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點醒和明悟

字數:3080   加入書籤

A+A-




    張家,小房裏。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房裏沒有點燃燭章,並不需要什麽見解獨到的章,你為什麽會這樣認為呢?你有什麽依據嗎?”

    依據?張進還真沒有,他還沒下場科舉過呢,哪裏來的依據?可是他既然能說出這話來,那自然也不是信口雌黃的,也有他的道理所在的。

    比如,上輩子張進考試,不管是考、高考還是公考,老師們都會向學生強調一個問題,那就是解答題目時就按照尋常學習的步驟來,別奇思妙想地想著省卻步驟,又或者換一種自認為很高明簡便的解答方法,這都是不可取的,都會影響改卷老師的判分。

    的確,或許你做的是對的,有些步驟是可以省卻的,你解答的方法更加簡便,但是改卷老師可不是這樣想的,人家一天改數百上千份的卷子,就是對著標準答案來改的,你步驟省卻了人家就扣分,你解答方法新穎獨到,可人家沒時間去揣摩你的解題思路,也許就會誤判,給你一個大大的紅叉。

    所以,考試就是應該按部就班來的,什麽靈機一動,獨到見解在考試還是少用吧,那隻會拉低你的分數。

    與此同理,科舉考試也是考試,它還幾乎限定了教材,那就是諸聖賢的四五經,那麽科舉考試時,就應該圍繞著四五經來,破題做也應該多引用四五經的聖賢之言,而絕不是自以為是的發表些自己的獨道見解,那真是自己找死了。

    以上就是張進的想法,此時聽張秀才詢問,張進想了好半晌,才神情認真地回答道:“爹!雖然我還沒下場科舉過,但想想也知道,天下間千千萬萬的人,對聖賢之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獨到見解,這些見解五花門的,但是考官們又該如何判斷高下優劣呢?這總要有一個標準吧?不然根本沒法改卷啊!那這個標準還有什麽比以聖賢經典為標準更好的呢?”

    “所以,我認為科舉考的就是看考生們如何運用四五經的聖賢之言了,考生們絕不能在科考發表自己的什麽獨到見解,那是極為錯誤的,也幾乎是自找死路,因為考生們自以為的見解很獨到,可改卷的考官們卻是沒心思看你的獨到見解的,甚至有時會覺得這考生自以為是的很,直接就給判了死刑,這樣一來想要不落第都不可能了!”

    說完這番話,他又看著方誌遠的章,嘖嘖讚道:“所以我這才說啊,誌遠的章簡直就像是精心為科考設計的一樣,滿篇的典故和聖賢之言,全是考官們熟悉的東西,起來也沒有任何滯礙,一眼看去就讓人喜歡,想要落第都不可能啊!看來我還真的要向他好好學習一番了!”

    可是,張秀才聽完了他這一大段話,卻是神情又在發怔了,喉嚨發幹,張了張口,想說什麽,隨即他又是閉上了嘴,然後麵上神情似哭似笑,語氣又帶著些許被點醒的恍然明悟,喃喃自語道:“原來如此!原來是這樣啊!難怪了!”

    他的反應有些奇怪,張進嚇了一跳,忙關心地問道:“爹,你這是怎麽了?我哪裏說的不對嗎?你可別嚇我!”

    張秀才有些茫然地看著張進,搖了搖頭,擺手道:“我沒事!我沒事!隻是到現在我才知道為什麽當年我會一直落榜了,鄉試考了三次都落榜了,原來是這樣啊!原來如此!難怪我會落榜了!哈哈哈!”

    他口說沒事,但看他那樣子卻是有些嚇人,口呢喃自語,神情還有些發怔,這明顯是受到了什麽巨大的刺激才有的反應啊!

    見狀,張進心裏都有些慌了,忙道:“爹!你可要想開些,可別被迷住了心竅,落榜又有什麽呢?都過去這麽多年了,可別胡思亂想了!”

    但顯然,張秀才沒把他的話聽進去,隻是不斷的搖著頭,依然又哭又笑,眼淚鼻涕都出來了,失態的很,這還是張進第一次看見張秀才這麽失態的樣子。

    張秀才聽不進他的勸導,張進也沒辦法,隻能找能勸他的人了,於是他忙扯著嗓子高聲喊道:“娘!娘!你快來呀,我爹出事了!”

    張娘子本來正在廚房裏做晚飯,聽到張進這高喊聲,瞬間就顧不得晚飯了,急急忙忙出了廚房,來到了房急聲問道:“怎麽了?怎麽了?進兒,你爹怎麽了?”

    邊問著,她邊看向張秀才,見張秀才又哭又笑極為失態的樣子,也是大吃一驚,三步並做兩步地走了過來,眼淚都瞬間急了出來,雙手抱著張秀才的頭打量,口哽咽著問道:“相公,你這是怎麽了?出了什麽事了?你告訴我,別這樣,看著讓我害怕!”

    張秀才抬頭怔怔地看著張娘子,或許是認出了張娘子吧,他瞬間流下了眼淚,邊哭邊道:“娘子!我對不起你!我沒能舉,讓你過上更好的日子!到現在我才知道我為什麽會考了十年,三次卻都落第了,原來呀,那科舉考試並不需要什麽自己的獨到新穎的見解,可是我三次鄉試做時都是寫著自己的看法見解,哈哈哈!娘子,人家考官們哪裏需要看我這麽一個窮秀才的獨到見解呢?我不落第誰落第?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其實此時,張娘子沒太聽懂張秀才在說什麽,她隻是抱著張秀才不斷安慰道:“沒什麽的!落第也沒什麽的!相公別放在心上,啊?我陪著你呢!”

    而一旁的張進聽了張秀才這又哭又笑的話語,卻是怔愣住了,隨即他這才明白張秀才為什麽聽了他的話之後,會如同受了巨大的刺激一般,出現這樣又哭又笑的極為失態的樣子了,原來如此啊!

    原來是當年張秀才考鄉試考了十年,考了三次,每次他都在科舉試卷上寫自己的獨到見解,而拋棄了聖賢之言啊,這樣一來結果也就是注定了,他三次都落第了。

    以前,張秀才總覺得自己是時運不濟,心灰意冷下才會放棄科舉,回家教了。

    可是現在,聽了張進一番話之後,他卻是像被點醒了一般,明悟過來了自己當年到底錯在哪裏,原來科舉是該這樣考的啊,他還真是錯的離譜了!

    此時,明白了張秀才失態的原因,張進也能夠理解張秀才他為何有如此巨大的反應了,隻能說原來如此啊!難怪當年總是落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