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八章 處理
字數:6064 加入書籤
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作為“大清國”的當家人,多爾袞即位至今不滿一年,卻已經深深體會到了想當初黃台吉活著時麵臨的各種難處。
他當然清楚,以阿濟格在遼陽城被圍之後搶先出城的做法應當予以嚴厲懲治,否則今後他就沒有辦法因為同樣的行為而嚴厲懲治其他人。
尤其在大敵當前,最該鼓勵各地駐防八旗嚴防死守的,與城池共存亡的時候,他這邊開了不予嚴懲的口子,將來後患無窮,必定會有不少膽大妄為的效仿者。
可是他眼下麵臨的形勢,又確實不允許他對阿濟格進行嚴懲,此情此景一如當年黃台吉在對待多爾袞本人時的兩難處境。
而他最終采取的措施,也跟當年黃台吉在處置他本人的時候差不太多,除了下旨申斥一番,命他思過悔罪,外加罰銀之外,也隻能是眼不見心不煩,讓阿濟格繼續帶兵將功贖罪了。
就在四月二十四日,已經反反複複糾結多日的多爾袞,根據阿濟格的“悔過書”,對於在遼南防線潰敗之中負有責任的有關人等,一一做出了“處理”。
雖然在盛京城內,仍有不少人希望借機處理阿濟格,可多爾袞最終還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除了申斥、罰銀以及部分田莊充公之外,既未奪其爵位,也沒降其爵位,更沒有剝奪其旗下牛錄。
但是為了令其思過悔罪,同時也是讓其暫時避避風頭,多爾袞命其統率鑲白旗本旗兵馬,前往興京坐鎮,總管興京後方防務
其一,由其以和碩親王之尊親自巡視後方,遏製後方八旗莊屯中愈演愈烈的“逃人”風潮。
其二,按照每戶“二丁征一”的新規,從後方補充兩白旗在遼南戰敗中的巨大損失。
其三,由其負責整合興京後方防務,統籌應對來自寬奠方向、通遠堡、董鄂河方向明軍的不斷擠壓。
沒錯,就是不斷擠壓。
今年開春以來,在安東西路總兵仇震海、安東東路總兵徐昌永,以及征東軍中後軍總兵李祿等人的推動下,寬奠方向、通遠堡、玄菟城、西蓋馬堡等地的明軍,不僅敞開了接收來自清虜境內的逃人,而且不斷派遣人馬北上巡哨。
他們避開主路,不打主城,也不攻擊清虜後方要害之地,但是專門避實擊虛,在清虜駐軍力所不及的地方,不斷開辟新的據點。
截至四月中旬,不僅佟佳江上遊的富爾江、董鄂河一帶出現了明軍哨探的身影,就連更加偏僻遙遠的後方土門江一帶,也發現了明軍的行蹤。
根據當地一些莊頭人給征糧官的報告,有一支明軍隊伍,甚至堂而皇之地在土門江的入海口的南側伐木築城,打算常駐。
這些情報,伴隨著後方各地逃人不斷增多的消息,一起被送到了多爾袞的麵前,既令他焦躁不安,又令他無從下手。
遼南防線潰敗後,盛京城防守壓力驟增,他也不敢輕易將駐守盛京的主力人馬調往大後方去。
就此而言,雖然阿濟格罪過不小,擱在黃台吉時期,大概率會被奪爵,但是其畢竟保存和收攏了小兩萬人馬回來。
既然盛京城內,尤其是兩黃旗的王公大臣們,對阿濟格的失敗相當不滿,那就安排他去興京後方坐鎮好了,正好多爾袞也需要靠得住的人統領了後方的防禦。
至於遼河以西的廣寧城,其實多爾袞在處理了阿濟格與遼南防線潰敗善後事宜的當天晚上,就已經接到了吳拜、羅洛渾聯署的緊急軍報,也知道了洪承疇、祖大壽已經統率遼西大軍,兵分兩路拿下了閭陽驛城和西平堡的消息。
這兩處地方,是廣寧城伸向遼西的兩個軍事前哨。
如今這兩前哨已經失去,那麽下一步必然是遼西兩路大軍會師,然後圍攻廣寧城。
而廣寧城的地位非同小可,其在遼河以西的軍事地位,猶如遼陽城之於遼南大地。
一旦洪承疇、祖大壽的十幾萬人馬拿下了廣寧城,他們在通往盛京城的道路上將不再有堅城阻隔。
屆時,洪承疇、祖大壽的大軍從廣寧向東,楊振的金海鎮大軍從遼陽向北,盛京城就將陷入被南朝二十萬大軍的包圍之中,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廣寧城的確該救,就如同一個多月前遼陽城該救一樣。
以多爾袞的軍事才幹,這一點根本不用別人提醒,更不用羅洛渾一再派人求救。
但是,他卻遲遲沒有從盛京派出援軍。
不是他不想從盛京往外派,而是他經過了一番權衡之後赫然發現,若是將剩下的八旗漢軍排除在外,他已經沒有多少富餘的兵力,去給廣寧城解圍了。
現在的盛京城內,除了兩黃旗、正藍旗的主力仍在之外,剩下的就是多爾袞自領的正白旗,以及其他八旗留守盛京的人丁,這些人通常也可以稱之為盛京八旗。
而那些在外地輪戍駐紮的所謂駐防八旗,實質上都是從盛京八旗各個牛錄下麵抽調出去的主力,他們在盛京也留有戶籍和人口,隻是較少而已,並且是以老弱婦孺為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以黃台吉死前留下的駐防格局來說,兩白旗主力以遼陽為主駐防遼南一線,兩紅旗主力以廣寧為主駐防遼西一線,兩藍旗主力以為鳳凰城和興京地方主駐防大後方,而兩黃旗主力則主要駐防盛京。
等到多爾袞奪位登基之後,黃台吉留下的這個八旗駐防的格局沒有大的變化,但也有一些小的調整。
首先一個,兩白旗的大批主力滿洲牛錄,被他調入盛京城內駐防,用於確保他即位後盛京皇宮的安全。
不過,其中鑲白旗的主力滿洲牛錄和正白旗的部分滿洲牛錄,在三月裏跟隨阿濟格前去增援遼陽城,已蒙受巨大損失。
而今已被多爾袞下令,前往興京方向補充休整,準備防禦後方了。
這也就意味著,眼下在盛京城中,值得多爾袞充分信任的人馬,隻有正白旗的主力,以及一批留守盛京的正藍旗主力了。
另一個,原來駐防鳳凰城方向的鑲藍旗主力和部分正藍旗人馬,在去年的戰事中損失巨大,尤其鑲藍旗,除了留守盛京的人馬之外,主力幾乎全部喪失。
所以從天眷元年年初以來,有不少隸屬正藍旗的人馬,被陸續調出盛京城,補充到了連山關、草河城、撒馬吉堡、靉陽堡等處去了。
當時,這幾個地方,正處於大清國在東線與金海鎮明軍對峙的前沿地帶。
鑲藍旗在東線慘敗之後,這幾個地方兵力相對空虛,若不大力增派駐防八旗數量,很難防得住金海鎮明軍及其隨軍移民的不斷滲透。
遼南防線崩潰之後,連山關、草河城、撒馬吉堡、靉陽堡幾個地方麵臨的壓力進一步增加。
而它們之所以挺到現在還沒有被當麵的明軍拿下,就是得益於來自盛京的正藍旗主力的增援入駐。
但是正藍旗的人馬也是有數的,排除掉旗下漢軍之後,主力總共不過六七十個滿、蒙牛錄而已。
年初以來,正藍旗下人馬陸續派出去了一半之後,剩下的一半還需要留守盛京,一開始是要用來防著兩黃旗生事,到了遼南防線崩潰後,還要用於防範隨時可能到來的楊振大軍的進攻,所以不可能再往廣寧安插。
再一個就是兩黃旗。
在多爾袞登基前後,兩黃旗的宗室王公與貴戚大臣們,雖然與多爾袞兄弟暫時達成了一致,而多爾袞為了安撫他們,也做出了許多讓步,但是彼此之間的衝突與嫌隙並沒有消除,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除。
多爾袞之所以做出巨大讓步,原本是希望借此先穩住內部局勢,然後與南朝,或者至少是與楊振方麵達成停戰議和這個目標,最後再回頭清理和收拾內部的反對者的。
但是後,其與南朝的談判無疾而終,與楊振的幾次談判也沒能達到預期的結果。
這樣一來,在來自外部的戰爭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之下,不僅其清理反對者,然後理順內部的計劃,遲遲無法實施,而且因為與南朝、與楊振議和的失敗,也讓他在盛京城內的威望受到了衝擊。
許多本就不服他的兩黃旗的宗室王公、親貴大臣們,私下裏拿他跟當年初即位時的黃台吉對比,對其繼位以來不僅一無所成,而且在議和過程中不斷退讓各種嘲諷。
有的甚至在私下裏嘲笑他受到了南朝的蒙騙。
風聲傳到皇宮裏,多爾袞氣得要死,但是在大敵當前,大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他都選擇了隱忍。
然後在遼南防線上投入了重兵,下了本錢,希望可以在海州城或者遼陽城取得一場重大的勝利。
他不僅派去了英親王阿濟格,及其麾下主力,而且還派去了恭順王孔有德,以及這兩年來盛京鑄炮廠幾乎傾盡全力鑄造出來的幾乎全部天眷神威大將軍重炮,希望通過一場勝利一舉挽回他有所下跌的聲望,同時也為清理內部的反對者創造條件。
但是結果卻大失所望。
幸虧他最後頂住了兩黃旗宗室王公和親貴大臣們的壓力,沒有將阿濟格奪爵下獄,或者從重處理,否則他在盛京城內的處境將更加微妙。
不過阿濟格在悔過書裏報告的一些情況,卻也為多爾袞排除異己了理由。
比如佐理鑲黃旗的總管大臣揚善,因為其子羅碩在海州城開門投降金海鎮,這次被多爾袞趁機拿下了。
多爾袞將更加忠於自己的何洛會安插到了鑲黃旗裏,取代了揚善的位置。
還有南褚的妻兒、南褚的弟弟索爾和一家,也在阿濟格的悔過書被送入盛京城後不久,被直接抓捕下獄。
南褚及其弟弟索爾和名下的世管牛錄,則轉到了他們的叔叔布爾杭古的名下。
此外,畢力克圖、白爾赫圖、全節、線國安、孫大堂等人留在盛京的家眷,也被抓捕下獄,所有家產、莊田更被直接抄沒充公,做了薩穆什喀、準塔、阿寧哈、額和內等兩白旗戰死旗人將領的撫恤與補償。
好在有不少兩黃旗的大臣為揚善開脫,認為阿濟格的悔過書裏提到的有關羅碩等人投降的事情,都是道聽途說,未經證實,不足為憑,勸多爾袞慎重。
所以,最後不僅揚善保住了性命,沒有被多爾袞直接處死,甚至其他那些傳言中已經投降了楊振的將領家眷也沒有被立刻處死。
但是經此一事,盛京城內,尤其八旗上層權貴圈子各種暗流湧動,相互對立的兩股勢力不斷在朝堂之上彼此攻訐。
甚至在多爾袞的盛京後宮之中,這種派係分裂都有所體現,各種枕邊風吹得多爾袞心煩意亂,不得安生。
有的認為,對阿濟格的處置太輕了。
也有的認為對揚善、羅碩父子的處置輕了。
還有的認為,該處置的沒處置,不該處置的反倒背了鍋。
比如一些出身兩黃旗的大臣就認為,既然其他傳言投降楊振的將領的親屬都受到了處置,那麽蘇克薩哈也應該被拿下,他可是白爾赫圖的族兄。
喜歡大明新命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新命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