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董卓有謀

字數:4298   加入書籤

A+A-


    冬十月,下旬。

    大漢朝的西北,迎來了第一場雪。

    紛紛揚揚的雪花彌漫了人們的視線,將天地間染成雪白,恰是一塵不染。

    或許,是老天爺也看膩味了人世間各路野心家的自相殘殺,所以才把世間抹白的吧。

    隻是將營寨落在城外,和陳倉成犄角之勢的朝廷大軍來說,連續的大雪卻是一場災難。

    皇甫嵩和董卓這兩位大軍主事人,此時在營帳內相顧無語。

    陳倉城的位置,正好是汧水和清江水注入渭水的中間區域,城防的險要有很大一方麵,是依托著水勢。若是今年冬天的大雪連綿,將汧水和清江水故道水)狹隘之處給凍住,難免會讓朝廷的整體防線出現漏洞。

    尤其是涼州的叛軍多為羌人,劣勢是攻堅,優勢則是鐵騎來去如風。

    如果王國等叛軍分出一部分兵力,以千騎為單位席卷入右扶風東部,順勢殺入京兆尹,那麽,他們必然迫於朝廷的壓力下,也會分兵去堵。

    然而,西涼叛軍裹挾各大種羌部落,人數有十數萬!

    他們手裏的平叛大軍僅四萬!

    據險而守,尚且能依著朝廷將士的器械精良,戰個平分秋色,坐等戰機出現。

    一旦分出騎卒去堵了,不僅防線會出現紕漏,還會讓此戰變得取勝無望:沒有高機動騎卒作為策應,哪怕戰機出現,也無法捕捉!

    這一點,作為平定了黃巾之亂的皇甫嵩,還是與羌胡作戰過上百次的董卓,都是心知肚明。

    “義真,你可有良策?”

    滿臉橫肉的董卓,虎起了兩道深深的法令紋,語氣裏並沒有對主將的敬意。

    也許是,他前將軍的官職比皇甫嵩左將軍更高,卻被朝廷勒令以皇甫嵩為主將的那點怨氣作怪吧。

    “暫無。”

    對於略帶質問的話語,皇甫嵩並沒有在意,依舊眉目深鎖,“仲穎,你麾下是以騎卒為主,近些日子就留意下陳倉這邊的動靜吧。先等等看這汧水和清江水有沒有凍住再做打算。”

    說完,不等董卓回答,又加了一句,“我會讓人給京兆尹示警,讓他們清堅壁野,若是......我再先給朝廷上表,請求援軍扼守京兆。”

    呃......

    董卓聞言,臉色就緩和了下來。

    他聽出來了,如果朝廷責怪平叛不利,皇甫嵩會獨自擔責的意思。

    因而,他心裏那一絲怨氣也稍微散去了些。

    他是憑戰功而驕橫沒錯,也覺得自己比皇甫嵩更熟悉羌事、更應該擔任主將,但此刻兩人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戰事不利,誰都沒有好果子吃。

    尤其是,他之前就有過被罷免一切官職、遣回臨洮鄉裏的經曆。

    那種失去權力的感覺,他不想再此感受了。

    而且他已經年及五旬了,仕途再度受挫,以後誰又能保證,還有沒有機會複起?

    “好,我這些時日讓部將日夜巡視水畔。”

    他點了點頭,又再度提及了當日他的建議,“義真,如此遏險而守,終究還是太被動了,不如我等率軍與叛軍野戰吧!以我等麾下將士的勇烈,想勝一陣不難。隻要能奪了叛軍的銳氣,再徐徐而攻,叛軍內部必然會出現人心不齊,屆時,我等可一戰而定,傳捷報給京師矣!”

    恩,這個建議,他和皇甫嵩剛率兵到陳倉的救援的時候,就提過了一次了。

    那時候,皇甫嵩以陳倉城堅固,做出了堅守的策略。

    理由是堅守無憂之下,就能將何時出擊的主動權、戰場的先機捏在自己的手中,坐等戰機出現,就可以一戰而定。

    至於這個戰機是什麽......

    董卓不需要問也知道。

    西涼叛軍最大的弊病,是內部山頭林立,人心不齊。隻要他們長時間內無法攻破陳倉,就會引發內部矛盾。

    比如誰的麾下攻堅死得多了,利益該重新分配。

    比如誰的糧秣不足了,希望其他人能允一點過來。

    等等。

    這些問題,看似很小,卻能讓叛軍這個大聯盟分崩瓦解。

    進而被朝廷將士各個擊破。

    “不妥。我軍兵力太少,勝了還好說。若是敗了,會讓陳倉城內堅守的兵卒士氣大崩,怕是會影響占據。”

    皇甫嵩一針見血,直接就將董卓的提議,會引發的後果指了出來。

    也讓董卓麵有不豫之色。

    行軍打仗的應敵策略,哪有十全十美的!

    想不擔一點風險,又如何能抓得住機遇呢?

    《孫子兵法》裏還有“以正合以奇勝”的說法呢!既然陳倉城能堅守無憂,為何不主動出擊,去搏一把?

    難道是,安定皇甫家這些年經書研讀得太多了,反而忘了身為西涼男兒的本色了?

    董卓心中腹誹著,覺得皇甫嵩終究還是太保守了。

    剛想出口堅持己見,卻被賬外一聲稟報給打斷了,“報!叛軍有異動!有五千騎繞行隴關一帶,似乎是想往武都散關而去。”

    王國等人想去攻擊武都?

    皇甫嵩和董卓聞言,對視了一眼,就將斥候喚入賬內,細細詢問了一番。

    原來,是華雄的護羌校尉軍旗,出現在了武都散關。

    據不太確定傳聞,他還帶著數百板楯蠻,出散關三十裏探軍情,躍躍欲試的做出了想前去隴關的姿態。

    華雄豎子,竟然趕來前線了?

    這是董卓的第一反應。

    在之前,他奉命率兵前來陳倉的時候,詔令中就有說,無需分兵防衛武都散關的叮囑。理由是武都那邊,也有詔令讓他們扼守散關。

    而第二反應則是,這個豎子竟然有板楯蠻?

    讓西北羌人部落裏代代相傳,不可南下的板楯蠻?

    當即,他的眉毛就舒展開了。

    連忙對著皇甫嵩說道,“義真,既然華狩元率領板楯蠻來助戰,不如讓他先出關隘做出佯攻隴關、斷了叛軍後路的舉動,將叛軍兵力牽製住,我等暗中調遣精銳,等叛軍分兵前去圍剿的時候半路襲擊,以一場大勝奪叛軍士氣,奠定勝局!”

    這次,皇甫嵩沒有直接出聲拒絕。

    而是蹙起眉毛,看著他好一會兒,才徐徐出聲,“仲穎,華狩元僅有數百板楯蠻。”

    語氣裏,也帶上了一絲不滿。

    並不是覺得董卓此策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