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章、夫袁本初
字數:2503 加入書籤
袁紹,字本初。
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本是庶出,後過繼給早逝的從父袁成,遂成嫡子。
有姿貌威容,備受長輩所喜,未及弱冠之年就憑借家世成為濮陽縣長,到任後有清正能幹的名聲。後因為母喪而守孝,三年畢再追服父喪,以六年之功獲得朝野一直稱讚。
家世顯赫,又能折節下士,因而天下有識之士皆依附之。
在皇子辯繼位,何進表請遷為司隸校尉後,袁紹就被朝野一致公認的,最有威望和能力重振朝綱的人。
沒有之一!
恩,司隸校尉這個官職,俸祿雖然僅比兩千石,位在九卿之下,職責是監督京師、京城周邊地方的秘密監察官。
上至三公,下至縣令,無所不糾。
權柄異常重。
【注:曆史上司隸校尉被董卓稱為“雄職”;李傕專政時也自領司隸校尉、曹操也曾也領司隸校尉以自重。三國時期,諸葛亮和張飛也都任過此職。】
在近百餘年裏,司隸校尉是政權中樞裏舉足輕重的角色,甚至能充當外戚和官宦之間權力博弈勝負的決定者。自從光武帝劉秀延續漢祚、定都雒陽後,第三位皇帝漢章帝劉炟駕崩公元88年),皇後竇氏臨朝聽政開始,大漢朝的權柄就一直在外戚和宦官不斷轉換,持續了一百多年。
而雙方的權力爭奪中,常借重司隸校尉的力量挫敗對方。
如宦官單超等謀誅大將軍梁冀,漢桓帝派司隸校尉張彪率兵圍困梁冀住宅,將他殺死。比如如今,大將軍何進想誅宦官,袁紹成為司隸校尉後,就將宦官逼迫到進退皆死的地步。
當然了,宦官們狗急跳牆了。
讓宦官和外戚這兩股左右朝政的實力,同歸於盡。
也就是說,如今大漢朝的權柄,是落到了士人的身上。
而正值壯年,出身四世三公、身居司隸校尉官職的袁紹袁隗已老邁),以清正能幹的名聲和讓士多附之,就是眾望所歸的扶大廈之將傾者!
【注:曆史上袁紹治理地方素有政,去世之時,上至官僚士人下至走夫販卒,皆痛哭流涕,並自發為其披麻戴孝,堪稱河北盡縞素。後來曹操征戰數年得到冀州,也曾經以戶籍人口讚為大州。】
然後,就是在這個時候,袁紹卻讓一些人失望了。
因為董卓率兵入雒。
當時,張讓、段圭等宦官劫持少帝和陳留王夜走小平津,袁紹正在緊閉宮門誅殺其餘宦官,隻有尚書台的盧植、河南尹部掾閔貢等人追去。
追至,手刃數人,張讓等人見再無生路,便涕淚與天子訣別,皆投河而死。
而就在這時,董卓率領三千嫡係堪堪趕到。
以絕對的兵力優勢,一下子就將天子和陳留王給弄到了手中。
成為此次動亂的最大贏家。
而且頗有軍略的他,還玩了個偷梁換柱的伎倆。
迎回天子後,他以自己隻有三千步騎,擔心兵力太少無法壓製其他人的聲音,便讓部將夜裏率領將士出雒陽城,翌日清晨再大張旗鼓的入城。
連續四五日,讓朝中百官都覺得他的兵力大增,不敢違抗。
效果也很明顯。
大將軍何進的部曲將吳匡,在動亂後沒有直屬的上官,又因為和董卓之弟董旻交情不錯,索性就率兵投入了董卓的麾下。
就連無辜被殺了車騎將軍何苗,其麾下之兵無依托下,也歸投了董卓。
也正是如此,董卓一躍成為京都雒陽裏兵力最盛的人。
因而,他做得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天久未下雨為理由,策免司空劉弘而自代之。
又顯露出了廢立少帝劉辯,扶立弘農王劉協繼位的態度。
自古廢立之事,絕大部分是為了以擁立之功,來彰顯自己的大權在握,以及順理成章達到掌控朝政的目的。
尤其是如今陳留王是董太後養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