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零章、少年馬超

字數:2270   加入書籤

A+A-


    伴著汧縣吳嶽山追擊戰的結束,持續了數月的陳倉之困落下帷幄。

    戰勝的皇甫嵩,打掃戰場後便回師陳倉。

    正如董卓所說,朝廷讓他率兵前來右扶風,是救陳倉之圍拱衛京兆長安的。貿然進軍涼州,會陷入獨木難支的困境,還會犯了未得詔令就擅自出兵的大忌。

    而且此戰他麾下傷亡不少,也俘虜了許多叛軍,急需修整。

    是的,王國很慘。

    僅僅剩下百餘騎,護衛著他逃回西涼。

    然而,帶著滿腹怒火的他,好不容易逃回隴關,就迎接了更加悲催的命運。

    韓遂與馬騰直接將他給困住了,將此番進軍關中的戰敗之責安在他頭上,當眾廢掉聯軍大首領的地位。

    連地盤都縮水了不少。

    在刀子駕在脖子上的威脅下,他不得已手書幾封,讓原先留守漢陽冀縣等地的人馬,全部退回隴西郡。

    其實也沒有兵馬退回去。

    馬騰親自率領兵馬,“護衛”著他去隴西郡的時候,聲稱日後兩人的勢力範圍將以武山為界,就讓許多人決定改頭換麵了。

    反正在邊陲之地,改變陣營是很正常的事。

    既然王國落魄了,誰還會那麽傻,將身家性命壓在他身上!

    恩,給王國留下隴西的地盤,是韓遂的慷慨。

    本來在他與馬騰的密謀裏,兩人分了王國的地盤,武山以西都歸韓遂所有。

    但韓遂覺得,留著王國對自己更有利。

    其一,是如今叛軍內部人心徹底散了。

    數次進攻關中三輔失敗,讓各大種羌部落都覺得,留在西涼當草頭王也挺自由自在的。沒必要消耗人命去關中啃城池,秋冬之際去打打穀草劫掠些物資就好了。

    各自為政吧,不需要大首領了。

    因此,之前依附韓遂的人馬,如武威、張掖等地的羌胡及豪強,已經各自歸去了。

    僅剩下金城郡的韓遂,讓王國繼續苟延殘喘,以對抗河首張都尉的兵鋒,為自己爭取修生養息的時間。

    其二,是韓遂覺得如今自己拿下隴西郡,也得不到擁護。

    王國經營狄道多年,還是有不少死忠的。

    他若是殺人奪地,勢必會讓一些部落心有不滿之意,說不定還會跑去投誠華雄,將刀子調轉過來砍向自己!

    畢竟那些胡種,對“天眷之子”的稱呼很敬畏。

    既然如此,與其吃力不討好,還不如讓王國繼續活著,充當漢軍與自己緩衝的人肉盾牌。

    至於王國會不會也投降給漢軍,這個不需要考慮。

    他之前自稱“合眾將軍”,是叛軍的大首領,成為大漢朝廷必誅的人。

    就和已經死了的宋健一樣,稱了王,漢軍就不會允許他投降。

    因此,沒有退路的王國,為了自己的生存,絕對會與漢軍死磕。

    這就給韓遂及馬騰都帶來了一個好處:王國會以持續的戰爭,拖垮華雄那邊的征戰底蘊!

    甚至是讓他們兩人,坐收漁翁之利。

    因為最好的結果,是王國將臨洮或者抱罕打下來,讓華雄麵連腹背受敵,他和馬騰就可以從西縣進軍,把武都也占了。

    當然了,這個可能性不大。

    而最壞的結果,則是王國被漢軍攻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