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二章 根基
字數:5970 加入書籤
李祿在書信了詳述了連山關之戰的過程,大讚了飛行隊飛臨連山關關城,將關城炸成一片火海的功勞,同時也向楊振報告了他和仇震海商定好的計劃。
仇震海率領屯兵在寬奠一帶的安東西路團營人馬,從東往西進攻,去打靉哈門、靉陽堡等地清虜據點。
李祿則率領已經進兵至通遠堡、鳳凰城一帶的征東中後軍主力,從南往北打,在拿下連山關後,與仇震海東西對進,聯手蕩平盤踞在太子河上遊以南崇山峻嶺中的那些清虜據點,如草河城、撒馬吉堡等地,清除其中遍布的八旗莊屯。
由於近半年多來,寬奠、鳳凰城等地已經接收了來自清虜那邊的大量逃奴,使得仇震海、李祿他們,對靉哈河以西、撒馬吉河、草河、細河一帶的地形與清軍駐兵情況,已有相當多的了解。
而且也隻有繼續拿下草河堡、撒馬吉堡、靉陽堡等地的清虜駐防人馬,李祿與仇震海他們才能往北渡過太子河上遊,然後合兵進軍清虜大後方撫順與興京赫圖阿拉等地,進而才能實現楊振一開始的設想。
對此,楊振當然是完全支持的。
如今的遼陽城內外大軍雲集,加上遼西方麵的兵馬已經拿下廣寧城,雖然傷亡不小,但主力仍在,將來雙方合兵以後,兵力就算不到二十萬,也將超過十五萬。
有了這樣的實打實的雄厚兵力,配合上楊振征東右翼軍的大批重炮,多爾袞若死守盛京,必定玉石俱焚。
屆時,或許己方傷亡也會很大,但勝利應該是毫無疑問的。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著眼於戰後的布局,才是重中之重,而且現在就應當下手。
也因此,對於李祿、仇震海兩路兵馬的安排,楊振一開始就沒想著要讓他們翻山越嶺前來遼陽會師,然後一起攻打盛京。
一方麵是沒必要,等到遼西各部兵馬安頓好廣寧城的駐防事務之後,雙方在太子河北岸長勝堡、虎皮驛一帶會師,人數就已經十分客觀了,兵力足夠用了。
另一方麵,盛京的大後方,尤其是撫順、興京赫圖阿拉一帶,位置也相當重要,楊振也希望自己在遼陽一帶牽製清虜盛京八旗主力的時候,仇震海與李祿他們能在盛京東北的側後方出兵掠地,奠定戰後自軍全麵擁有遼東的局麵。
但是對於李祿希望將行營飛行隊繼續調派給他使用的請求,楊振直接給否了。
山地作戰,尤其是對於那種進攻敵人駐守山城的仰攻作戰,飛行隊的確能起非常大的作用。
不過,這種類型的作戰,對於飛行隊來說,也相當的危險。
主要是是在山高林密的環境下,山間氣流十分不穩定,很容易出現事故。
再一個,誰也不知道敵人駐守的山城背後是什麽情況,降落點的安全沒有保障。
盡管李祿他們從逃亡過來的八旗莊田逃奴那裏,了解了許多敵人後方的情況,但那畢竟是在敵後,各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事實上,在李祿和張國淦寫給楊振的書信裏麵,他們都提到了飛行隊在飛越連山關關城,執行轟炸任務的時候,有兩架飛天熱氣球出現事故。
一架中途偏離了航向,撞在了附近的山上,氣囊受損嚴重。
另一架在執行完轟炸任務後,在降落過程中偏離預定地點,落在連山關關城東南側的河流裏,同樣出現了損壞。
好在隸屬飛行隊的“飛手”與擲彈手,隻是受了點輕傷,無大礙。
這些情況,也給楊振提了醒,飛行隊的使用隻有在圍城作戰,或者敵軍被包圍的情況下性價比最高。
當然了,撤回飛行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楊振打算在將來總攻盛京城的時候,準備把他們作為最後的殺手鐧使用,準備把他們作為從精神上壓垮清虜盛京八旗主力的最後一張王牌使用。
崇禎十六年五月初四清晨,梁得勝帶著楊振的命令出城往東,返回連山關、草河城前線傳令去了,而楊振本人則帶著衛隊出城往東,前往長安堡管屯指揮行署視察移民分屯墾荒的情況。
正所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時間進入五月,整個金海鎮、登萊鎮的大後方,從旅順口到西蓋馬堡,從鴨江西到鴨江東,從瀛洲島到小蓬萊群島,從登萊“西路”濰縣地區到登萊東路黃海道地方,再次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規模墾種活動,
金海西路、金海北路的新占領區也不例外。
包括太子河南岸、遼陽城周邊整片劃給征東軍右翼軍的土地上,已完成圈地分屯、按戶分田計劃的右軍管屯指揮行署,也開始動員和督促移民墾荒,並通過統借統貸的方法在自家新分的土地上引種番薯、土豆、高粱、玉米等等農作物。
當然引種最多的還是番薯。
由於征東軍右翼軍中有很多哨、隊的駐地,原來都在金海南路旅順口的周邊,那裏氣候更早,耕作也早,早在四月底的時候就差不多全部完成了耕作。
到了五月初,金海南路無處不在的番薯藤蔓,為其他地區了源源不斷的充足的種苗供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當然,金海北路、金海西路、金海東路的新占領區,也從各自的後方獲得了大量的種苗供應。
楊振前往長安堡一帶巡視的時候,先期的三千六百戶黃淮移民,被分作長安堡前後左右屯、黃泥窪前後左右屯和“長定堡”前後左右屯,共計十二屯,在遼陽城西北方向,沿著太子河從東到西、再到南,星羅棋布。
而與此同時,新的移民隊伍,仍在一批批到來,其中預備安置到遼陽周邊的新的三千六百戶,已經在營口上岸,幾天後就能抵達。
這一批移民,楊振已經計劃將他們安置到遼陽城以東、太子河以南的丘陵地帶,比如湯河口、甜水河口,以及“燕州城”一帶,同樣是作為征東軍右翼軍的兵員、錢糧來源之一來安置。
五月初五上午,楊振在長安堡管屯指揮行署,對陳新第勉勵了一番,鼓勵其再接再厲之後,回到了遼陽城,開始全麵清點各部兵員、糧草,以及彈藥軍械等裝備。
同時,下令給金海南路水師團營將領嚴省三等人,命他們在遼陽城北、城東的太子河段,分別搭建浮橋。
而當楊振一邊忙著督促春耕,一邊忙著指揮備戰的幾乎同一時間,盛京城內的“大清國”天眷皇帝多爾袞,也接到了來自鐵嶺方向幾經權衡勾兌後呈遞給他的最新奏報。
這個奏報之所以“姍姍來遲”,是因為滿達海、羅洛渾狼狽逃回鐵嶺之後,一直驚魂未定。
他們在鐵嶺等待了兩天,雖然又陸續收攏了一些逃亡途中掉隊的潰兵,但是一番清點下來,依然接受不了最後的結果。
因為這一場大戰下來,他們不僅守城戰打輸了,廣寧城丟了,城內的駐防八旗守兵全軍覆沒,隸屬兩紅旗的大批家眷人口也沒了。
而且,連他們以往最引以為傲的野戰也打輸了,兩紅旗巴牙喇和阿禮哈超哈,以及科爾沁蒙古部落騎兵,同樣損失慘重,直接動搖了兩紅旗的根基。
隸屬鑲紅旗的人馬,跟著羅洛渾、程尼等人逃到鐵嶺的,最後僅剩下四千多人。
而屬於正紅旗的人馬,最後逃回鐵嶺一帶的,也隻有八千餘人。
算上科爾沁等蒙古部落聯軍最後殘存的人馬,當初氣勢洶洶、浩浩蕩蕩開往廣寧城的數萬援軍,最後活著回來的,僅有八千多人。
對於滿達海的正紅旗來說,情況還算是稍好一點,因為其在鐵嶺、開原一帶,仍有一些屬於正紅旗的駐防牛錄和莊田人口,盛京一帶也有留守牛錄和莊田人口。
雖然這次損失也很慘重,但林林總總算起來,整個正紅旗下仍有三四十個牛錄,仍舊支撐得起一個旗。
但是對於羅洛渾的鑲紅旗來說,情況則是糟糕到了極點。
雖然其在盛京城內外也有一些留守牛錄和莊田人丁,甚至其克勤王府也並未完全搬到廣寧城,但是經此一戰過後,本就根基薄弱的他,一下子根基盡毀。
因為到了鐵嶺,他才恍然大悟,被他扔在廣寧城內的大批旗下人口,才是他真正的根基。
四千多跟他突出重圍的鑲紅旗巴牙喇和阿禮哈超哈,雖然都是精銳,可是即便這些人再次成家立業,生出孩子,等他們的下一代能夠繼承家業,能夠披甲上陣,起碼也得是十六年或者十八年以後的事情了。
與此同時,他和滿達海一樣,都擔心多爾袞借此機會嚴厲處置自己。
雖然他已經事先為城池失守,為突圍出城,做過一定的鋪墊,但是他也沒有想到,結果會這麽嚴重,損失會這麽巨大。
然而廣寧城丟失,“大清國”的西線出現了這麽重大的變化,不管是羅洛渾,還是滿達海,甚至包括同樣不太認同多爾袞繼位的科爾沁親王吳克善,全都認為,他們必須盡快把西線發生的重大變化報告上去。
隻是報告什麽,怎麽報告,成了一個難題。
三人反複權衡糾結了兩三天,終於派人在五月初五的午後,將奏報送到了盛京城內。
羅洛渾坦承了廣寧城丟失的事實,但是把丟失的責任,歸咎於洪承疇、祖大壽率領的遼西各部明軍主力過於強大,並且認為自己在各部明軍數百門重炮猛轟之下,堅守廣寧城長達五天之久,已經竭盡全力。
為此,他還給被他坑死了的吳拜、馬喇希請了功,並且向盛京城報告說,自己是在城破之後,在吳拜、馬喇希、吳爾古代等人的極力勸說之下,才突圍出城的。
總而言之,把廣寧城丟失的鍋甩到了死無對證的吳拜、馬喇希、吳爾古代的頭上。
至於正安堡之戰的失利,或者說正安堡會戰的失利,羅洛渾、滿達海、吳克善三人非常有默契,一致把戰敗的原因,歸罪到了正紅旗漢軍固山額真王世選的頭上。
他們聯名向盛京城報告說,正是王世選和其麾下六七千漢軍隊伍的臨陣倒戈,才導致了正安堡之戰的失利。
而且,為了平複留守鐵嶺、開原一帶的正紅旗旗下牛錄家眷們的情緒,同時也為了安撫前來依附鐵嶺、開原住房八旗為生,卻被帶著南下作戰的翁牛特、乃蠻部等部落丁口的家眷族人們的情緒,就在他們定下由王世選和其麾下漢軍背鍋的當天,滿達海下令抓捕了王世選留在鐵嶺的家眷。
包括其子王之鼎在內,一家三十餘口,在五月初四傍晚,盡皆被斬首示眾。
與此相應的是,王世選麾下所有正紅旗漢軍士卒的家眷,也被剝奪了正紅旗漢軍的旗籍,一變而為包衣奴婢。
而他們的房產、田產、人口、牲畜等財物,也都被滿達海、羅洛渾、吳克善三方所瓜分。
就這樣,一路敗逃回鐵嶺的羅洛渾、滿達海等人,將將穩住了兩紅旗下軍心混亂、士氣低迷的局勢,算是在鐵嶺暫時站住了腳。
不過,看到他們的軍情“奏報”的多爾袞,則在盛京皇宮裏被氣得跳腳大罵,誓言要將羅洛渾、滿達海這兩個廢物革去爵位,趕出宗室。
喜歡大明新命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新命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