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章、唯名與器
字數:2573 加入書籤
前將軍中軍賬內,一片狼藉。
竹簡、燭台、酒盞、筆墨硯台等物,被砸了滿地都是,就連案幾都被攔腰劈斷了。
這些是董卓發泄憤怒情緒的結果。
雖然他此番誘敵之策很成功,足足讓叛軍多了近萬傷亡;雖然他麾下斬獲頗多,而且皇甫嵩已經修表給朝廷,將戰果報給朝廷了。
“皇甫匹夫,安敢視我如無物!”
董卓又狠狠一劍劈在損壞的案幾上,口中再度咆哮。
心意難平,是被當成了棋子。
他雖然是平叛副將,但也是大漢朝的前將軍!
官職品秩比身為左將軍的皇甫嵩更高,竟然連戰事調度都不配知道!
這是冒犯!
是對他的不尊重!
就算事後皇甫嵩好言解釋了,說什麽“燒毀叛軍攻城器械是臨時起意的見機行事,並非有意瞞著”等等。
但也不能讓董卓釋懷。
因為此番調度傳揚天下了,就會坐實一個輿論:他董卓的將略,比不上皇甫嵩!
是的,讓董卓心中歇火無法熄滅的,還有更深一層的緣由。
在“涼州三明”相繼過世後,段熲一係落魄,而皇甫嵩和董卓分別繼承餘威,成為朝廷倚仗的幹城之將。
在最初,董卓無論官職還是戰績,都要比皇甫嵩好得多。
然而自從黃巾之亂爆發後,事情就變了樣。
董卓在討伐黃巾的廣宗之戰是慘敗;而皇甫嵩輾轉南北,幾乎以一己之力將所有黃巾亂賊肅清,成為大漢朝最耀眼的將帥!
那個時候開始,就有了董卓不如皇甫嵩的輿論。
如今,皇甫嵩讓叛軍進退不得的高屋建瓴,會讓別人盛讚“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讓斬獲頗多的董卓淪為參照,成為逞血勇的“豕突之將”!
從戰略層次上看,兩人高下立判。
尤其是,到了他們這種級別,斬獲之功是其次的。
【注:東漢將軍掌征伐背叛,不常置。比公者有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將軍。】
《左傳》有雲:“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董卓都官居前將軍了,想再進一步,想掌朝廷“公器”,光靠斬獲之功是不夠的。
名,才是根本。
有天下認可的“名”,才會被朝廷授予大義之“器”!
如此情況下,董卓怎麽能不暴跳如雷呢?
不客氣的說,皇甫嵩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的,此番調度都等於將董卓的“名”,狠狠的踩了下去!
以後,有皇甫嵩在朝一日,他董卓都得位居其後。
“該死!”
覺得自己被按在地上摩擦的董卓,對皇甫嵩忌恨不已。
但在明麵上,又無法指責什麽。
想來想去後,就讓張繡帶著不少輜重物資和一封書信,給回到武都散關的華雄送去。
書信裏,借著此番都被當成棋子的心有戚戚焉,不留痕跡的想挑撥起華雄對皇甫嵩的不滿,還表明他董卓是很鄙夷將別人當棋子的姿態。
以此來暗示,若是華雄願意往他靠攏的話,以後絕對會有利可圖。
讓張繡送物資就是佐證。
明麵上的說法,是對華雄願意充當誘餌的謝禮,用些許物資來補償華雄此戰的損失,聊表心意。
就是讓張繡強調了一句:這些輜重,都是從他董卓本部裏調出來的。
和皇甫嵩無關!
“狩元,你可是備受董將軍青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