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二七章、辯於渭水

字數:2248   加入書籤

A+A-


    夏育默然。

    半晌之後,才幽幽的歎了口氣。

    將魚竿隨手紮在水畔的泥土裏,拎起華雄帶過來的酒壇子就往口裏灌。

    從嘴角溢出的酒水,劃過他蒼白的胡須滴落塵埃,猶如他跌落深穀的心情。也代替了他心中的悲哀。

    雖然,他早就被貶為庶人,早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然而,對一生浴血奮戰的他,他對大漢朝,仍舊堅守著誓死報效的深厚情感。骨子裏,依然將自己當成那位在大漢旌旗下、死不旋踵的大漢將士!

    以刀劍縱橫四方,揚我強漢國威的將士!

    所以席卷大半個大漢疆域的黃巾之亂爆發,他心情自然也是惆悵無比。

    那是一種恨其不爭的憤慨,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黯然。

    其實也能理解。

    用一輩子去奮鬥的信念、去守護的大漢榮耀,卻在臨老時,眼睜睜的看著它在眼前轟然化解。

    人生最悲哀的事情,也莫過於如此了吧?

    呃......

    打了個飽嗝,夏育不顧衣袖上粘著的灰塵,直接摸了下嘴巴,斜著眼睛看依然保持拱手行禮的華雄。

    問道:“奸詐小子,你是想求老夫為你做一封薦書?”

    果然,吃過很多鹽巴的老人家,對人情世故都洞若觀火。

    他的這句問話,將華雄此來的目的,一言中的。

    想想,也對。

    他是大漢天子親自詔令貶為庶人的!

    要想複起,也隻有天子才有這個權利。三公權貴和各級州郡,都不會在這點上冒犯帝皇的權威。

    而且,如今朝廷任命討伐黃巾的將領,是和他同輩的皇甫嵩等人。

    天子並沒有想起他夏育來。

    也就說,他就算想為朝廷征戰沙場,也是報效無門。

    但朝廷百官們都知道,他被貶為庶人很冤屈。當年大漢兵馬三路深入大漠討伐鮮卑,本來就是廟堂上的決策錯誤,非戰之過。

    但戰事失敗了,總得有人擔起罪責。

    而他夏育和其他兩路主將,都是最恰當的人選。

    是故,夏育的名聲與威望都沒有破損。他的一封薦書,依然能讓華雄得到,漢陽郡各級官僚的重視。

    “回夏司馬,小子並無此意。”

    華雄直起身體,回道:“雄打算不日將冠禮,之後便投身於行伍,為國效力。奈何家中大人都不通文墨,是故想請夏司馬充當大賓,賜字於雄。”

    好嘛,夏育聽完,整張臉都變成陰晴不定。

    因為華雄太無恥了!

    太得寸進尺了!

    寫封薦書和當冠禮儀式的大賓,完全是兩碼事!

    一封薦書而已,無非就寫著“此子有報國之心,勇武有加”等等之類的言辭。

    那是長者對後輩的賞識,是為國薦才的士人品格。

    但以他夏育的身份,去當了大賓給華雄起表字,那就意味著他將和此子綁在了一起。

    站在台前的人,一舉一動都會代表著特殊的意義。

    也會讓人猜測背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