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總結暨請假
字數:4251 加入書籤
第四卷算是跌跌撞撞寫完了,這一卷可以說是我寫得最痛苦的一卷。
一方麵,我的能力達到了瓶頸,各種問題開始暴露,收尾階段無數條線需要匯總,卻發現進度不統一,沒辦法收束在一起,隻能說是挖坑一時爽,填坑火葬場。我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麽很多作者都會太監,因為收尾是真的難,哪怕我對後續劇情有大致的想法,但到底該怎麽從目前的進度跳到構思好的那幾個名場麵呢?我完全沒有思路。
另外一方麵,寫作期間收到了很多意見,直接導致我的劇情偏移原有的大綱,原本計劃第五卷末尾再刀的常胥死在《鬥獸場》副本,給人的觀感就是太突然了,像是跳過了一大段中間劇情,直奔大結局;人物弧光沒來得及寫完整,我不得不停更返工前麵的內容,重新梳理常胥這條線。
寫作外也遇到了一些事,和黑吧鬧掰了,現在回想過去的寫作動因,有一半都成了笑話。好在割席割得快,近段時間看到黑吧一些魔怔言論,我隻覺得及早認清不是一路人也好,三觀不同,不相為謀。在這裏正式做個說明吧,我寫黑暗文更多是想探討人性善惡、道德倫理、社會契約,從來都看不起那些吸du強jian一條龍的所謂“純黑文”,覺得很low。
本卷收尾階段,處理了一起抄襲事件,起先看到人設、世界觀、詭計設計和語句片段雷同,真的很憤怒,後麵發現對方是群裏聊得很熟的書粉,隻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不過這位讀者兼作者群友道歉態度很誠懇,告訴我他並非有意為之,隻是對本書印象太深刻,寫作過程中無意識地用到了一些表述和橋段。我考慮到寫智鬥無限流的越來越少了,願意吃力不討好地投身這個小眾賽道,想來也有熱愛在,遂和平解決。
我個人是不介意有人學習和借鑒我的,畢竟寫作是一個互相交流和學習的過程。我的設定、詭計包括一些句段、人物設計,我的讀者朋友們大可以拿去用,隻需要標明出處,和我說一聲就好。我比較反感的是一聲不吭直接剽竊他人靈感,還標榜原創的行為,那會讓我覺得你對寫作的態度不真誠,欺騙自己,也欺騙讀者。
話說回來,回首看這件事竟然也有恍若隔世之感,有不少讀者朋友走上了寫作這條路,就像我當年因為三渣更新太慢,一怒之下投身網文作者這個巨坑。(不想屠龍少年終成惡龍,我也成了更新困難戶。)
鑒於三渣雖然拖更但從不太監的美好品質,秉持“粉隨正主”的玄學定律,我最近梳理了一下已有的劇情,重新寫了個更詳細的大綱,發現本書還有救,暫時還沒到寫不下去、不得不太監的地步,所以接下來還有第五卷,運氣好的話說不定會有第六卷。不過由於我要準備考研,更新速度肯定會更加難繃,等不及的朋友可以養書。
之前的卷末感言很多話都說過了,這個卷末感言就上點新的內容吧。可能更偏向文學理論,算是我結合學習和實踐,得出的一些心得吧。
………………
文藝創作是有“互文性”的,任何一個文本都是在它以前的文本的遺跡或記憶的基礎上產生的,或是在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換中形成的,“互文性”包含了某一文學作品對其他文本的引用、參考、暗示、抄襲等關係,以及所謂超文本的戲擬和仿作等手法。
而在網絡文學的創作中,這種“互文性”表現得更加明顯,往往前人寫火了一本書,就會有烏泱泱一片後人對其進行“跟風”,形成各種各樣的流派,比如係統流、無限流。“無限流”的誕生與“互文性”更是密不可分,在原教旨主義的無限流小說中,將一個個已有的影視作品改編成副本,就是一種致敬和互文。
但“互文”不等於抄襲,它更深的一層內涵是要對前人的創作進行超越,汲取前人的經驗,創作出更優秀,更符合讀者期待的作品。就像無限流開山之作《無限恐怖》,那些影視副本讓無數人彌補遺憾、熱血沸騰,但後來者若隻懂照搬《生化危機》,一上來就打喪屍,恐怕讀者會打哈欠:“這劇情我奶奶都能背出來。”
作者要做的是打破讀者的期待,不要讓讀者猜中後續的發展。推理小說圈有一種說法:“寫推理小說就是給讀者出題,作者用一本書的篇幅寫解析,讀者用閱讀一本書的時間想答案,是作者與讀者的智慧博弈。”這在網文領域同樣適用,作者至少要表現出足夠的智慧,不要讓讀者覺得又被套路愚弄了,智商受到了侮辱。
打破期待的同時也要滿足讀者的期待。這聽起來是矛盾的,其實不然。打個比方,在讀者習慣性以為先出場的是主角時,你反個套路,讓那人被真主角刀了,這就是打破讀者期待。但真主角逼格很高,很令讀者喜歡,讀者一看覺得太帥了,這就是滿足讀者期待。
讀者以為主角會接受大佬的橄欖枝,抱大腿獲取資源,但是主角拒絕了,這就是打破讀者期待。但主角後續利用這樁事待價而沽,操縱輿論,獲得了更大的利益,這就滿足了讀者對資源和利益的期待。既翻新脫俗,又不惡心讀者,邏輯還通順,好了,我要腆著臉在書籍頁打上“智商在線”“不套路”的標簽了。
反例就是寫主角吃屎的劇情,的確是打破期待了,但讀者也被毒跑了。所以在我的個人理解中,衡量一個劇情是否合格的標準就是,既要打破讀者對具體情節的期待(不要被猜出劇情發展),又要滿足讀者馬斯洛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方麵的期待。
無限流小說發展到今天,其實已經有點套路化了,劇情無非是主角或因為意外,或是為了滿足願望,進入主神空間,通關一個又一個的副本,一步步變強,探究遊戲本質。讀者的精力是有限的,烏泱泱那麽多本無限流,我寫作過程中經常有不配得感,我憑什麽讓讀者花費時間看我寫的書呢?後來我總結出來兩點原因:一是小眾細分賽道,二是微創新。
什麽是小眾細分賽道?起點app打開標簽篩選,同時包含無限流、無女主、殺伐果斷三個標簽,三日內有更新的書隻有七本。再加上“原創副本”這個標簽,一本書都沒有。而含有這些標簽的書中,正文內容完全符合標簽的恐怕還得減半,我一瞬間覺得壓力驟減。作者覺得競爭大、卷,讀者覺得沒書看,一方麵是推薦機製的問題,另外一方麵恐怕也有選材不對齊的原因在。
接下來是做夢時間:如果我再寫一本無女主無限流,主角像蘇曉那樣殺伐果斷,不放毒,再稍微有點水準,豈不是就能吸引一部分看了《輪回樂園》覺得不過癮,還想多看幾本的讀者了嗎?結果一搜,發現已經有人這麽做了,這裏推薦一本叫做《虛空燈塔》的書,更新比我還慢,哈哈哈。
然後再說創新。一個是人設創新,主角可以是反派,是邪神,是小孩,是老頭,做一個有趣的人設,加一些背景故事,加一些動機和欲望,提煉一下三觀和認知,添一些癖好和小習慣,和市麵上大部分主角區別開來。
最近在看一本書叫做《長青仙尊》,又想到以前看過的一本書叫做《高齡巨星》,仙俠和都市分類,老頭主角有了;無限流分類好像還沒有。年邁的福爾摩斯先生或者莫裏亞蒂教授進入無限流遊戲,看上去不起眼且和藹慈祥,實際上又強大又瘋批,聽起來挺有趣的,不是嗎?
還可以在副本上進行創新,規避一些比較老套的選材,再融入一些跨學科領域的元素,比如美術、中醫、采石。美術方麵,《畫怖》有了;中醫和采石等各種非遺元素,好像還是藍海,再加上最近閱文在搞非遺征文,未必不可一試。
寫原創副本固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很耗費精力;寫非原創副本,或許可以考慮從一些古籍名著中取材。我一直覺得山海經和聊齋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寶庫,李賀的詩詞也可以腦洞大開成恐怖故事;再或者看看李碧華、愛倫坡的小說,其中的素材對於網文來說應該還是挺新奇的。
在情節的構建上,也可以融入更多的新元素,什麽電車難題、博弈論、神話宗教、哲學,不一定要精通專業,在我看來,去通讀一下經典著作,理解一下基本原理,會運用幾個名詞,在寫作過程中融入進去,給人的感覺就會很不一樣了。
世界觀方麵也可以創新,現在的無限流風格以科幻和懸疑居多,為了避免競爭,也許可以把背景放在古代,寫古風仙俠無限流。《山海經》《聊齋誌異》《剪燈新話》《酉陽雜俎》《子不語》都可以取材,或者玩一手古文克蘇魯化,什麽桃花源其實是汙染地,都可以寫。一群身份性格各異的古人遭遇詭異事件,探案解謎,想想都有畫麵感,(而且據說是影視改編熱點)。
這其實有點廣義無限流的意味了,忽然想到還有一種情緒流寫法,寫一些社會上處理結果不令人滿意的案件,激發義憤填膺的情緒,再在小說中由主角充當審判者,完成大快人心的處理,紓解鬱結的情緒。由於社會案件是實時更新的,每年每月都有新活,緊跟時事一點,這種寫法經久不衰。
很多人都說無限流小說勢微,很難出成績,但在我看來,這個題材還有很多好寫,很多地方可以挖掘,遠沒到壽命耗盡的程度。我磕磕絆絆寫了一年半的書,其間有心得收獲,也有經驗教訓,姑且總結成這麽一篇,希望能給想要寫書的朋友一些靈感,也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有趣的無限流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