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三七章、提顱而歸
字數:2271 加入書籤
如果不同戴天的仇人,對你的到來發出了老友般的問候,你會是什麽反應?
相信許多人都會變得更加謹慎。
因為事出反常必有妖。
華雄也是一樣,他死死的盯著對方的兩隻手。
謹慎的防備著對方,或許在案幾下藏了一把小巧的軍弩。同時也瞄了幾眼,對方的模樣與打扮。
雖然過一會兒,他就要把對方變成屍體。
“嗬嗬,你是那對夫婦的兒子吧?”
那名儒生笑了,又開口問了句。仿佛看不到華雄拿著的繯首刀,還沾滿著鮮血。
嗯,稱之他為儒生,是他的頭上係著葛巾,身著縫掖。
縫掖,亦作“縫腋”。是指大袖單衣,儒者所服。
而巾,則是這些年興起的風氣。
在秦朝之前,有“士戴冠,庶人束巾”之說,巾多被庶民、仆役、卑賤人所用。
但傳承到大漢朝,巾便被士人在家宴居所采用,逐漸被通用,已經形成以戴巾為雅尚,廣為儒生所好。
巾,用葛布製成的,稱為“葛巾”,多為布衣寒門戴用。
而用細絹製成,稱為“縑巾”,多為王公雅士戴用。
這些華雄都是知道的,所以他也就更加疑惑了。
既然是儒生,也就是寒門士人,怎麽會淪落變成靠劫掠為生的賊寇!以識文斷字的優勢,再怎麽不濟,也能在縣裏謀個鬥食小吏不是?
不過呢,華雄也沒想去了解或者深究。
他是來殺人的,是來為父母報仇雪恨的,不是來問對方有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
所以呢,他也沒有回答對方的問題。
隻是謹慎的一步步向前,用目光打量著對方。思考著繯首刀怎麽揮舞劈下去,最容易殺死對方、最不會產生意外。
“唉.....”
那名儒生深深的歎了口氣,慢慢的將雙手放在桌幾上,來示自己沒有威脅,“在殺了我之前,能答應我一件事嗎?不費彈指之勞的事。”
這是華雄已經走到他跟前了,隻需揮舞手臂,就能手起刀落讓他徹底告別這個世界。
“說說看。”
終於,華雄還是開了口。
就算是仇人,衝著坦然麵對死亡的勇氣,也應該值得被尊重。
“莫燒了這個屋子。”
他微笑著頷首致謝,手指放在桌幾的竹簡上,“書籍是無辜的,也抄錄不易,莫讓它們毀於火中。”
“好!”
華雄點下了腦袋,揮動了手臂。
看著那枚裹著葛巾的腦袋滾落在地,在耷拉下眼皮之際,也將心中的執念落地:阿父,阿母,孩兒幫你們報仇了......
複仇之後的百感交集,也沒有持續多久。
他知道人生在世,總會遭遇各種悲歡離合,接受命運的調戲。
沒有人能避免得了。
所以,既要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也要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身為子女,努力活得更好,就是對父母盡最好的孝道,也是能讓他們在九泉之下欣慰瞑目的最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