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利盡則散
字數:2325 加入書籤
馬騰帶著一臉怒意回到自己營寨。
然後,(╯‵□′)╯︵┻━┻
沒辦法,他繼續作戰的意見獨木難支,聯軍終究還是定下了要撤兵。
因而,不等眾人商議各部如何退兵的調度,就獨自離席歸來。
一半是真的憤慨難當,另一半是為保存自己實力盡可能的爭分奪秒。
他要在眾人確定退兵方案之前,派人讓汧縣、陽城等已經歸附與他的豪強及羌氐部落,盡快收拾細軟及裹挾黔首往涼州躲避刀兵。
已經要無奈吐出這些土地,人口與物資總不能再丟失。
至於能挽回多少,那就看那些家夥撤兵的調度吧。
是的,戰場之上,兩軍對壘,任何一方都不能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與他們對峙小半年的漢軍統帥,是戰功赫赫的皇甫嵩與董卓。
馬騰覺得這兩個人,不會坐看聯軍安然撤退,而沒有率兵追擊。
首先,是士氣。
兵卒多為目不識丁的匹夫。
兩軍對壘之際,無論是哪一方率先退兵,都會引發兵卒們的士氣低迷。
在他們簡單的思維裏,退兵就等於己方敗了。
其次,是皇甫嵩等人,出於全局考慮也要拖延聯軍歸去西涼的腳步。
畢竟聯軍歸去晚一天,河首張都尉那邊就能多一天時間修繕防禦工事,守住抱罕的可能就加大一分。
至於怎麽拖延時間,也很簡單。
他們隻需要遠遠的銜尾在後,就能讓聯軍如鯁在喉,擔心以正常的行軍速度撤退,會被抓住破綻,一舉擊潰。
而以防禦的陣型慢慢撤退,行軍速度快不起來。
再次,則是追擊是漢軍的使命。
兩軍對壘小半年了。
無論哪一方消耗的糧秣,都不是個小數目。
聯軍這邊至少縱兵劫掠了些物資,但皇甫嵩那邊一直龜縮防禦著。無論是出於給朝廷一個交代的考慮,還是讓兵卒們釋放數個月的壓抑情緒,他都要出兵追擊。
況且銜尾追擊,並非是做無用功。
聯軍為了行軍速度和讓兵卒們保留隨時廝殺的力氣,就不得不丟下一些輜重。
甚至,還會引發一些意誌不堅定的兵卒,承受不住壓力變成逃兵。
這些細微之處,多多少少都能聯軍實力消損些。
至於追擊的路途上,會不會被設伏,皇甫嵩等人也不需要考慮太多。
遊騎探馬多派遣一些就是了。
想伏擊數萬人馬的埋伏地點,哪能是那麽容易找到的?
皇甫嵩和董卓都是西涼人,對這一帶的山川地形深諳於心,聯軍想設伏簡直是異想天開!
如此情況下,漢軍為何不追擊呢?
所以呢,馬騰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在皇甫嵩的位置上,也會毫不猶豫的出兵追擊,以此來逼迫聯軍不得不安排人馬斷後!
是的,追擊的最大收獲,就是吃掉聯軍的斷後人馬!
自古以來,為大軍斷後之師,非忠心耿耿的嫡係精銳不可擔任。
以烏合之眾斷後,那是找死!
是想被敵人一舉擊潰後,驅逐潰兵倒卷,上演兵敗如山倒!
西涼聯軍十數萬,絕大部分是見有利可圖的、以助戰的名義加入的各大種羌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