是對付本王的,那麽在這件事背後,誰會獲得最大的好處?”靖王皺眉問道。
狄英生也皺起眉來,“阮淩輔肯定是會收獲最大的果實,其次呢,又會是誰?”
“讓出武相,誰又能出任武相?武將之中,李宋兩位老將軍不再上朝,也不問世事,周巍?也不對,周巍比較直,根本就不想做這個武相,那剩下還有哪位將軍?兵部尚書剛剛升任不到一年,那位國舅至今還在禁軍,他若是出任武相最少也要在兵部過渡一下吧。”
狄英生伸手看著掌心,忽然歎了口氣,“雖然有些不好聽,現在我大周軍中真的沒有能扛起大旗的人的。”
靖王側著身子看著棋盤,黑白相間,“文官出任武相呢?”
狄英生質疑道,“現如今還有資格升任武相的人還有誰?我?現在的六部尚書都沒有資格,兵部尚書不可能,其他的人就有可能了嗎?”
兩個人互相看看了,不得不說狄英生說的很有道理,做官不僅要看本事,更要看資曆,現在能出任三相的人太少了。
從資曆上看就會刮掉一片人。
“阮淩輔最近在做什麽?”狄英生忽然問道,他一個京兆尹自然是知道阮淩輔在政事上的動作,其他的動作就不是他一個京兆尹能看的了。
靖王皺眉,“去昭文閣。”
“去昭文閣做什麽?”狄英生說道,“修史?這倒是個正經的由頭,但修史這件事需要他一個首輔去盯著嗎?”
靖王回想了一下,猛然察覺到一件事,“似乎自本王入京之後,他才開始去昭文閣的,最開始去了幾次,而後大約一月一次。”
“一個月一次,倒也正常,看看新修的史料嘛。”狄英生想了想,猛然間,狄英生驚起差點掀翻了棋盤。
“不對,昭文閣現在有兩個人!”
“楊幼郎和李世鬆!”
這兩位可都是他的辦公好友啊!
壞了,怎麽把他們倆給忘了。
(本章完)
喜歡君子遐福請大家收藏:()君子遐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