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四章 同仁

字數:5939   加入書籤

A+A-


    早在四月下旬的時候,楊振曾在楊珅、嚴省三、楊文魁、全節等人的陪同下,去了一趟太子河東岸,與遼陽城隔河相望的那個“東京城”巡視了一圈。
    就在這次巡視的過程中,對遼陽城內外各種情況相當了解的楊文魁,主動領路,帶著楊振他們一行人,還去看了東京城廢墟東北數裏外一座山腳下的所謂“東京陵”。
    也是直到這個時候,楊振才知道,想當年,老野豬皮努爾哈赤為了堅定八旗霸占遼陽等地的決心,竟然把其祖陵也遷到了太子河東岸“東京城”東北三裏外的風水寶地陽魯山下,命名為東京陵。
    這裏遷葬了老野豬皮家族的許多人,有其祖父覺昌安,有其父親塔克世,有其嫡福晉即所謂的孝慈高皇後孟古哲哲,還有其繼任福晉富察氏袞代,還有其長子褚英,其伯父禮敦,其弟弟舒爾哈齊、穆爾哈齊,還有一幫侄子,等等,都是一股兒從赫圖阿拉附近遷過來的。
    當然,後來野豬皮打下沈陽城後,又看中了沈陽城的位置,很快又將其後金國的都城從東京城,遷到了沈陽城,等其死後葬在了沈陽的東郊天柱山,號為福陵。
    於是,繼位的黃台吉遂將其生母的屍首,從東京陵起出來,遷到了福陵,與努爾哈赤合葬,隨同遷葬的人物還有努爾哈赤繼福晉富察氏袞代。
    至於其他人的墳塋,一概未動。
    所以,當楊文魁帶著楊振等人前來踏青察看的時候,東京陵一帶仍然埋著努爾哈赤的祖父、父親、叔叔、弟弟、長子以及已死的侄子等十多人。
    當時,麵對著陽魯山下紅牆黃瓦、坐北朝南的一大片所謂後金第一皇陵,楊振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地方是留著好還是毀了好。
    留著,它是恥辱的見證,但在幾百年後或許會成為一個景區。
    毀了,可以為當年被虐殺的無數遼東漢人報仇雪恨,但是會留罵名,同時也有可能激起盛京城方麵的強烈反應。
    不過,還沒等楊振拿定主意,跟隨前來的楊文魁和全節,就替楊振想出了最好的利用之法。
    他們異口同聲向楊振提出了建議,可命南褚、白爾赫圖、畢力克圖、羅碩等人各率所部,掘開東京陵覺昌安、塔克世、禮敦,以及舒爾哈齊、穆爾哈齊和褚英等人的陵寢和墓穴,並將他們的屍骨揚了。
    全節建言,唯有這樣做,才能保證南褚、白爾赫圖、畢力克圖、羅碩等人及其所領異族部眾,在將來大軍過了太子河,進軍盛京的時候,不會再叛逃回去。
    與此相應的是,楊文魁甚至進言,可命人將南褚等人搗毀東京陵,將什麽覺昌安、塔克世等人“挫骨、揚灰”的過程寫成文字,投遞到盛京城去,徹底斷了這些人的“後路”,讓他們從今往後隻能死心塌地效忠楊振。
    對於楊文魁和全節兩人的建言,當時隨行在側的楊珅、嚴省三先是目瞪口呆,但是隨後大表讚成。
    顯而易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樣的認知,在楊振麾下的許多人心中,不論是新附營裏,還是舊部當中,都是存在的,隻是程度不同罷了。
    楊振也擔心自己軍中在前陣子加入太多異族營頭或者新附營頭,會影響團結,埋下隱患。
    尤其是擔心接下來渡過太子河,往北出兵之後,察哈爾營、葉赫營、科爾沁營、蘇完營出什麽亂子。
    所以,當時對於楊文魁、全節的建議,楊振並沒有反對,但也沒有直接下令,而是將此事交給了楊文魁和全節,由他們兩人以他們私人的名義,去向南褚、白爾赫圖、畢力克圖、羅碩等人提建議。
    至於南褚等人聽不聽,辦不辦,全憑他們“自願”。
    在楊振看來,如果他們“聽從”了楊文魁和全節的建議,交上了這個“投名狀”,那麽從今往後他們自然值得信賴。
    如果他們不肯,不論他們是以什麽理由拒絕,那麽楊振也隻能暫時將他們打入另冊,繼續增加“考察期”和各種考察項目了。
    事實上,當楊振從楊文魁嘴裏得知“東京陵”的存在,知道其地距離遼陽城不遠的時候,他就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楊文魁知道的東西,南褚等人未必不知道。
    就算南褚這種從外地調來的援軍將領不知道,可是之前一直駐紮在遼陽、海城等地的白爾赫圖、畢力克圖、羅碩等人難道也不知道?
    他們肯定是知道的。
    既然他們肯定知道,那麽他們為什麽不向楊振提及此事呢?
    不管其中的原因是什麽,在楊振看來,他隻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這些人仍然在給他們自己留後路。
    既然如此,那就逼他們做選擇。
    全節、線國安、孫大堂等人,殺了孔有德父子,交了投名狀,南褚他們也得交。
    不過,讓楊振感到欣慰的是,他從東京陵“踏青”回來的第二天一早,南褚、白爾赫圖、畢力克圖、羅碩四人就聯名就在給楊振寫了信,請求批準他們親率麾下各營過河,掘毀建州女真祖陵,為察哈爾、葉赫、科爾沁、瓦爾喀部族人複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麽高大上的理由,楊振當然無法拒絕。
    就在廣寧之戰進行的如火如荼的那幾天裏,南褚等人各率所部營頭,一頭紮進了陽魯山的“東京陵”區,先後花了三天的時間,將陵內所有墓穴盡皆掘開,將挖出來的屍骨用刀斧剁成碎塊,放在大將軍炮裏,一炮接著一炮,打上了天。
    至於陵墓內挖出來的各種陪葬品,則直接分配給了參與這場“狂歡”的各營將士。
    南褚等人也知道,這是楊振在帶著他們進軍盛京之前,需要他們繳納的“投名狀”,所以也不敢首鼠兩端,再給自己留後路了。
    也因此,做起事來格外賣力。
    若不是楊振在他們臨行前有交代不許放火,恐怕整片“東京陵”區都會在覺昌安、塔克世等人被挖出來毀屍滅跡後,都會被一把火給燒成白地。
    當然了,經過這件事結束之後,南褚等人與楊振麾下將領之間最大的那個隔閡,總算是消除掉了,人緣一下子好了很多。
    就連一向對南褚等人冷眼旁觀的祖克勇,等再見到南褚的時候,臉上也終於有了一些笑容,開始把他當自己人看了。
    這次出兵北上奪取虎皮驛,楊振征求祖克勇的意見,後者非常果斷的建議楊振,帶上察哈爾營與葉赫營一起。
    且不管他們在作戰中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至少要先給他們發揮作用的機會。
    如果在麵對虎皮驛清虜守軍的時候,他們作戰態度積極,表現勇猛,那就意味著他們真正拋掉了過去,金海鎮軍隊的一部分了。
    對此,楊振自是欣然接受,完全同意了祖克勇的建議。
    而事實也證明,讓南褚、白爾赫圖他們率隊刨了東京陵的做法,確實是立竿見影。
    刨了東京陵後,知道自己們徹底沒了後路的察哈爾營、葉赫營,仿佛真的喚醒了深藏心底的那份對建州女真的仇恨,在攻打虎皮驛的戰鬥中猛衝猛打,凶狠異常。
    而恰好被留在虎皮驛駐守、警戒遼陽明軍的這批清虜,並非兩白旗的巴牙喇或者精銳阿禮哈超哈,而是從周邊地區集中征調到這裏的兩白旗蒙古牛錄,總共五個牛錄。
    雖然每一個牛錄,都是按照實打實的三百個壯丁的標準抽調來的,但是他們依托虎皮驛的斷壁殘垣構築起來的營盤裏,不僅沒有裝備大炮,而且連火槍都沒有幾支。
    這批兩白旗蒙古牛錄,除了弓箭、長矛、腰刀、盾牌之類的冷兵器之外,根本沒有能夠從正麵壓製察哈爾營、葉赫營以及祖克勇重騎兵營猛衝猛打瘋狂進攻的武器。
    先是,那支在城外遭遇察哈爾營前鋒的清虜巡哨馬隊,被蜂擁而來的察哈爾營、葉赫營人馬包圍殲滅,隨後不久,白爾赫圖就帶領葉赫營,用套索拉倒虎皮驛南門清軍營寨的木頭柵牆。
    隨後跟進的祖克勇帶著重騎兵營,趁機一擁而入。
    虎皮驛清軍營寨內的其他人馬聽說營寨南門已破,紛紛扭頭就跑,哪敢戀戰。
    但是,逃出虎皮驛營寨北門的大批蒙古馬隊,沒跑多遠,就撞上了已經迂回包抄過來的葛朝忠、敖日金兩部騎兵。
    奪取虎皮驛的戰鬥,從南門外的遭遇戰開始,到北門外的阻擊戰結束,前後不過持續了一個時辰左右。
    遼陽之戰結束後已經休整了一個多月的金海東路團營人馬,包括察哈爾營、葉赫營,不僅將士們食物充足,裝備精良,而且胯下戰馬也都膘肥體壯、精力充沛。
    對上糧食供應減半、吃飯都隻能吃個五分飽的本地駐防八旗蒙古牛錄壯丁,他們在方方麵麵都占有巨大優勢,甚至作戰人數都是對方的四倍。
    以六千多人的精銳隊伍,對上一千五百人的駐防蒙古牛錄,頗有一些牛刀殺雞、勢如破竹的味道。
    最終檢點戰損,隻有察哈爾和葉赫營一共損失了兩百餘人。
    祖克勇、葛朝忠和敖日金麾下身披精鋼鍛打甲胄的精銳騎兵,隻是傷了若幹人,但是無一陣亡。
    當然,對於虎皮驛一戰繳獲的俘虜和戰利品,楊振遵循其麾下軍隊一貫的做法,按照損失大的、補充也多的原則,隻命祖克勇、葛朝忠、敖日金他們從中挑選了一批戰馬,剩下的俘虜、馬匹和虎皮驛營清軍寨內的其他一切,都補給了察哈爾營和葉赫營。
    而南褚和白爾赫圖在高興之餘,也有樣學樣,直接照搬了楊振當初命人“招降”他們的辦法,願歸降的活,不願歸降的死。
    尤其是對於不願歸降的,頗有些皈依者狂熱“症狀”的南褚,直接讓那些願意歸降的將他們就地斬首示眾。
    一共生俘八百餘人,最後有六百餘人爭先恐後的剪辮歸降。
    南褚讓白爾赫圖先挑了一半,納入葉赫營,剩下的則歸給了由他帶領的察哈爾營。
    就這樣,一番“激戰”下來,察哈爾營、葉赫營的實際人數,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各自增加了兩百多騎。
    這也讓他們在心裏,對於自己在楊振麾下的狀況或者說地位,有了新的認知,楊振帶著他們來打虎皮驛,並不是為了消耗他們的實力,而是真把他們當成自己人。
    他們真立了功,楊振真能做到一視同仁,甚至在獎勵功勞方麵明顯給予了關照。
    崇禎十六年五月初十日下午,楊振下令留下敖日金率隊留守虎皮驛,然後帶著剩餘的其他幾個營頭,出發往西,去往柳條寨,與楊珅等人率領的征東軍右翼軍主力人馬會合。
    在柳條寨,安排好了大軍的遠哨、警戒,以及接下來的進軍任務之後,楊振帶著祖克勇以及各自的親兵衛隊,搭乘早已迂回到渾河上麵的嚴省三船隊,向西渡過渾河,馬不停蹄直奔長勝堡。
    當天傍晚時分,楊振帶著祖克勇、嚴省三以及各自的親兵衛隊,約千餘人,抵達了長勝堡。
    喜歡大明新命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新命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