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聽者有心

字數:2407   加入書籤

A+A-


    牽一發而動全身。

    用這句來形容宋健授首對西涼的局勢影響,最恰當不過了。

    駐紮在陳倉的平叛大軍,主將皇甫嵩聽到消息時,愕然了好一會兒,才撫須幽幽歎了聲:“後生可畏”。

    然後將目光投向了營帳內輿圖上,陷入沉吟。

    以他對戰局的敏銳,已經在綢繆著如何追擊叛軍的事了。

    是的,他覺得後方起火的西涼叛軍,不出意外的話,撤兵會很快提上日程。

    而依舊在對皇甫嵩心意難平的董卓,得知消息後,當場°o°)~

    然後陷入了沉默。

    不是在驚詫朝廷對西涼戰事還有其他後手,也不是思考著如何借此機會對叛軍謀劃一二,而是在揣測著華雄的企圖。

    在仕途沉浮多年的他,並不匱乏舉一反三的思慮。

    武都、西縣及臨洮,這幾個依舊高舉大漢旗幟的西涼郡縣,朝廷任命掌軍事權柄的將領是華雄!一戰斬殺宋健的張都尉,無論征求朝廷授命出兵權,還是各部兵馬的調度,都繞不開華雄。

    也就是說,張都尉不過是個執行者罷了。

    華雄才是此戰的關鍵。

    所以,讓董卓無法理解的問題就來了:為何華雄當初還願意豁出性命,當誘餌呢?

    報國的拳拳之心?

    亦或者,是為了和自己冰釋前嫌?

    這兩個理由,在董卓心中剛泛起,就被按了下去。

    第一個理由太縹緲。

    比起區區誘敵之戰,誅殺宋健的謀劃更加重要,華雄何必以身犯險來本末倒置!

    而第二個理由,他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

    華雄本來就簡在帝心,斬殺了稱王的宋健,仕途就會迎來坦途,何必還要介意和自己這點提不上台麵的芥蒂?

    仕途之上,欺老不欺小。

    他年齒輕輕,就已經爬上比兩千石的官職,又手掌一郡兵權,日後成就未必就比自己差了,何必還要討好自己?

    縱觀他這些年的戰績與行事,猶如羚羊掛角,讓人無跡可尋。也意味著,他絕對不會無的放矢!對自己釋放善意,也絕對會有深意,有所企圖。

    隻是這個企圖,是什麽呢?

    唉,想不通。

    董卓有些懊惱的搖了搖頭。

    恰好此時,賬外守著的牛輔,出聲打斷了他的思慮,“外舅,皇甫將軍遣人來,請外舅前往中軍議事。”

    皇甫義真又想作甚!?

    眉目深鎖的董卓,一聽就麵有不豫之色,但還是起身而去。

    沒辦法,誰讓他如今是副將呢。

    接過牛輔遞過來的韁繩,董卓跨上戰馬,口氣興趣缺缺的問道,“來人可說是所議何事否?”

    “回外舅,是關於河首宋健被戮之事。”

    牛輔揮手讓部曲不要跟太近,壓低了聲音回道。

    說完,臉色頓了頓,又感慨出聲,“不想黔首出身的華狩元,今日能有如此功績,實是羨煞旁人。”

    他是真的很驚詫。

    如今大漢朝,以門第取人已經成為常態。

    像華雄這種黔首出身、沒有家世助力的人,竟然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以致短短數年內就連連升遷,實屬異類。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滿腹心思的董卓,聽到牛輔的感慨,腦海裏就仿佛有一道閃電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