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旱災初現端倪劉氏存糧

字數:7078   加入書籤

A+A-




    金輝定好親已經過去好幾日,成親的日子方蘭花也和陶家商議好,就放在秋後八月底。

    劉氏算是放下一條心事。

    後院的地瓜秧苗也長的老高,天一直都沒在下雨,也不能再等。

    這日一早,李大旺和王大頭趕著牛車要上山栽地瓜秧苗。

    崔華錦拎著木桶衝在廚房裏的劉氏嚷嚷著,“奶,錦兒和秀花嬸子上山了,你再忙也別忘了把我的四隻小白鶴給喂飽了啊?”

    自從母雞孵出了四隻小白鶴,這丫頭就整日的在她耳邊念叨,劉氏從廚房裏出來笑著回了孫女的話,“知道了,你快去吧。”

    坐在牛車上,崔華錦不忘叮囑王大頭,“大頭哥,你今兒忙完了活,千萬別忘了多給咱的小白鶴多捉些蟲子。”

    “嗯,忘不了,沒蟲子會把小白鶴餓死的。”

    王大頭應著她的話,又把崔華錦常掛在嘴邊的話又公給重複了一遍。

    到了山上,李大旺和王大頭挑著木桶去找泉水回來栽地瓜秧苗。

    崔華錦和秀花倆人在田裏挖坑,等有水再開始栽種。

    她倆挖了三條坑,挑水的人也回來了。

    崔華錦看著他二人進了田裏,倆人腦門上都是汗水,急忙問著,“大頭哥,你們挑水的地方離咱田裏遠嗎?”

    放下擔子,王大頭撩起衣擺擦著臉上的汗水,“遠,咋不遠,翻過前麵的小山頭,才有個小泉眼,可惜不是平地,不然用竹筒接著泉水進地,也省得挑水了。”

    後麵的李大旺喘著粗氣放下了擔子,尋思著那小山頭路也沒多難走,要是在牛車上放個大木桶拉水,可能省不少力氣,晌午回去就做個大木桶試試。

    他趁著又去挑水和王大頭說了這事,王大頭忙不迭的點頭應著,“大旺叔,還是你腦子好使,我家還有好些幹木板正好能做木桶,我爹的木匠工具也有幾樣,咱晌午就做,要不了多久木桶就能做好!”

    四個人還沒幹到午時,天熱的讓人受不住,崔華錦直嚷嚷著曬的腦袋暈,秀花隻好讓王大頭和當家的收拾東西回家。

    回到家,崔華錦喝了一大碗的茶水就跑去後院看她的幾隻小白鶴。

    小白鶴看到她,都圍了過來衝她撲扇著翅膀,嘎嘎直叫。

    在山上累得腰酸背痛,哪裏還有工夫去捉蟲子,可又不忍心餓到這些毛茸茸的小家夥們,崔華錦隻好拿個小竹筒悄悄去了屋後的荒林子邊的草叢裏捉蟲子。

    王大頭帶著李大旺徑直趕著牛車,去自家拉木料準備回來做木桶。

    知道他們在山上挑水累,劉氏把午飯做的很是豐盛。

    正晌還要上山挑水栽地瓜秧苗,李大旺和王大頭隻能趁著回來吃午飯和晚飯後做木桶。

    費了兩三日,一個大木桶被他倆給做了出來。

    三日來因挑水慢,他們幾個僅僅栽了不到二畝的秧苗,有了新木桶,可以去拉水,劉氏也跟著他們幾個上了山。

    水用著便利,秀花她們栽秧苗也快了許多,還沒到晌午,在王大頭他們拉回兩趟水,又幫著挖坑,一畝半的田就栽好了秧苗。

    看奶心情正好,崔華錦又是賣好又撒嬌的,劉氏被她纏不過,隻好答應讓她和秀花去林子邊的草叢裏捉蟲子。

    王大頭已經帶著滿是興趣的李大旺進了林子深處去查看陷阱裏有沒有獵物。

    不負他的期望,他們沒多大時候就拎回隻肥兔子。

    崔華錦衝咧嘴直笑的王大頭揚揚手中的竹筒,“大頭哥,我也收獲滿滿呢。”

    王大頭得瑟的逗著崔華錦,“你那螞蚱和蟲子我們又不能吃,還是這肥兔子稀罕人!”

    被王大頭笑話,崔華錦噘著嘴,“哼,我的白鶴養大換了銀子能買好幾車的兔子!”

    劉氏和秀花把地上李大旺割回的草和樹葉都放在牛車上,她笑著催促著孫女,“錦兒,這麽熱的天,你倆快別鬥嘴了,咱要趕快回去了。”

    “奶,今兒不累,我想和秀花嬸子走著下山。”

    崔華錦回著奶的話,拿著小竹筒,拖拽著秀花的胳膊朝山下走。

    回到家,劉氏意外的看到了劉承風在院子裏和大兒子說話。

    見到劉氏他們回來,他站了起來,“六妹,我這幾日要進山裏瞅瞅,特意來看看你們。”

    劉氏去石桌邊坐下,就說了心裏的想法,“大堂哥,過了年就下了那兩日的雨,天又熱的和往年不一樣,村子前的田都幹裂的怕人,我正尋思著要不要再去府城買一次糧食呢。”

    知道六妹給金輝那小子定親用了好幾袋糧食,劉承風想到這兩日府城糧食又漲了許多,連想都沒想就讓六妹要買糧就趕早,不然過些日子糧價恐怕會漲的更高。

    劉氏點點頭應下,吃罷午飯,她帶著王大頭隨著劉承風進城買糧。

    沒了牛車拉水,劉氏不想讓李大旺再去挑水,就讓他們後晌在家裏歇歇,明兒再上山種地瓜。

    後晌沒事,崔華錦纏著秀花去自家村子裏的田裏轉轉,看能不能找些野菜回來做餅子吃。

    這傻丫頭,田裏旱的苞穀苗都長不起來,哪裏會有野菜,看她撅著嘴,秀花隻好陪著她去瞅瞅。

    她倆走近村外田裏,看到有好多村裏人正從河裏挑水澆田裏的莊稼。

    秀花的眉頭皺了起來,這幾日連續上山,沒想到村外的田都要用水澆了,看來今年又是個很不好的年景。

    挎著籃子到了自家田裏,崔華錦看到才出來還沒二指高的苞穀和豆子秧苗都蔫巴巴的,要枯死的模樣。

    心裏有些焦急,“秀花嬸子,若是再不下雨,咱今年又吃不上苞穀和豆子了。”

    田裏的土都要被曬幹,那麽小的秧苗就需要澆水等長到能收獲還不知要費多少力氣呢,秀花也苦著臉,“錦兒小姐,咱莊戶人家就靠天吃飯,老天爺不下雨,誰也沒法子。”

    在田裏轉了轉,連一株能吃的野菜都沒見到,崔華錦鬱悶的拉著秀花的手往回走。

    回到家的秀花看著崔華錦悶悶不樂的坐在院子裏,她想起後院下的地瓜秧苗還有好多,橫豎家裏的田都快栽完,剩下的秧苗肯定也沒用,就去後院菜畦裏割了小半籃子回來做餅子。

    天黑透,劉氏王大頭趕著裝滿糧食的牛車進了村。

    這次府城的糙米已經漲到二十五文,稍好些的米三十文,就連雜麵也是二十五文一斤,掌櫃的說過幾日還要漲。

    眼下天氣已經不正常,今年恐怕要應了三郎說的天災,自家種的糧食秋後能不能收還不知道,秋後還要給金輝娶親,糧食肯定不能少。

    難得這家糧鋪有苞穀,價錢才二十文一斤,劉氏想到苞穀耐存,打算多買些回去。

    她是糙米和雜麵都各買了五百斤,稍好些的米買了一千斤,又買了一千斤的苞穀,花了一百兩銀子。

    即使她買的多,掌櫃的滿臉歉意,說自家鋪子人手和牛車不夠用,不能下鄉送糧食。

    劉氏也不想張揚,讓村裏人得知她買大批的糧食可不是好事,就把所有的糧食都裝在自家牛車上,又去雜貨鋪買了好多鹽巴和調料。

    看到老太太又買回這麽多的糧食,秀花和李大旺心裏稍微的安定一些,虧老太太心裏是個有成算的,即使幾年真是災年,有這麽多糧食在,他們也不怕會餓死。

    幾個人依然把買回的糧食放在地窖裏,看到地窖堆滿了糧食,劉氏心裏稍稍放了心。

    接下來的日子,崔家把山上的田全部都栽種上地瓜,又接著用牛車拉水澆村外的那幾畝苞穀和豆子。

    村裏有牛車的看到李大旺他們用牛車拉水澆田,紛紛也做了大木桶用來拉水。

    有木桶拉水自然澆田省力還快了許多,崔家村外的五六畝田用了四五日也全部澆完。

    看九斤和媳婦日日挑水澆田,劉氏就把牛車借給了九斤家用。

    這日吃罷晚飯。

    劉氏和大兒子說起田裏的事情,“大郎,你還記得錦兒初到咱家的那年嗎?”

    看了眼老娘,崔平安心情複雜,“娘,我咋不記得呢,那年天大旱,咱村河裏的水都幹的隻剩幾個水窪,咱村好多井都打不上來水,田裏所有的秧苗都早早的枯死成了幹草。”

    劉氏想起那年的旱災,心就開始發慌,“是啊,咱家若沒你大堂舅不時的送些雜糧,你又勤快拚著命的在山上砍柴送府城裏賣,隻怕家裏的孩子都要餓死幾個。”

    那日天又悶又熱,偏偏沒多久就開始下暴雨,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多年,那天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崔平安眼裏有著慶幸,“娘,你說事情有多怪,那日我和三郎去府城送柴,天突然變了,又打雷又下雨的,等雨停下沒多久,三郎就抱著錦兒回來,娘你說咱錦兒是不是個有大福氣的丫頭,才出世就帶了雨?”

    這十幾年發生的事太多,劉氏心裏有喜有苦,她歎口氣,“可不是,村裏那些黑心的偏說咱錦兒是妖孽,我看是他們的心徹底的黑透了,今年估摸著又是大災之年,還不知哪些嚼舌根子的又要咋埋汰糟踐咱錦兒呢。”

    自從他躺倒在床上,村裏人可沒少欺負自家,崔平安不想讓老娘再想那些不好的事情,就勸解著,“娘,三郎今年秋末肯定能考上舉人,金輝他哥倆已經長大,你也別太苦著自己。”

    三郎若真能考上舉人,金輝順利的把媳婦娶回家,錦兒這丫頭也平安的長著,她也沒煩心的事,想到自家日子正緩緩的走上坡路,劉氏稍稍欣慰一些。

    娘倆在堂屋裏說了好一會子的話,這才各自安歇。

    在五月初,崔家山上的七畝多山田裏的蕎麥已經收了回來,雖然沒下雨,有李大旺和王大頭隔幾日就去拉水澆灌,這些蕎麥竟然收了兩千多斤。

    怕村裏起壞心思的人會偷她家的蕎麥,早早的李大旺和王大頭就在田裏搭起窩棚,他們吃住都在山上,看守那些快成熟的蕎麥。

    有他倆在山上住著,家裏還時常吃些野味,連肉也不用去買。

    轉眼已經到了五月底,每日日頭高高的掛在天上,還是一滴雨沒落,縱使天天去澆田裏的莊稼,也沒見秧苗長的有多好,都蔫巴巴的卷著葉子。

    河裏的水也少了好多,有幾家的井已經打不出來水,今年怕是又和十幾年前的那場大旱一個樣,村裏好多早已經缺糧食的人都開始恐慌。

    關於崔華錦是個妖孽、克星的流言又在村子裏開始流傳。

    劉氏也時常的帶著孫女去村外的田裏看莊稼,看著越來越幹枯的苞穀秧苗,心裏後悔,早知道也把這些好田都種上蕎麥和地瓜了。

    崔華錦看著已經長到她腰身那麽高的苞穀秧子,可惜的搖搖頭,隻怕到秋後一根苞米棒子也結不出,人吃不上苞米,自家牛犢倒是不缺口糧。

    不過想起自家地窖存的糧食還沒吃下去多少,新收的蕎麥也有那麽多,最讓人喜歡的就是山上自家種的地瓜,前幾日王大頭挖了一窩,裏麵的地瓜已經長的和雞蛋大小差不多,一窩就有十好幾個。

    怕地瓜被村裏缺糧的害,李大旺和王大頭依舊住在山上。

    村裏的風言風語,劉氏聽到也裝做聽不到,兩個孫子時常從私塾回家,她也不想往常把孫女藏在家裏,每日都要帶上她在村子裏晃一圈。

    村裏若說從前過的最不好的就是孤兒王大頭,可這王大頭靠上了崔家吃喝不愁,連人也精神許多。

    讓那些吃不飽飯的村裏人是又恨又嫉妒。

    畢竟山上的田不能用東西蓋著,崔大郎家山上田裏長的蕎麥有收成,田裏如今還有綠油油的莊稼,好多人都知道崔大郎一家今年不會缺糧,心裏雖然酸溜溜的,可想到崔老六一家的下場,他們倒也安分。

    崔老四婆娘慫恿著自家倆兒子夜裏上山偷崔家田裏的糧食,還沒到田邊就被王大頭和李大旺給捉到,挨了一頓好打回到家,他們一家除了暗恨,壓根不敢讓村裏人知道。

    村裏人的莊稼都快枯死,崔家的山田裏竟然有那麽好的莊稼,這給他家惹出了層出不窮的禍端。

    。