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鄉黨之說

字數:2309   加入書籤

A+A-


    在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的時候,巴郡板楯蠻就叛亂一次。

    那時候,大漢朝還沒有爆發黃巾之亂,也沒有西北羌亂的掣肘,國庫頗豐,兵強馬壯。

    因而,天子劉宏當時就想著,發大兵來將賨人徹底給平了,以絕後患。

    恰好當時,正是各州郡計吏前往雒陽上計的時候。

    天子便問計於益州計吏,想了解賨人的情況,以便於製定討伐戰略以及兵馬調度。

    漢中郡計吏程包,向天子諫言,說巴郡賨人的叛亂,並不是要自立為天子或者割據一方,隻是因為州郡官僚小吏剝削太重,幾乎到了賣兒鬻女也無法生存的地步。

    而且他們又無法前來雒陽訴說苦情,無奈之下才聚眾叛亂的。

    並且指出,賨人一向忠於大漢朝廷,無數次聽從朝廷調度從軍討平叛亂,隻需要天子任命賢德的官僚前去巴郡任職,宣詔赦免之,賨人自然就會降服。

    天子劉宏聽從了諫言。

    事實也正如程包所言,天子詔令到之時,也是賨人俯首請降之日。

    所以呢,這次天子讓上軍校尉所屬別部司馬趙瑾前來討叛,還做了第二手準備。隨軍前來的,還有一名小黃門,拿著朝廷減免賨人賦稅的詔令和既往不咎的承諾。

    這是華雄得知趙瑾前來益州,就帶了一千五百人驚詫不已時,趙瑾解釋的。

    而益州從事賈龍,也補了一嘴。

    說他已經派人前去荊州南陽郡,接回因為道路隔絕無法到任的益州牧劉焉了。

    聲稱益州牧劉焉是大漢宗室,年輕時便以方正賢良聞名於天下,這樣的人來到益州任職,再加上天子的詔書,讓賨人降服是易如反掌之事。

    華雄聽完,心裏不腹誹才怪了!

    什麽事情都給安排妥當了,還把他拉過來幹嘛?

    他都準備去找宋健借個人頭一用,將行護羌司馬的“行”字給去掉了!

    心裏怎麽想是一回事,臉上表情是另一回事。

    聽完他們兩人的解釋,華雄連忙往雒陽的方向拱了個手,語氣很真摯的讚歎幾句天子聖明什麽的。

    然後呢,就是話鋒一轉,假裝有些疑惑的問道:“我聽聞巴郡有巫,名為張修,以治病施仁義於賨人,此番也裹挾於叛亂之中,不知會不會從中作祟?”

    “狩元此慮正是,不過也需擔憂!”

    益州從事賈龍接過了腔。他年紀將近四旬,在華雄堅持下,已經以表字稱呼彼此了,“那米賊張修,不過是跳梁小醜罷了,不足為慮。”

    說完,便為趙瑾和華雄二人解說張修的為人來。

    張修是和張角同一時期布道的人,隻不過他的眼界和張角,差得太遠了。

    張角的太平道,不僅給黔首百姓們描述了一個“無苛政無災難、豐衣足食”的太平世界,還在以符水為人治病的時候,分文不取。

    而張修呢,不光沒有給人一個向往,還收取治病的費用。

    痊愈者,要拿出五鬥米作為報答,這也是“五鬥米教”稱呼的由來。

    恩,至於沒有痊愈的,那就是被老天爺收走了。

    畢竟,他也是巫不是?

    施恩圖報的人,注定了不會被誓死相隨。

    比如在中平元年184年),他就鼓動著巴郡賨人及黔首作亂,並攻打到了漢中郡,卻被太守蘇固給擊敗,跑回巴郡鄉野間藏匿著。

    賈龍解釋完,又言之鑿鑿的加了句,“狩元,趙司馬,若是賊子張修能得賨人誓死相隨,當時漢中郡恐怕都難保。因此今時也一樣,待劉州牧到了,以天子詔令招降,賨人必然會舍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