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天子寢疾
字數:2325 加入書籤
中平六年,春二月。
原武都太守劉躬,帶著向往與心滿意足,踏上前往京師雒陽任職的路途。
隨他而去的兩百白馬盍稚,也是滿臉的與有榮焉。在這些邊陲之徒的眼裏,京師洛陽不僅是權利中樞,更是繁華富足的膏粱之地。
一路送到武都散關的華雄,看著他們的背影化成了黑點,才轉馬而歸。
帶著對這些人未來命運的擔憂。
據小道消息說,天子劉宏因為疾病,已經臥榻在床了。
也就是說,他記憶中的曆史軌跡,似乎沒有更改半分:天子劉宏,將崩於四月。
到時候權利的爭奪與洗牌,在雒陽沒有什麽根基的劉躬,能安穩的渡過嗎?就算暫時保住了官職,還有董卓這一出呢!
是的,董卓如今成為了朝廷的心病。
他上表以麾下將士以羌胡為主,桀驁不願聽從別人調度;和聲稱自己願意為朝廷戍守涼州邊地為由,拒絕交出兵權。
這樣的理由,是站不住腳跟的。
畢竟駐紮在槐裏的皇甫嵩,就是安定郡的官宦世家出身,且戰功以及威望都比董卓更高,怎麽會壓製不住董卓的麾下兵馬?
至於戍邊抵禦涼州叛亂,現在也不需要他了。
從地理位置上就可以看出,涼州叛軍進攻關中,大軍開撥的路線,必須經過右扶風。
這條路線已經被皇甫嵩死死遏住了。
其他北地和安定兩郡的小部落,趁火打劫對右馮翊小打小鬧的寇掠,京兆尹蓋勳也可以卻敵於外。
蓋勳任職京兆後,征得天子允許,在原先五千郡兵的基礎上再征招了五千兵馬主征伐。
分屬五部,以扶風士孫瑞為鷹鷂都尉,桂陽魏傑為破敵都尉,京兆杜楷為威虜都尉,弘農楊儒為鳥擊都尉,長陵第五俊為清寇都尉。這五個都尉,都素有賢名,讓將士皆愛之,願為之效力。出兵馳援區區一兩日路程的右馮翊,不在話下。
朝廷袞袞諸公,最不缺乏的就是明眼人。
他們知道董卓不聽調令的托詞,卻有點無可奈何。
因為如今的時局,朝廷沒有底氣對董卓作些什麽。
幽州叛亂叛亂雖說平定了,但因參與叛亂劫掠了大量人口物資的諸部烏桓,已經坐大,屢屢與一些餘孽寇略邊境。
而大漢中原腹地,青、徐和豫州等去年有無數股黃巾再起,朝廷也不能製。
最大的汝南葛坡那支,還打敗了西園新軍的下軍校尉鮑鴻部。
恩,主要問題出在鮑鴻身上。他貪墨了軍餉中飽私囊,導致軍中將士不願為之效力而落敗。他也得到了應得的結果,剛剛被處決了。
而並州那邊的叛亂,休屠各部已經劫掠歸去,南匈奴因為被幽禁的老單於死了,陷入各部爭利,也退回邊地,與漢朝不再有臣屬關係。因而也讓河東的白波賊、太行山的黑山賊順勢坐大,屢屢紛擾各郡縣。
至於關中三輔,陳倉之戰才剛剛消弭,皇甫嵩的兵馬更不能動。
一旦調令皇甫嵩率兵前去逼迫,以董卓的性子絕對不會束手待斃,必然引發漢軍內部的爭鬥,讓涼州各部叛軍再度卷土從來。
所以呢,朝廷諸公在商議了一陣後,無奈的拋出了並州牧的官職。
相當於用封疆大吏的位置,一個州的土壤和董卓交換兵權。
頗有飲鴆止渴的味道。
不過如此的做法,好處也是明顯的。
隻要董卓放下兵權,他就成為了無爪牙的老虎!
等幾年後朝廷緩過來了,再來秋後算賬,想怎麽算就怎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