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九章 凋零

字數:6982   加入書籤

A+A-


    多爾袞做事,可能沒有黃台吉那麽深謀遠慮,但是他卻一點也不傻,對所有可能損害自己利益的行為高度敏感,並且始終保持警惕。
    但凡是站在原來兩黃旗一邊的王公大臣們,越是異口同聲建議什麽,多爾袞就越是起疑心,越是反著來。
    遼陽城失守的消息傳來,多爾袞原本有意再派兩黃旗的人馬前去虎皮驛,與阿濟格會師後,再去奪回遼陽城的。
    對此,兩黃旗的王公大臣們雖然不敢明著反對出兵,但卻異口同聲的反對由阿濟格繼續擔任主帥,他們希望多爾袞能夠像黃台吉那樣禦駕親征遼陽城。
    多爾袞知道這其中可能“包藏禍心”,深知自己不能輕易離開盛京城,所以最終也沒有答應。
    於是盛京城內的“南征之議”,即重新奪回遼陽城的事情,漸漸也沒人提了。
    等到遼西各路人馬分兵兩路攻占閭陽驛城、西平堡城,然後進軍廣寧城的消息傳來,盛京城內再次出現了兩種聲音。
    其一,是將阿濟格的人馬派遣過去增援,讓他們將功贖罪。
    其二,則是抽調兩黃旗主力過去增援,畢竟兩黃旗的主力人馬已經養精蓄銳很久了,——自從當年鎮江堡之戰失利後就再也沒有出外征戰過。
    兩種不同的聲音,仍然是出自兩個不同的陣營。
    多爾袞當然傾向於第二個,但是這一次,不僅兩黃旗的王公大臣們站出來力勸多爾袞不可輕動兩黃旗主力人馬,就連自己後宮內的後妃們也力勸多爾袞以盛京城為重。
    當然,宮內宮外的勸諫者給出的理由也現實,那就是楊振的大軍就在眼前,畢竟遼陽城距離盛京城不過一百多裏,這個時候兩黃旗主力外出增援廣寧,盛京城的確危險。
    多爾袞雖然早就有意將兩黃旗調出盛京,至少是將其主力調出盛京,以便確保自己皇位穩固,但是他也知道眼下形勢不對,不是排除異己或者削弱兩黃旗的時候。
    於是“兩黃旗外出增援廣寧”的方案,雖然是多爾袞自己的親信拋出來的,但是最後多爾袞也沒有采納。
    對他來說,雖然兩黃旗的王公大臣們可以不顧大局,總是將兩黃旗的利益至於整個大清國的利益之上,但是作為大清國的皇上,他卻不能不顧全大局。
    真把兩黃旗的主力派出去增援廣寧城了,萬一盛京城在麵對楊振大軍的進犯時有個閃失怎麽辦?
    到那時候,就算廣寧城守住了又有什麽用呢?
    舍本逐末的事情不能幹。
    沒錯,多爾袞的確有在擔心盛京城的防守問題。
    因為阿濟格通過阿達禮等人之口,把遼陽城失陷之前遭遇“空襲”的情況,原原本本傳遞給了多爾袞。
    雖然阿濟格在其公開的“悔過書”中對此隻字未提,但是對於這種關乎整個大清國前途命運的事情,私下裏他還是選擇了對多爾袞派來的人實話實說。
    多爾袞自然從來沒有聽說過,更是從來沒有見過阿達禮等人轉述的什麽“明軍飛天之物”,不過對於自己的同母兄長阿濟格,他還是比較了解的。
    在他看來,阿濟格讓人轉述給他的話,有可能存在言過其實的地方,也有可能是為了給自己脫罪而故意誇大了明軍攻城的力量,但是他很確信金海鎮的軍中一定有了某種可以飛越城牆的“飛天之物”。
    因為他知道,阿濟格是編不出這種瞎話來的。
    若非親眼所見,誰能描繪出“明軍”的飛天之物?
    哪怕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也不可能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他從未見過的東西,何況是並非絕頂聰明的阿濟格呢?
    那麽盛京城的城牆,能夠擋住阿濟格所說的金海鎮明軍的“飛天之物”嗎?
    如果擋不住,那該怎麽辦?
    多爾袞當然希望,廣寧城能夠擋住來自遼西的明軍主力,正如他曾經滿懷期待,希望增兵後的遼陽城能夠遏製住金海鎮明軍北上的勢頭一樣。
    但他不敢再冒險,因為他已經沒有多少退路可言了。
    這天晚上,多爾袞對著被召來盛京皇宮前院崇政殿內談話的幾個親信王公大臣說道
    “試想當年,朕八歲即為和碩貝勒,十六歲征察哈爾,為旗主,十七歲征明,十九歲掌吏部事,二十歲再征察哈爾,二十三歲盡收察哈爾部眾,並得大元朝傳國玉璽製誥之寶而歸,其後又數征南朝,無往而不勝。哪一次不是孤軍深入,以少勝多?
    “再看現在,羅洛渾、滿達海,皆貴為旗主,且已年過二十,不僅寸功未立,而今一遇大事,即驚慌失措,不考慮為朕分憂,靠自己力量擊退來犯之敵,反倒一再求救,陷朕於兩難之地。大敵當前,觀其作為,哪有我太祖皇帝之遺風?真一輩不如一輩。”
    多爾袞說出這些話的時候語氣沉痛,應該說,是發自肺腑的,並非隻是為了刻意貶低非其親信的兩紅旗年輕旗主。
    進入天眷元年以來,多爾袞時不時的會盤點一下黃台吉在位時期,甚至是他老爹奴兒哈赤活著的時候,那些能征善戰的八旗老將們的狀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天命時期的那批跟著他老爹開創基業的從龍大臣們,已經寥寥無幾了。
    就是個別活著的,也基本七老八十,已經是風燭殘年,不堪再用了。
    甚至包括多爾袞比較熟悉的一些黃台吉時期得用的帥才與將才,也在前幾年與金海鎮的連番大戰中折損得差不多了。
    先前黃台吉在位的時候,多爾袞並不覺得這有什麽大不了的,可是等他奪位成功後才赫然發現,這個情況相當嚴重了。
    眼下的八旗之中,除了多爾袞本人和英親王阿濟格之外,當年由他老爹奴兒哈赤親封的其他宗室貝勒們,已經死光光了。
    甚至黃台吉死前十幾年內所封爵的那批宗室二代王爺、貝勒們,智謀與才幹堪用的也已經屈指可數了。
    除了多爾袞和阿濟格兄弟,目前八旗的其他幾個旗主,幾乎都是嬌生慣養、錦衣玉食的紈絝子弟。
    他們當中有的雖已成年,但是少不更事,沒有經曆過大風大浪的洗禮,比如兩紅旗的旗主滿達海與羅洛渾兩人。
    但是即便如此,他們畢竟年過二十,已經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因為其他幾個旗主,更是沒法說。
    比如鑲藍旗的繼任旗主濟爾哈朗的兒子富爾敦,才十一歲。
    而兩黃旗的旗主更加年幼,其中正黃旗的旗主和碩安親王福臨才五六歲,鑲黃旗的旗主和碩康親王博穆博果爾比福臨還小,還在吃奶的孩子,根本沒有用。
    就這個情況,比起奴兒哈赤時期、黃台吉時代早期那些如狼似虎的八旗旗主來說,簡直就跟個笑話一樣。
    至於情況是如何一步一步演變到這個局麵的,多爾袞也理不清楚。
    但是現實確實如此,他也又能怎麽辦呢?
    他已經盡可能將宗室出身的與他同輩的人物,還能用的,安插到了六部、八旗下麵擔當重任了,比如巴布泰、巴布海二人。
    先前被黃台吉罷免的巴布泰被再次起用,安排到了禮部,接替英親王阿濟格,掌管禮部事。
    一直被黃台吉打壓的巴布海也被起用,安排到了鑲藍旗,接替已經年老多病、屢次告退的覺羅篇古,當了鑲藍旗的總管大臣。
    此外,宗室出身與其同輩的且正值壯年的人物,多爾袞挑來挑去,已經實在無可用之人了。
    甚至包括一些才幹尚可的侄子輩,有許多也已經早早死於疾病或者死在了戰場上。
    其中嶽托、豪格之類的人物,就不用說了,都是當過旗主的人物,這一世早死了。
    其他的,還有薩哈連、杜度、尼堪、博洛、博和托、嶽樂、屯齊等人。
    這些人裏,有的是跟上一世一樣,自己早早病死了,但大多數在原時空是活到了清虜入關之後的。
    隻不過在這一世,除了杜度死於張存仁的“廣寧兵變”之外,其他的幾乎都死在了跟楊振麾下金海鎮大軍的曆次作戰之中。
    至於羅洛渾,他是多爾袞的孫子輩了,屬於多爾袞的侄孫,已經是矬子哩拔大個,堪用的了。
    八旗人才凋零至此,以至於出現了斷檔,令多爾袞無限感慨。
    隻是,作為“大清國”皇上的他當然可以感慨,可以把心中的話拿出來說,但是在他麵前跪著聆聽的其他人,哪怕都是親信大臣,對他說的“一輩不如一輩”之類的話也不敢妄加議論。
    多爾袞感慨完畢,過了好一陣子,見跪著的幾個人噤若寒蟬,誰也不說話,最後自己又歎了口氣,問道
    “羅洛渾那邊有急報送來,說二十四日明軍兩路前鋒就已抵達廣寧城外,已分別在城東城南安營紮寨,算算時間,此時此刻,洪承疇、祖大壽想必也已經親率明軍主力,抵達廣寧城下了吧!羅洛渾一再求援求救,你們說說朕該怎麽辦?今晚必須要有個結論了。”
    多爾袞才即位一年不到,但是整個人都憔悴了許多。
    圓盤子臉上臉頰塌陷,兩腮無肉,細長的眯縫眼眼窩深陷,眼袋突出,一副操勞過度或者酒色過度的樣子,坐在昏黃的燈光下,整個人格外的陰鬱。
    “皇上英明神武,乃是上天眷顧之人,繼任克勤郡王、繼任禮親王如何能與皇上天眷之人相提並論——”
    “何洛會,這些話今後就不要再說了。朕再英明神武,也不能事必躬親,軍國大事千頭萬緒,總要有人去做才行。你們就說現在救還是不救,要救怎麽救?”
    何洛會一個馬屁沒拍好,反倒惹得多爾袞更加不耐煩了,話沒說完,就被多爾袞打斷了。
    這個時候,另一邊跪著的多羅穎郡王阿達禮,突然抬頭說道
    “皇上,遼陽方向,楊振麾下兵馬前鋒哨探已多次接近虎皮驛,彼處距離盛京城不過數十裏。現在已經不是盛京出不出兵去救廣寧的時候了,反倒是要不要盡快從外地調兵回援盛京的問題了。”
    “是啊皇上,盛京乃國家根本之所在,若是再計較外間一城一地之得失,廣寧被兵分兵於廣寧,鐵嶺被兵又分兵於鐵嶺,一旦盛京空虛,為楊振所乘,則悔之晚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因為崇德皇帝遺詔事件已徹底脫離黃台吉遺留勢力圈子的內三院大學士剛林,在聽了多爾袞心腹阿達禮的話後,敏銳地把握到了多爾袞的心意,於是壯著膽子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紮哈納,蘇克薩哈,你們說說,怎麽辦。”
    被點到名字的紮哈納與蘇克薩哈對視了一眼,紮哈納先說道
    “奴才以為,剛大學士說的對,廣寧城畢竟在河西,得失並非致命,所以不管兩黃旗同不同意出兵,皇上都應當以盛京為重。”
    聽完紮哈納的說辭,多爾袞輕輕點了點頭,然後將目光轉向了這段時間說話辦事頗合他心意,被他直接提拔到正白旗大臣位置上的蘇克薩哈。
    這時就聽後者說道
    “啟稟皇上,廣寧一地之得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應當借此機會,命兩紅旗人馬憑借堅城裏應外合,擊退遼西來犯之明軍,至少給予明軍較大之殺傷,若能將其牽製在河西最好,若不能,也當挫其銳氣,為我盛京八旗以逸待勞擊退他們製造良機。”
    “你的意思是?”
    “奴才的意思是,皇上可下旨給繼任禮親王、多羅謙郡王,命他們帶領正紅旗主力與科爾沁各盟旗援軍,從鐵嶺、開原一帶南下,伺機進攻廣寧城外之明軍!”
    蘇克薩哈的確是有些想法的,在多爾袞的一再詢問下,當即侃侃而言。
    “一來,皇上先前調派科爾沁蒙古各盟旗騎兵來援的旨意,已經下達了一月有餘,如今已有不少兵馬抵達開原、鐵嶺一帶,正好先用之於廣寧城外。
    “二來,兩紅旗原本共守西線,如今廣寧緊急,調遣正紅旗南下合情合理,雖說援軍並非出自盛京,但隻要廣寧城上下知道外有援軍,士氣必然高漲。
    “到那時,若能以兩紅旗之力,聯合科爾沁各盟旗,給予來犯之西路明軍主力以重大殺傷,那麽廣寧城最後是否易手——,奴才以為,就不那麽重要了。”
    終於,多爾袞聽完了蘇克薩哈的建言,當即重重點了點頭,然後做出了決定
    “好。就這麽辦理。剛林依照此意擬旨,今夜就派人送往鐵嶺去!”
    “奴才領旨。”
    喜歡大明新命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新命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