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七章 解釋

字數:6163   加入書籤

A+A-


    楊國柱當然沒有什麽自己的方案。
    或者說,他的方案就是會合遼西遼東所有兵馬,以絕對優勢兵力一舉壓上,將清虜“盛京”沈陽城的清虜八旗主力殲滅或者俘獲,然後班師回關內,就算大功告成,功德圓滿了。
    至於收複沈陽以後有關遼東或者遼西兵馬的安排,自然是一切都由朝廷做主。
    反正他是宣府鎮的總兵官,帶來的兵馬,也多是出身宣府的兵,最後肯定是要回宣府去的。
    屆時,關外的一切也都與他無關了。
    最重要的是,他認為這個事情也與楊振關係不大。
    你一個衛所出身的武官,做官做到了提督兩鎮軍務、掛征東將軍印的總兵官、左都督,還封了“世爵”,已經是人臣的極限了。
    尤其是這次收複了沈陽城,平定了遼東的滿韃之亂以後,楊振的爵位是肯定要往上再晉一級的,封侯指日可待。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就打好你的仗就行了,至於遼東戰後的安排和治理,於公於私都應該交給朝廷來處置。
    到時候,朝廷該派總督派總督,該派巡撫派巡撫,那都是朝廷的事情。
    現在你們擔心朝廷將來的安排不合你們的意,你們就想讓遼東的戰事曠日持久的繼續進行下去,甚至想要給清韃子留一口氣,你們這不是“養寇自重”是什麽,不是“放虎歸山”是什麽?
    當然,關於“養寇自重”“放虎歸山”之類的話,楊國柱並未說出口。
    盡管對麵是他從小看著成長起來的親侄子,但是這樣的話也太嚴重了。
    一旦說出口,不僅傷感情,而且落到外人的耳朵裏,就會成為朝堂上的那些文官彈劾楊振的口實。
    不論是為楊振考慮,還是為了家族考慮,楊國柱都不能把那樣的話說出口。
    但是他的意思,楊振是聽明白了。
    不過,與此同時,楊振卻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因為楊國柱說來說去,其實並沒有真正有利於各方的方案,他的所有想法都建立在京師朝堂君明臣賢的基礎之上。
    他認為,大軍收複沈陽城後,雖然關外各路兵馬很可能會被調入關內圍剿流賊,但是崇禎皇帝絕不會放棄辛辛苦苦耗資數千萬白銀才收回來的遼東之地。
    相反,一定會挑選朝中知兵的重臣、賢臣,來遼東當總督,當巡撫,甚至安排一大批文官,過來當知府,當縣令,然後墾荒屯田,大興文教,好好治理遼東。
    對於楊國柱這樣的人來,他能想到的最好的治理,也就是這樣了。
    但是對於楊振來說,這恰恰是最壞的結果。
    不是說楊振的屁股現在坐到了遼西諸將的那邊,而是說以他現在的位置,他能夠搞懂遼西諸將如此這般背後的原因。
    因為現在的金海鎮下轄各路,包括登萊鎮下轄各路,那些將領們、武官們,在與清虜開戰或者埋頭發展的這些年裏,已經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利益團體。
    他們打下來的土地,要麽已經被他們占有,設為軍屯,要麽已經分給了移民,為他們軍糧和兵員供應。
    楊振麾下的金海鎮、登萊鎮下轄各路,還相對好一點,民屯的數量,始終占據絕對多數,官屯或軍屯的數量偏少。
    但是,遼西的廣大地區可就不一樣了,幾乎全是屬於遼西祖氏各路人馬官將所有的官莊和軍屯。
    戰爭打了這麽多年,許多城池土地幾易其手,原有的戶主、地主,早就不知道死到哪裏去了,幾乎所有田地和易耕、易墾的土地,都落到了遼西各路軍頭的手裏。
    尤其現在,楊振打下了遼陽,遼西那邊打下了廣寧,遼陽周邊的土地田畝屬於楊振麾下,廣寧周邊的土地自然屬於遼西那幫將領的手下。
    祖大壽與洪承疇他們是怎麽分的,楊振不知道,也不介入,但是一定會在分好了之後才有可能繼續合作進兵。
    楊國柱這邊因為是客兵,什麽也不提,什麽也不要,反而便宜了祖大壽他們。
    當然了,也並不是完全便宜了祖家軍。
    事實上,夏成德的鬆山團營,包括已經與宣府兵駐地接壤的金海西路,也從中占了不少便宜。
    鬆山團營的土地已經擴展到了“右屯城”周邊,而金海西路的土地,也已經越過三岔河,擴展了西平堡一帶。
    夏成德已經屢次叫人送信來,希望楊振在安排船隊往營口城轉送關內移民的時候,不要落下鬆山團營。
    事實上,戰爭在持續下去幾個月,金海西路轄地的屯所與鬆山團營轄地的屯所就能在三岔河以西的地區連成一片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收複沈陽之後,若一切真按楊國柱設想的那樣,各路大軍調入關內與流賊作戰,然後崇禎皇帝從京師派遣朝廷大員,赴遼東接管一切,那麽結果會如何,可想而知。
    遼東一定會繼續亂下去,到時候不僅入關的將士軍心不穩,容易嘩變,就連北虜、東虜也有可能死灰複燃,重新坐大。
    所以,談到最後,楊振對楊國柱說得很清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對沈陽,可以三麵圍困,一麵設伏,若其不逃,則圍點打援,消滅其支援力量;若其出逃,則先重創其主力,而後既可以收複城池,又可以尾隨其後,在不斷追擊之中將其所能依賴之後援與巢穴一一摧毀。叔父之所謂犁庭掃穴,永絕後患者,難道不是正該如此嗎?”
    楊振苦口婆心的解釋,早已令楊國柱了解了楊振的想法,而最後的這一個反問,也讓他有些啞口無言。
    眼看日落西山,夜幕即將降臨,大營中也已處處篝火,楊國柱歎口氣,又沉默了一會兒,神情疲憊地問道
    “那關內的流賊怎麽辦?”
    楊振看了看自己這位滿心憂國憂民的叔父,內心多少有些不忍。
    但他是想了想,還是覺得趁此機會將整個東北、外東北之地,甚至更廣袤的北方納入華夏版圖更重要,於是抬頭,目光看向遼闊北方,一字一句答複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關內流賊肆虐,自有其根本之源。朝廷若不能從本源解決問題,做到耕者有其田,那麽不論征集多少糧餉,投入多少兵馬,都無異於揚湯止沸,抱薪救火,不僅徒勞無功,而且適得其反。
    “若我能在平定遼東之後,繼續收複北上遼河兩岸、鬆花江兩岸,乃至收取黑龍江兩岸廣袤土地入版圖,然後以數十萬、數百萬關內流民填充彼處,開荒屯墾,安居樂業,那麽,不僅關內流賊將成無源之水,不剿自滅,而且華夏千百年東北邊患,也將從此一舉消除——”
    “可是——”
    “叔父大人可是擔心,我大軍北上犁庭掃穴之際,流賊犯京師?”
    “沒錯。”
    楊國柱的確擔心這一點,所以麵對楊振詢問,他倒是直言不諱。
    不過,他顯然也很糾結。
    “當然,我也知道流賊直犯京師不太可能,今日京師,西有大同總兵王樸,南有保定總兵張存仁,而秦、晉、魯、豫、徐、淮之間,又各有重兵。流賊又流竄湖廣,劍指西南,距離京畿之地甚遠。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嗬嗬,叔父大人,世上哪有萬全之策?天命在大明,流賊犯京師又能如何,反倒是自入囚籠,自尋死路而已!若天命在流賊,就算我叔侄二人拋卻此間一切,入關南下,屯兵京畿,須臾不離,怕也難違天命!”
    “胡說,天命豈會在流賊?!”
    “沒錯,叔父大人說的對,正是這個道理。”
    楊振不想跟楊國柱爭論“天命所歸”的問題。
    對他來說,現在正是需要求同存異的時候,說多了適得其反。
    眼見夜幕降臨,四下裏燈火漸起,又陸續有人過來找他請示各項事宜,楊國柱便也不再揪住楊振不放,一個勁兒問東問西了。
    他的一肚子疑問雖然沒有得到全部的解答,但是從與楊振的談話之中,他也精準把握到了,楊振所說的“清虜不可不滅,又不可全滅”,並不是表麵上的那麽簡單。
    而是要圍點打援,或者尾隨追擊,來一個徹底的犁庭掃穴,永絕後患。
    楊振這個最終的目標,跟楊國柱自己心裏期望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有所區別的不過是方法手段罷了。
    楊國柱寄希望於快刀斬亂麻,畢其功於一役,但是跟楊振談話之後,他也清楚,這就不是一個可以快刀斬亂麻的事情。
    黑龍江他不清楚,但是遼河上遊東遼河西遼河兩岸,他是知道的,鬆花江兩岸他也是知道的。
    包括鬆花江下遊的海西江,甚至更下遊的混同江,他都聽說過。
    那裏,曾是大明朝“奴兒幹”都指揮使司的轄地,曾設有數十個衛所。
    而現,在則是清虜後方的後方,仍然居住有不少臣服於清虜的部落。
    這一次,不把他們徹底收服了,就算關外一時沒了一個滿洲,將來恐怕還會有另外一個滿洲。
    既然如此,還有什麽好說的呢,那就來一次真正的犁庭掃穴吧。
    到時候,順者昌,逆者亡,歸我者永安於中華,背我者自遷於通古斯極北之地,也算是歸其來處了。
    楊振也不知道有沒有做通楊國柱的思想工作,但是他該說的、能說的,都說了。
    雖然其中不乏一些含糊其辭、語帶雙關甚至是強詞奪理的東西,但是總的來說,他已經盡可能的向楊國柱闡明自己的態度,並解釋了其中的原因了。
    當然,楊振並沒有向楊國柱提起羅刹人東進的威脅。
    雖然此時羅刹人的殖民探險隊伍,已經在勒拿河以東建立殖民據點雅庫茨克城,並進抵黑龍江流域,但其巨大的野心和威脅還不為認知。
    拿下盛京後,楊振北上黑龍江流域的主要目的,還是向那些曾經歸附清虜的北方部落展示武力,告訴他們遼東易主了。
    能收編他們的話,就盡可能收編他們,然後在黑龍江流域的一些戰略要地築城駐兵,施行實質性的統治。
    同時,留一下一支偏師,在彼處開荒屯墾,整軍備戰,全力防備羅刹人殖民探險隊伍的滲透,伺機消滅其前鋒,拔除其據點,達到遏製其東進勢頭的目的。
    而楊振的北上主力,則會在冬天到來之前沿江西進,深入漠北等地,然後一路掃蕩南下,爭取收服林中部落不裏牙惕蒙古各部、草原部落喀爾喀蒙古各部。
    如果楊國柱後續願意配合,願意繼續跟著,那麽繼續跟著,如果不願意,那就讓他回到關內去。
    回到宣府去,或許將來會有直麵李自成數十萬流賊大軍的危險,但是也有可能為楊振爭取更多的時間。
    真到了那時候,就像楊振自己說的,一切都交給天命去吧。
    喜歡大明新命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新命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