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章、錦帆係鈴

字數:2907   加入書籤

A+A-


    閻圃的小宅裏,人去樓空。

    在程畿拜訪的三日後,他便將家人托付給宗族照顧,自己帶著兩名隨從,踏上了東去臨江縣的道路。

    是的,東去臨江,而不是北上武都郡。

    雖然他接受了程畿的舉薦,答應了前去武都出仕華雄麾下。

    但出於無功不受祿和君子不奪人之美的矜持,他婉拒了程畿的好意:直接招募板楯蠻為進身之階,入幕華雄麾下。

    “招募板楯蠻,是討逆將軍托付給程縣令,如今已經事畢;而且在下乃儒人,對兵事並不熟悉,還是不涉足了。還請程縣令先遣板楯蠻北上,為在下願意助討逆將軍建功立業之心。隻是現今有些俗事未了,先去處置,三個月後再北上。”

    他是這麽給程畿答複的。

    帶著士人的傲骨。

    程畿頷首應下,並沒有說破閻圃的心思。

    一直居家耕讀養望的待價而沽,還有什麽俗事未了?

    不過是覺得就這樣去武都,會有坐享其成的嫌疑,所以想以三個月為期,尋找個進身之階罷了!至於這個進身之階是什麽,他不是說了自己是“儒人”嗎?

    既然不涉及兵事,那就是邀請位有才學的友朋,一同去武都出仕的薦才之功了。

    這樣做的好處,對以後也有好處。

    有個鄉黨當同僚,總能彼此守望一二的嘛。

    對此,程畿心中了然,自修書給華雄介紹閻圃的底細和才學,以及讓閬中宗族帶著板楯蠻去武都郡不提。

    而閻圃則是日夜兼程,隻用數日就趕到了臨江縣。

    對他來說,在有討逆將軍官職的華雄麾下出仕,算是難得的起點了。

    畢竟安漢閻家不是官宦之家,祖上沒有出過名聲斐然的人物,更不像關東士人那樣有名揚天下的稱號,比如被讚為“王佐之才”的荀彧。

    而且就算是自己被州牧劉焉征辟了,也不會直接授予實權。

    劉焉,是大漢宗室、天下名士!

    不光帶著不少僚佐來上任,還讓益州許多豪族及手握實權的官僚歸心。

    論名聲和實利,他閻圃還排不上號。

    因而,他很看重這次機會。

    想著在出仕之前,做出點什麽事跡來,讓華雄對他高看一眼。

    但和程畿想的不同是,他在臨江沒有什麽故交或親朋。

    而是他這些年在養望之餘,也秉承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的遊曆郡內,觀閱風土人情來增長見識。

    走過的地方多了,眼界自然就寬廣了。

    比如閻圃就知道,在臨江有一位豪傑,無論性情還是誌向,都很適合拉去武都作伴。

    是甘寧,甘興霸。

    其出身於臨江縣大姓之一,家世富庶,但為人卻以粗猛好殺著稱。

    【巴郡臨江縣大姓有嚴、甘、文、楊、杜,各家中多有鹽井為利。】

    年少時好遊俠,糾集縣內浪蕩兒自稱渠帥,頭戴鳥羽腰係鈴鐺,在郡縣內為非作歹。並組織了船隊,經常劫掠依長江來往荊益的商隊。行事頗為乖張,陸行比陳列車騎,水行則連接輕舟。常用錦繡維係舟船,離開時又要割斷拋棄,以顯示其富有奢侈。

    因而被稱為“錦帆賊”。

    閻圃沒有見過甘寧。

    又或者說,就算兩人認識了,以各自的為人行事,也會杜絕任何交集。

    但他卻懷著滿懷熱枕而來,因為通過甘寧這些年的事跡,推斷出這個家夥就是個性情中人,很容易結交的那種。

    甘寧這年浪蕩為賊,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別人若是對他很尊敬,便傾心相交,可以為之赴湯蹈火;但如果禮節不隆的話,他就會放縱手下搶掠對方資財,甚至殺害官長吏員。

    也正是如此,讓閻圃覺得自己的三寸之舌,對上這種人還是夠用了的。

    對他恭敬一點,將姿態放低一點,就能結交了嘛。

    然後再扔出什麽“男兒的威風,應該是在沙場上建功立業,而不是在鄉裏橫著走”等金玉良言,還怕甘寧不動心嗎?

    再者,好任俠的甘寧,對“朕之虎臣”華雄應該是傾慕的才對。

    帶著這樣的想法,閻圃到了臨江,並沒有打聽甘寧如今在哪裏浪蕩,而是直接尋到臨江甘家拜訪。

    雖然說,甘寧自從遊蕩鄉裏為禍了以後,臨江甘家就聲稱不認這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